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达专题:流动中的人和景象:性别、政治和群体
1930年代的美国电影院不约而同地卷起一股双场连映(Double Feature)风潮。两部影片被称为A电影和B电影。这既是为了吸引因经济大萧条所流失的观众和影迷,也能在中场休息多卖一桶爆米花。
其中,A电影往往为明星名导参与的大制片公司作品,以华丽的服化道、盛大的场景和动人的表演等精良制作水平闻名,而B电影则通常是小成本电影,通过暴力、血腥、色情或恐怖元素在有限的时长和资金下博人眼球。
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鲜有影院秉持这一传统。但在好莱坞,电影演职人员依旧被分A级和B级(A-list和B-list),而国内也会把成人向的小成本电影统一称为B级片。
2023年度第一次的《鸥鹭映室》将尝试延续这一传统,连映阿涅丝·瓦尔达电影生涯中期的长短两部电影:1975年的长片《达格雷街风情》和1970年的短片《黑豹党》
阿涅斯·瓦尔达
阿涅丝·瓦尔达的电影是幸福的。
影评人们赋予了瓦尔达许多赞誉。但不管是“新浪潮祖母”的名号,或用来阐述她电影的“实验性”、“女性主义”等包含先锋或左派意义的词汇,时常有种让人望而生畏的虚浮感。
这位女性导演的影片实则并不复杂。她的电影技法扎实,色彩鲜丽,镜头自由地游走在角色之间,模糊了故事片和纪实片的定义,以旺盛的创作热情和灵动的想法,探索着电影的边界。
而这一切,来源于她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母亲般的关切眼神。
出生于1928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青少年的瓦尔达就因躲避战乱来到法国,又以摄影师的身份,在20岁出头的年纪游走于西班牙、古巴等世界各地。这些经历让她坚毅,所以衷于冒险,不被束缚,让她悲悯,所以聚焦平凡,拒绝遗忘。
在《达格雷街风情》中,她好奇的注视着她居所所在街道,迷恋着形形色色的工薪大众。拍摄、甄别、剪辑后,拼凑出大街住客们的喜怒哀愁,给予1975年的达格雷街隽永的生命。这既是电影的魔力,亦是普通人生活的魔力。
☟《达格雷街风情》1975
向下滑动查看
拍摄《黑豹党》时,她旅居美国,在暗墨绿色的胶卷上留住在美国席卷而过的一抹红。我们不难从她的拍摄对象中,推断着她的政治倾向,但也时常忘记,她藏匿于镜头后,肤色、语言、国籍、文化都不能阻止的关切眼神。正是因为这种眼神,我们得以感受黑豹党冰冷枪械中的风和日暄,声嘶力竭中的生机勃勃。
☟《黑豹》1970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时代背景下,左右的争吵喧嚣不止,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辨也从未停歇,而瓦尔达的电影仿佛告诉了世界一个温暖的答案——
以自己的方式,爱被忽视的人们。
时间: 
就在明天!
北京时间3月26日周日
10:30 - 12:00:影片放映
12:00 - 12:30:映后对谈
纽约时间3月25日周六
22:30 - 24:00:影片放映
24:00 - 24:30:映后对谈
温哥华时间3月25日周六
19:30 - 21:00:影片放映
21:00 - 21:30:映后对谈
腾讯会议 ID: 969 992 863
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进入

扫码入群,与鸥鹭映室的影迷朋友们相识相知
映后讨论主题:
电影本身 | 左派艺术 |北美一抹红 
Host & Guest Speaker:
鹿丰麟
纽约大学(NYU)电影研究硕士在读,在职摄影指导/助理。本科毕业纽约电影(NYFA电影制作专业。
徐博诣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PKU)中文系,现就读于纽约大学(NYU)电影研究硕士专业,业余捡垃圾。
  - END-  
文字:鹿丰麟
策划:鸥鹭映室
排版:马知耀、柳馨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