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陆方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孙伟增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吴建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编译 陆前敏
责编 齐卿
经济开发区是政府通过财政和监管激励、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以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地理区域。1980~1984年间,首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所在城市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增长,深圳GDP年增长率为58%、珠海为32%、厦门为13%、汕头为9%。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更高的质量要求。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经济开发区的作用来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陆方文教授及合作者孙伟增、吴建峰教授的论文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30 Years of Evidence from China,基于1980~2009期间中国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经济开发区数据,将经济开发区分为四种类型,深入探讨了经济开发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经济开发区影响

教育投入的三个渠道

我国经济开发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技术导向型、出口导向型、边境导向型和其他导向型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存在大幅提高了当地的高中入学率,但不同类型的经济开发区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以往研究对于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效应,尚未达成共识。如Oster和Steinberg(2013年)发现,印度IT服务行业的就业增长通过提高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促进了高中入学率上升。但另一方面,Cascio和Narayan(2022年)的研究表明,压裂技术的推广增加了页岩储量丰富地区的教育程度较低的男性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导致当地青少年男性辍学率上升。
陆教授及其合作者的论文的基本假设认为,以技术为导向的经济开发区往往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工人,这可能会鼓励年轻人接受更多的教育;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开发区则为低技能工人提供工资溢价,这可能会增加上学的机会成本,提高学生辍学率。
基于上述假设,经济开发区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背后可能的逻辑又该如何解释呢?这需要理解我们如何看待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
从消费角度看,一个家庭可以从消费和教育中获得效用。如果将教育视为一种正常物品(normal goods),家庭收入的增加将促使家庭进行更多的教育消费。但如果将教育视作“低档品”,此时收入的提高反而会减少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入。Lazear(1977 年)发现,如果人们认可“读书无用论”,经济开发区可能会通过收入效应导致入学率下降。
从投资视角来看,对教育的投入取决于长期教育效益和短期教育成本的权衡。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会给各个水平的劳动力提供不同水平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溢价,因此其对教育的影响可以被视为对于各个教育水平群体影响的综合效果。如果经济开发区更关注低教育水平的群体,那么该地区也会趋向更低的教育水平。Atkin(2016)发现,低技术含量的出口驱动型工作的到来导致了许多墨西哥青年辍学。
综合两个视角来看,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很可能会从收入渠道、就业机会渠道和工资溢价渠道来影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不同类型经济开发区

