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位“地表最强80后”,在突然间真情流露。
来源:蓝钻故事(ID:lanzuangushi)
作者:蓝钻编辑部
12月2日,朝鲜第五届全国母亲大会开幕。

金正恩在致辞中说,朝鲜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妇女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他感谢全国的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那么多的重担,不求私利,不求回报。他说:“遇到困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母亲”。
他呼吁,朝鲜母亲要阻止生育率下滑,要建立起健全的文化和道德生活方式。
随后,在听取大会报告时,他落泪了。
这位“地表最强80后”,在突然间真情流露。
我们不清楚,这一刻,他是想起了2004年去世的母亲,还是有感于多年以来,在风口浪尖承担的巨大压力。
更有可能的,是因为本次大会的主题——朝鲜的生育率问题而担忧。
01
劳动英雄
朝鲜的上一次全母亲大会,还是在11年前。
2012年11月,朝鲜第四届全国母亲大会上,一位朝鲜妇女朴锦玉荣获劳动英雄称号——她生了九个孩子。
她在大会上表示:多生、养好孩子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要工作,是只有妇女独享的神圣爱国事业,将站在最前头搞好这项工作。
2014年,已经44岁的朴锦玉,在平壤妇产医院生下了她的第十个孩子,婴儿体重3.78公斤。

尽管朝鲜十分重视“多生、养好孩子”,可是生育率还是一直走低。
按照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公布的数据。2021年,朝鲜总和生育率(妇女育龄期间生育的平均子女数)为1.9,在198个国家中排名119。
而考虑到死亡率,人口正常更替所需要的出生率是2.1。
连浓眉大眼的朝鲜人,现在也不想生孩子了。
然而,令朝鲜“庆幸”的是,三八线以南的宿敌更为惨烈——韩国的生育率已多年世界倒数第一。
就在金正恩流泪的同一天,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专栏文章《韩国正在消失吗?》
文章中说,2018年,韩国每名妇女生育不到1个孩子,疫情后降低到0.8,而从2023年第二、三季度来看,已经降低到0.7。
而长期虹吸韩国资源,房价排名全球前五的首尔,人口也已经连续12年下跌。
要知道,为了挽救出生率,韩国已经够拼了。
生育补贴,育儿假,多子女的公务员在晋升时加分,然而,韩国年轻人似乎铁了心——就是不生。
《纽约时报》甚至认为,韩国的人口崩塌趋势,正在超过14世纪的黑死病。——让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的超级大瘟疫。
朝韩争端,假如真能持续到一百年后,也许会以某种《三体》式的后现代方案来解决。
一支白发苍苍的军队,迈步走进一个鬼城。
02
“高度竞争,不能繁衍”
1930年,英国左翼哲学家罗素,在他的哲学启蒙著作《幸福之路》里做了一个神奇的预言:
高度的竞争,会让人的意志和肌肉过度的紧张,这样的生活顶多能过一两代人。经历了这种生活的人一定会神经衰弱,寻找各种方式逃避,连休闲消遣的时间都会和工作一样紧张和困难,最后消亡于不能繁衍。
韩国,正是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国家。
“地狱韩国”是一个韩国网民中流行起来的概念,据《韩国时报》报道,90%的韩国大学生和年轻人对“地狱韩国”这个词感到认同。
最典型的,就是韩国青少年身上浓厚的“卷王”风气。
韩国高考有“四当五落”的说法,考生每天睡四个小时,就能考上,多睡一个小时,就要落榜。
韩国还是全球补习班密度最高的国家,一千万人的首尔,就有2.5万家补习班。

据韩国统计局数据,有13岁至18岁儿童的韩国家庭,每月平均在补习班上的支出为114万韩元(约为6300人民币)。
因此,在生育率下跌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一场心照不宣的默契:
当问题无力解决时,这代人干脆选择消灭问题。

管你四当五落,补习泛滥,逆天房价,只要我不生,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经济学中有一个“剧场效应”——在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了。

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终,所有人都失去了自己应该有的座位,站起来,踮起脚,成为了唯一的参与方式。

随后,有人干脆站在了椅子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最后,有人甚至把梯子架起来。

现在,试想你就站在门口,想拼命挤到剧院里看剧,前方是站在椅子上,努力踮脚的人墙,后面的人乌泱泱一片,一眼望不到头。

大家摩肩接踵,像零件一样咬合在一起,有的人还踩着梯子,试图力压别人一头。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想。

你想,干脆不看算了。
03
非暴力,不合作
其实,出现人口问题的,又何止是朝鲜半岛?

