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作者 |  翟杨
◎来源 |  搜狐城市(ID:souhucity)已获授权
宏观经济增长动能有待加强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2023上半年,15座副省级城市的市场主体数虽都有所上涨,但在增长的另一面,南京、宁波、哈尔滨新创市场主体数量减少;宁波、深圳外企数量下降;武汉、南京的企业所得税收入有待改善。
成都市场主体增幅领跑
被视为市场经济基础细胞的市场主体,其数量的增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经济发展的活力,也折射出企业生存发展的境况。
毕竟市场主体的登记与注销,正是经营者基于对企业生存环境的感知所做出的理性决策。
由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作的《西安市2023年上半年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透露了中国大陆15座副省级城市2023上半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民营经济发达的深圳,是市场主体实有量最多的副省级城市。2023上半年,深圳市场主体数量达到405.32万,同比增长6.29%。
总体而言,2023上半年,15座副省级城市无一例外地均实现了市场主体数量的正增长,其中,成都以17.32%的同比增幅强势领跑。
2023上半年副省级城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搜狐城市制图
市场主体增量,是新登记市场主体与注销/吊销市场主体两者综合计算的结果。而若进一步分析,可发现部分城市市场主体新登记量呈现下滑走势。
副省级城市中,南京、宁波、哈尔滨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就出现了明显跌幅。
2023上半年,南京新登记市场主体数虽超10万户(12.33万),但较去年同期仍减少了8000余户,跌幅为6.28%。而这还是基于去年低基数的结果,2022上半年,南京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即同比下降14.06%。
相比南京,宁波、哈尔滨新登记市场主体数的减量规模更大。2023年1-6月,宁波与哈尔滨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均较去年同期减少万余户,两地降幅分别达到11.45%和16.81%。
市场主体新登记数走低的同时,有些城市的市场主体注销吊销量却在走高。以南京为例,2023上半年,南京市共注销吊销市场主体8.29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超2万户。
深圳私企占比高
按类型划分,市场主体可分为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别。
一般而言,一座城市的市场主体结构以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为主。
作为经济总量最高的副省级城市,深圳不仅实有最多的市场主体,也坐拥最多的私营企业。2022年,深圳市累计在册的私营企业达237.93万户,占据了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六成以上的份额(60.42%)。
此外,2022年,深圳实有个体工商户148.00万户,占比37.59%。如此,深圳市场主体98%以上的份额由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占据。
副省级城市市场主体结构/搜狐城市制图
而哈尔滨的市场主体结构正好与深圳相反。
当深圳私营企业占比超60%之时,2022年,哈尔滨私营企业数量约为23.99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比重仅为22.11%,垫底副省级城市。
在哈尔滨的市场主体机构中,个体工商户占据着绝对的比重。2022年,哈尔滨全市个体工商户数量达78.74万户,占比超过70%,领跑副省级城市。
考虑到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的差距,这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哈尔滨与深圳近些年经济发展的不同走势。
副省级城市内资非私营企业数量/搜狐城市制图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内资非私营企业数量方面,即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广州数量优势明显。
2022年,广州市内资非私营业达14.18万户,领跑一众副省级城市。
而同期深圳内资非私营业只有6948户,垫底副省级城市。
宁波外企减少
外企,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一。
15座副省级城市中,深圳拥有最多的外资企业。2022年,深圳外资企业数量达7.15万户,比成都、南京、宁波、武汉、大连、西安、沈阳、济南、哈尔滨、长春十座副省级城市的外企数量之和(6.47万户)还多。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宁波、大连、沈阳、哈尔滨四市在2022年出现了外企流失的现场。以宁波为例,2022年,宁波市外资企业总数为0.98万户,较上一年度减少了2.24%。
宁波实有外企数量减少的一大原因,在于新登记外企数出现了大幅下滑。2022年,宁波市新登记外资企业数不足500户,较上一年度同比大幅下降了35.12%。
不止是宁波,15座副省级城市中,仅广州、武汉、沈阳三市2022年新登记外资企业数录得正增长,其余12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下滑走势。
副省级城市外资企业情况/搜狐城市制图
宁波外企撤出的趋势,至2023上半年仍在延续。
据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截至2023年6月底,宁波累计实有外资企业9748户,而这一数据较2022年的9764户减少了16户。
此外,2022年外企数量微增的南京,也在今年上半年转入了负增长的轨道。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南京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0159户,较2022年的10197户减少了38户。
外企数量领跑的深圳,也不得不面临外企流失的难题。截至2023年6月底,深圳实有外企70569户,较2022年底的71518户减少了近千户(949户)。
南京企业所得税下滑
能够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企业所得税,是透视企业生存境况的另一重要指标。
目前15座副省级城市中,仅南京和武汉两市的税务部门公布了2023上半年企业所得税数据。
2023年1-6月,南京市税务部门组织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共计367.70亿元,约占同期全市税收收入(1471.66亿元)的1/4,在南京税收格局中,企业所得税是仅次于国内增值税的第二大税收来源。
但若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南京市367.70亿元的企业所得税收入不仅比2022年上半年下滑了15.84%,还是近5年最低点。
南京、武汉企业所得税收入/搜狐城市制图
与南京相似,武汉企业所得税收入状况也有待改善。
2023上半年,武汉全市实现企业所得税376.36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66%。而纵观近5年,376.36亿元的收入体量仅高于多数时间处于封城状态的2020年同期。
或是意识到企业活力减退的难题,2023年2月,武汉市政府印发通知,力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强化金融支持、支持企业扩大经营、帮助企业松绑解压等十六项举措激发经济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至于市场经营主体的诉求与关切,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予以回应,表示将分批次、分阶段推出有针对性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信心。

智谷的读者朋友,已经更新了99期的智谷趋势内部研判,即将迎来涨价。还未订阅的朋友,赶紧锁定最后的99元一年的划算价格!
到现在,研判已有1w+订阅用户。内容上给你提供宏观、政策、楼市、商业的最新趋势与变化。每周三更新一篇研判长图,周中不定时更新研判背后的完整文档、及时趋势分析。
涨价即到,快来锁定99元一年的订阅价格!
下单后请联系商品页面左下角【客服】,兑换权益
参考资料
[1]各地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数据,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
[2]各地企业所得税数据,当地税务局
[3]西安市2023年上半年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4]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武汉市政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