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1980-2009期间,我国共建立了238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43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涉及2413个县。
论文采用县级地区为基本空间单位,考察不同类型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与否所带来的影响。经济开发区内的就业岗位平均占所在县就业岗位的23%,这对县级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论文中,人力资本的投资用县高中入学率来表示,即县高中入学学生占初中毕业学生的比例。
在数据层面,论文主要的研究结果如表 1所示。其中,第一行结果表示,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使得当地的高中入学率提高了约3.1个百分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高中入学率为27.5%,那么经济开发区效应约为基准入学率的11.3%。
第二至四行的结果显示,在成立经济开发区之前,与那些从未举办过经济开发区的县相比,各县的教育成果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从而证实了经济开发区设立对高中入学率影响的有效性。
◎表 1 经济开发区对15岁青少年高中入学率的影响
不同的经济开发区的类型是否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有着不同的影响,并且从人口统计特征来说,是否会因为性别、地区、城乡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影响?
论文通过对1998-2007年经济开发区的分类分析发现,在中国,以技术导向的经济开发区的数量可以占到总体的83.9%,出口导向的经济开发区占到了总体的3.41%,边境导向的经济开发区占总体的2.69%。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导向型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使得每1000个人中增加31人选择进入高中。边境导向型、其他类型的经济开发区对高中入选率也都具有正向效应。但出口导向型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会导致1000个人中有110放弃高中入学。
从性别的角度看,经济开发区对女性的高中入学率有显著影响,对男性则无。从区域的角度看,影响由大到小为中部、东部、西部。从城乡差异来说,二者受经济开发区设立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表2)
◎表 2 经济开发区对15岁高中生入学率的影响:性别、区域、城乡差别
论文进一步从收入、就业机会、工资溢价三种机制来探讨经济开发区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背后逻辑。
首先探讨收入机制(表 3)。如果用人均GDP的对数来度量收入的话,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对收入的影响为正(0.1877)。但是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对教育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列4的结果显示,经济开发区设立通过提到当地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虽然显著,但收入渠道的影响占比仅为3.27%。这表明收入渠道的影响占比很小,与先前的文献研究一致。对于这一现象可能的解释是,经济开发区不太可能设在非常贫困的地区,于是该地区的收入并不是当地高中入学率的约束条件。
◎表 3 收入机制的影响
其次探讨工作机会这一机制。论文认为经济开发区可能会通过扩大就业机会来影响当地的入学率。如果经济开发区提供的一些就业机会只要求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那么就业机会的增加将提高青少年上学的机会成本,从而导致当地教育水平下降。相反,如果就业机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经济开发区将增加高中毕业或以上学历的人找到工作的机会,从而鼓励教育投资。
论文考察了开发区内/外的新工作或现有工作所需的教育水平,涵盖了523个细分制造业部门的数据。总体而言,经济开发区降低了初中及以下学历员工的比例(-0.53%),增加了高中学历员工的比例(0.46%)。此外,经济开发区内部企业对于高中学历员工需求的增加幅度比经济开发区外部的更大。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开发区的新增就业机会对高中入学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每 100 人在经济开发区获得一个就业机会,当地高中入学率将提高2.43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开发区内要求高中教育程度的工作机会越多,当地高中入学率的提升越快;反之,要求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工作机会越多则不利于高中入学率的提升。
相比之下,经济开发区外的新工作机会或雇员存量对高中入学率没有显示出任何显著影响。对此可以做出的解释是,经济开发区外新公司的成立或现有公司的关闭,不如经济开发区内那么频繁。另一种可能是经济开发区外的工资没有吸引力。
最后对工资溢价这一机制进行分析。统计数据表明,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的工资平均比经济开发区外的企业高7.8%。以经济开发区外中学毕业及以下的群体为对照组,工资溢价和教育水平之间呈单调递增关系,表明经济开发区对较高水平的教育存在工资溢价。
如果经济开发区将平均工资溢价从中位数以下提高到中位数以上,则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可将高中入学率提高4.41个百分点,存在一个强大的工资溢价渠道。总体而言,高中教育的高工资溢价提高了经济开发区对高中入学率的促进作用,而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的高工资溢价则削弱了经济开发区的人力资本效应。

政府可以作何引导

据此,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经济开发区对教育投资的总体产生了积极影响。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使得当地高中入学率提高了约3.1个百分点。其二,技术导向型经济开发区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开发区的影响截然相反;前者增加了人力资本投资,后者则减少了人力资本投资。
在深入探讨经济开发区对教育投资的理论机制后可知,在收入机制方面,如果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增加了家庭收入,父母就会增加对子女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于就业机会机制,低技能工作的可得性降低了高中入学率,而高技能工作的预期可得性提高了高中入学率;最后,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增加了所有教育水平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溢价,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针对高中学历劳动力更高的工资溢价鼓励了高中入学,而针对初中及以下学历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溢价的提升则阻碍了高中入学。
由于收入渠道的影响占比较小,经济开发区对教育的总体影响取决于就业机会渠道和工资溢价渠道的相对大小。
论文建议,在鼓励低技术员工的经济开发区中,政府可以考虑为高中学生提供资助,或增加企业招聘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成本,以提升高中入学率,进而提升当地整体受人力资本水平。
【本文英文原文: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30 Years of Evidence from China.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 15 (3): 35-64.DOI: 10.1257/pol.20200492。本刊获作者授权编译发布。】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