2022年,普京恢复了“英雄母亲”的荣誉称号,用于奖励生了十个以上孩子的女性。除了个人荣誉外,还会获得100万卢布(约7.9万人民币)的奖励。
苏联解体后,俄国尽管地广人稀,出生率却一路走低,2000年,俄国出生率就降到了1.195,2013年的俄国人口比1993年减少了4.5%。

在美国,非拉丁裔的白人出生率徘徊在1.7,华人出生率为1.6,而黑人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只有1.8。
支撑着美国人口出生率的是作为移民不断涌入的拉丁裔,为2.0,这意味着美国的民族结构正在快速变化。
日本已经被少子化困扰了二十年,2022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为1.26,要知道,2005年日本就跌到了1.3。
岸田政府表示,接下来六到七年,是扭转出生率下滑的最后机会。从2024年起,日本每年将投入3.5万亿日元(约1780亿人民币)的预算来改善少子化问题。
在过去,生育率低下是发达国家的标签。然而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也一个个落入生育泥潭。

连印度人,都开始生不动孩子了。
2020年的印度总理莫迪,还在独立日演讲上担忧人口失控:“今天我要强调一个问题:人口爆炸”。
三年后,印度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然而到了2022年底,印度总和生育率已经跌到了2,跌破了自然更替水平。
支持着这个出生率的,是印度的广大农村地区。印度城市的生育率已经不到1.6,最繁荣的城市孟买,30年间房价涨了600倍,出生率却跌到了1.2。
随着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未来的印度出生率,也在加速下滑。
这不仅让人想起一百年前的历史。
1920年起,圣雄甘地在印度先后四次发起了大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生前的很多主张都十分奇葩,在B站上历来是段子手的嘲笑对象。

连印度民族派都忍不了他,1948年,他们给了他一枪。
而在今天,“非暴力不合作”却有了一个新词,叫做“躺平”。
在生育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躺平”的行列。
当众多社会问题,在当前世界秩序和社会发展中日益激化时,作为个体,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04
后现代大退潮
诡异的是,两种逻辑上截然相反的现象,正在同时出现。
一方面,最近的五十年,是全世界人口增长最疯狂的时期。
在1800年之前,世界人口从来没有超过10个亿。从1800年到1928年,人类花了100多年的时间,将人口从10亿翻了一番,到了20亿。
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人口爆炸式增长,几乎每隔10来年,全球人口就会增加 10 亿左右,1975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2011年70亿。
而到了2023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终于涨到了80亿。
另一方面,最近的五十年,全球出生率又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退潮。
上世纪五十年代,全球出生率高达5%,而到了今天,只剩下了2.3%

就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近几十年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生育也在减速,近三十年来,每个妇女从生5个孩子减少到了生3.7个孩子,在较为富裕的南非,生育率仅为2.4。
为何现状会如此撕裂?

一方面,是人口结构的大变迁。
当代穷国——比如印度和非洲的人口暴增,更多的是来自对历史的补课,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原本很低的人均寿命增长到了中等水平,老年人去世的更晚了。
然而,这并不能阻碍另一种现象的发生,新生婴儿数量的快速减少。
这意味着未来数十年,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冲击将前所未有,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处理类似局面的经验。

另一方面,是发展的高度不平衡。
出生率背后,展示的是现实世界的真实一面:

穷国比富国,更爱生孩子;
农村比城市,更爱生孩子;
学历低的比学历高的,更爱生孩子;
女性地位低的比女性地位高的,更爱生孩子。
如果说,工业、财富和人口的激增,带来了充满冲突而雄心勃勃的社会,也成为了前工业时代的典型标志,兴起之时,如潮水般不可阻挡,伴随着全社会对效率、进步和机器的崇拜。
这被称为现代主义。

那么,当后工业时代到来,经济停滞和人口退潮的出现,也会带来苦闷、迷惘和怀疑气氛的弥漫,对平等的诉求增长,保守价值观随之回归,而这一切,在未来将成为时代的全新挑战。

这被称为后现代主义。

197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大会上,印度代表说出了一个经典结论:
“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我们仍然忍不住要追问一句:

这个避孕药,究竟是发展本身,还是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推荐阅读:
1、色诱杀7人的劳荣枝已死,却留下了一个谜!
2、捅破台湾的窗户纸
3、印尼屠华案内幕
4、董宇辉哭了,俞敏洪笑了
5、“不买就滚!”
——END——
【PS:点击详情可查看内容】
点击微信小程序👉:"报告搜一搜";免费下载各行业研究报告pdf和word、可视数据、学习资料。提供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行业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市场调查报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