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狂热的基金排名和颁奖
又到年底了,此时各个媒体和机构的颁奖进入了高峰,各类奖项及颁奖典礼蜂拥而至,充斥着各类媒体和朋友圈。
刚开始只卷1年业绩榜单,现在已经卷到了3年,5年,甚至是10年排行榜。
还有的卷得更短,卷过去三个月甚至是一周的收益率排名;
另外一侧,不仅卷收益率,现在又开始卷“年化收益率”排名。
这个游戏,公募基金公司最先喜欢玩这套,因为能马上带来销量,有“眼球效应”。
后面把券商资管卷了进去,效果好像并不大。
这几年各种私募基金也卷了进去,毕竟是私募不能公开宣传,但是有各种排行榜就等同于公募化了。
最难堪的是,银行理财尤其是理财子终于卷了进去,在各个银行app上拼7日年化,死去活来。
我们都知道,很多颁奖都是提前打好了电话,也标明了价码,一场场所谓基金高峰论坛也是基本做给投资人看的。
当然,稳赚不赔的永远是颁奖机构,很多都是媒体
二、然,并,卵
投资者根据这些榜单去买基金有效果么?
我想,屏幕前的大部分读者肯定感受跟我一样的:两个字:木有!一个字:惨!
惨的不仅是相对排名差,更是绝对收益极差!不仅没赚到超额,而且还亏得一毛不拔。
很多学术研究和国内的实务研究都已经证明过了:根据业绩排名买基金,不具备持续性,如下图。
而私募那边呢,有人做过研究发现:业绩居然还具备反转现象。
也就是:过去好的,未来大概率不好;过去不好的,未来反倒是好。
为了证明这个的科学性,我有点不放心,觉得可能有幸存者偏差问题和样本问题,于是前两年把很多主观基金经理业绩做了个统计(公私募职业生涯拼接下),惊人的发现:
1、无论是过去一年、还是过去三年业绩好的基金经理,未来大概率不好
2、而过去一年、还是过去三年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未来大概率也不好!
你说这操不操蛋吧!
特别滑稽的是,你这边刚看到某基金经理刚拿了个啥三年奖,这边就看到监管对他做出了内幕交易处罚;
你刚看见某个机构给某人颁了个“收益十强”,然后他过两天居然卷款跑路了;
你刚在某网站看到,买了个排名第一的基金,结果买完后居然排名倒数第一去了,可是那个打榜产品还是第一,人家还是年年拿奖。
都什么人啊?对不对?
三、当前基金销售约= 统计学 + 传播学
基金销售这生意,一直以来都是门“科学”:对着排行榜,扯着嗓子喊!完胜,管用。
而基金投资这行当,一直以来就是门“玄学”:看啥榜单都没啥用,交付效果极差。
以前我不大懂,现在财富管理行业细细观察了几年,学会了基金销售这个基本套路:
1、找过往业绩最好的、进行解释和包装
2、给足首发激励
3、运营和造势、营销给客户、中间过程还说不定带点饥饿营销套路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各机构产品推荐人员和销售顾问,都喜欢看过去的曲线和排名。互联网渠道更是如此。因为眼球效应,吸睛且落单率高!
所以,各个渠道都喜欢卖大IP的基金,到处软文,借力营销啊,能上量。
不仅如此,产品研究和准入人员也存在过拟合问题,就业绩解释过去。行业的大部分产品准入人员吧,其实约等于产品包装师,有些还是把着很大权力瞎搞,还很自high
在这个背景下,行业呈现出各类百态,虽然有点问题,但是大家都过得不错哦,因为行业有量就行。
过去“统计学 + 传播学”这套打法,核心是你一直有足够多客户,因为交付一直很差,所以还要有流量。
可是,现在时代变了:客户流量见顶,产品交付很差!
高收益固收这类确定性的理财没了后,全是净值化波动大的玩意,容易伤客户信任。所以可想而知,当你流量没了,线下客户产品交互越来越差后,有点玩不转了。
非常不幸的是,这套玩法,互联网等三方平台一学就会,而且更极致更擅长,而且人家流量、人家的DAU,人家的生态,比你金融机构牛b多了吧
我截取几个界面给大家看看:
你看,这是国内几个最头部平台吧:要排名有排名,有眼球有眼球,要费率有费率,要直播有直播,要骂可以骂基金经理;有时候还有鸡汤软文。
可是我们传统金融机构啊,要啥没啥,客户经理被卷了,还辜负了客户的一片“信任”。
所以嘛,知道那个排行榜为啥屡战屡败么?这是溃败!
这两年很多机构想转型,寻找出路,监管也鼓励。所以,大家都在喊买方投顾。这确实是个解决思路,至少能解决一些问题。
可是很多家说买方投顾,嗓门喊得都大,但是打开一看,本质上全是卖方投顾和帮凶。
嘴巴喊的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圈内大家都知道:搞业绩排行榜推荐肯定不成功,但是媒体报道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负面清单(信息是真实的而不是故意抹黑),有很强的预测能力,非常有效!
即:黑榜比红榜更有效!
四、三方平台搞排名卖基金约等于收割
这个结论不是我的哈,是看了一篇学术论文简要总结。
论文名字是“FinTech Platforms and Mutual Fund Distribution,点击文后左下角原文链接即可阅读原文。
这篇文章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洪玉蓉、潘军和复旦大学的鲁小萌的论文,之前2020年是NBER的工作论文,近日被国际顶级期刊Management Science》接收。
文章是全英文的,如果你们看起来费劲,我帮大家总结几个简要结论吧:
  1. 中国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崛起,其覆盖面广、流量大、费率低,触达和下单方便,客户数据更广和技术分析能力领先,具有很强的分销能力。
  2. 金融科技平台(互联网三方)对基金业绩排名的展示和信息分发,强化了投资者追逐过去基金业绩的倾向,且导致投资者更集中追逐眼球效应头部基金(比如只关注首页推荐)。这种推荐模式,相比之前更能带来短期的销量暴增。
  3. 平台强化了基金经理对短期业绩的追逐,导致管理激励的扭曲放大,基金经理更喜欢赌,因此导致基金风险承担过高,损害了投资者的风险和权益均衡。
  4. 三方平台具有很强技术领先性,便利了连接。但是连接手段的改进并不一定等同于生产端的改进,技术的有效性不一定能转为投资基金配置的有效性
看完后,不知道大家啥感受?对于监管,对于平台,对于投资者,意味深长!
我们要反过来想:
正因为这个市场这么复杂,那么多坑,所以专业和诚信才能有价值;
有着很好职业操守及专业能力的投顾,不一定为投资人带来多少惊喜,至少可以少为投资人带来惊吓,所以更有他们存在的价值!
哎,任重道远啊,大家!
排名道道多,小心被收割;
技术体验好,投资未必好!
满篇干货,别忘了转发和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