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南老师(1933年3月——) 1947~1950年市立务本女子中学(现上海市第二中学)高中三年;毕业后即响应政府号召,毅然放弃高考,投入小教岗位。1951年经专业培训,由市教育局分配到徐汇区徐镇路第二小学任;1957年调任至杨宅路小学任教直至退休。
“王老师,我知道。原来住凯旋路一幢洋房里,一看就是大人家出来的。”年近古稀的老邻居兼小学校友L君在看了微信上传相片后旋即回应道。
己亥转凉后的一天,与几位老同学相约探访87岁高龄的小学班主任王金南老师。距上回看望王老师已有三年多时间,老人家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在略显逼仄的客厅里忙不迭招呼我们这些年逾花甲的“老童生”一一入座,仿若当年分发作业簿似渐次递给每人一罐饮料。稍作寒暄后,王老师从书柜里取出三年多前与我们合影相片与大家分享,相片背面还留下王老师文情并茂的感言。
1957年调任至杨宅路小学任教的王金南老师。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漫漫人生路上抑或舍弃一些记忆,但无可否认人与人关系中的“师生情”是一道无法抹去的情感烙印,就像《绿叶对根的情意》唱词: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根在您的土地……
长新中学69届学长同样是我们“杨小”的学长,2019年9月10教师节前夕上王老师家致以节日敬意
部分杨宅路小学66年六(一)班毕业入长新中学学生看望小学班主任王金南老师合影。
看望老师学生合影。前排左起: 蒋莉明、潘龙娣、睦幼美、孙林平、丁文妹、朱平、汤勇萍、王志英。后排左起:郁惠庆、周水铭、王民棋、黄冲宝、董甘霖、徐文才、童铭山、荣嘉熙、翁乃胜、陈调禄、高鸿。
与同样是其门下受教的学长们相比,我们感到非常惭愧,今年教师节前夕,年长我们几岁的“哥哥姐姐们”正当其时登门拜访了耄耋之年王老师。而纯粹从关系上说,1963年踏进课堂第一步起,整个六学年中,王老师自始至终是咱们这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如此不离不弃,一以贯之地带班经历在她近四十年的教师生涯中,绝无仅有!
自打小学毕业后(时逢“文革”,也只是名义上的毕业),年少无知的我们一度淡忘了尽心尽力陪伴自己成长的班主任,淡忘了“起跑线上”的启蒙老师。尽管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我们仍住在学校周边的缘故,间或路遇王老师,会停下脚步恭敬叫声老师好!但真要扪心自问,我们何曾想到抽出一点时间和老师相约在一起,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没有,我们仿佛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粗疏与歉疚。
2016年5月22日探访王老师的留影。前排起:王家平、王老师、胡娴珍;后排左起:王文琪、施海高、江秋萍、陈新华、薛亚芬。扈家申 摄
王老师和“老童生”畅叙。
2019年10月12日探访王老师合影。前排左起:胡娴珍、王老师、扈家申、施海高;后排左起:扬勇明、陈新华、薛亚芬、王文琪、李培先。
三年多前,经扈姓女同学辗转打听到老师新住址,年届花甲的我们才重新找回埋藏内心深处的情感链子。师生重逢,欢欣相谈之余,不禁使我们想起五十多年前上凯旋路她家。那是一家厂子边上的独栋别墅,屋内墙上挂着古典西洋画。家里的陈设在我们这些陋巷出来的孩子们看来,就像是电影中的场景。那应该是“文革”之前,稚气未脱的我们不无莽撞地“造访”老师家。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五十多年过去了,耄耋之年的王老师风仪依然优雅,在她家那张红木八仙桌上见到一些书刊、放大镜,王老师仍保持看书读报的职业习惯。每天还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对着五线谱坐在钢琴边,陶然于巴赫、莫扎特悠扬的琴声世界。
王老师有这么好的状态,又让我们重新回到当年那座地处陋巷的小学。就当时条件而论,那是一座规模还算说得过去的学校。青砖黛瓦、木质地板的教学楼的右首边有两间宽敞的教室,中间由活动门板隔离,每当学校节庆活动,门板一卸,又形成小型礼堂。小礼堂,大操场但凡有歌咏比赛,王老师或是坐着弹风琴(一种比钢琴便宜得多的台式乐器),或是站在大合唱舞台上拉手风琴伴奏。记得当年学校有一位姓方的音乐女教师,可能乐器伴奏不是她的强项。
1964年王老师在“杨小”操场上踩自行车留影。
在这次与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1969年我们离校那会儿已有工宣队进驻,时年三十有六的王老师就此不再兼班主任,并且由教语文改行教英语,间或还任过音乐课老师。谈起自己直至退休再也没有回到班主任岗位的话题时,八十七岁的王老师似乎仍有些许伤感。由是作为学生的我们也格外体会到老人家在乎半个世纪前带教咱们六年整的那段经历。
王老师不再兼任班主任,改行教英语、音乐课的那段经历,在我想来,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英语、音乐副课确实是当年学校的短板,调派多才多艺、一专多能的王老师顶岗;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彼时的“工宣队”擅作主张,将王老师“边缘化”了。当然这也仅仅是我个人毫无来由的揣测而已。
2019年,笔者听王老师讲那过去的事情。
其实,据我了解“大人家出来”的王老师17岁那年,也就是1950年那会儿正厉兵秣马迎接对她未来人生有着重大意义的“高考”。可当时年轻的教育系统急切需要一批高中毕业生充实到小学教师短缺的队伍中。于是乎,那位充满爱心的女青年一头扎进了“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队伍中。经过近一年的专业培训,她就成了小学的王老师。1957年,王老师调入长宁区杨宅路小学。时至今日,王老师依稀记得那时学校周边盛开着桃花和樱花。在审阅文章时,王老师不由感慨道,小学毕业的同学们也都六七十年了,岁月无情人有情……

王老师矢志投身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令人崇敬。王老师自始至终、尽心尽责带教咱们六年的那段特殊经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
谨以此文恭贺王老师米寿!
耄耋之年的王老师依然手不择卷,生活过得平静而又幸福。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