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原长新中学73届毕业生。
1688元一瓶,什么酒?飞天茅台。听来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年头还曾听说鸭绿江那头矮墩墩的胖子爱喝“茅台”,什么价格,说出来让人眼乌珠都得弹出来。实话跟你说,俺既不是酒贩子,也不是所谓的“茅粉”。之所以咏叹,那是因为这款酱香型白酒走向一枝独秀圣坛,与三家“烧房”有着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
据说“茅台”的开山鼻祖并不是贵州茅台镇的原住民,而是祖籍江西临川,名叫华联辉的盐贩。清朝道光年间,“华盐贩”为在同业竞争中做大市场份额,采取“买一送一”的营销策略,即客户买他一定数量的“盐巴”,奉送一壶自家酿制的小酒。南来北往的客商尝到酒的滋味,啧啧称好,市场上对他白酒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对“盐巴”订购量。华家顺应供需变化,丢下“盐巴”营生,招兵买马扩大“烧房”规模,老酒生意在黔川湘一带做的风生水起。
光绪五年(1879),茅台镇上的几个小地主坐不住了。你说,一个外来户打着本地牌子,老酒生意赚得盆满钵满,俺们这些土生土长的老乡亲情何以堪。于是乎,当地叫王荣霄、王立夫和孙全太三个人拧成一股绳,组建了“荣和烧房”,豪情万丈想在把华老板攻下“烧房”擂台。
十多年前,诗人黎焕頣先生在世时,在下时常去老人府上聊天。黎老算是遵义籍名人,家中从来不缺“茅台”,老人家不善饮酒,而留饭时总会给我斟一盅茅台酒。黎老告诉我,茅台酒用的谷物当地俗称红缨子高梁,颗粒小而饱满。再一个当地的气候、水质及微生物群系条件,是别它地方所不具备的。
作者在贵州茅台故乡旅游观赏。
闲话少扯,回到从前的“烧房”。1915年,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当时这边的北洋政府也算是“与国际接轨”,第一次在世界商业舞台上公开露脸,自然得动员各地政府拿出最为叫得响的“土特产”竞选出展资格,贵州茅台镇上的白酒赫然上榜。华王两款产品同时获得出展资格。两家伙计赶紧七手八脚分别罐装了几坛白酒,由专人经广西运往北京,尔后送往美国旧金山。有意思的是两家酒老板各自为政,你贴“成义烧房”我贴“荣和烧房”。“老外”以不合规为由差点退货,贵州官府赶紧统一制作“中国贵州公署”名号。
九十多天展期的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结束了,“中国贵州公署”那几个由猪尿泡加糯米、猪血混合糊在竹篓上,土不拉叽的酒坛子似乎也没人想要,展会方干脆化整为零一锤一个。随着“哐啷”“呯嘭”声音,整个展厅顿时漂荡一股芬芳四溢的酒香,怎么回事?当巴拿马“评委”弄明白是“贵州公署”酒坛的缘故,惊呆了。
王氏“荣和烧房”凭着老乡关系率先得知“贵州公署”捧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赶紧从官府取回奖牌。华氏“成义烧房”闻讯后不乐意了:怎么?两家的荣誉你想独吞,门都没有!一块奖牌两家纷争,怎么办?幸好当时官府有打官司的地方。王、华两家叽叽歪歪,官司一打三年整,最后时任贵州省长的刘显世签发省长令:华、王两家“烧房”由政府颁证,共同享用荣誉权,奖牌则由仁怀县商会统一保管。
除了华、王两家“烧房”外,贵阳人周秉衡看到茅台那地头老酒生意红红火火,于1929年断然斥资,开办“衡昌烧房”,十年后与贵阳老乡赖永初合伙,后因周秉衡资不抵债拱手退出,赖永初一举成为这家“烧房”的大佬,并将自家的产品命名为“赖茅”,以此扩大自家的品牌形象。
时至1951年,当地政府为迅速提振经济建设指标,率先以1.3万元价格与华氏“成义烧房” 达成赎买协议。接着就找王氏“荣和烧房”谈赎买,王氏依仗“地头蛇”的优越感,不爱答理赎买这玩意,官员跟今天上门谈动迁似地,苦口婆心,晓之以理。“荣和烧房”老板王秉乾推三阻四,爱理不理。政府方面不断开软档,赎买价码从1.3万,上升至2.6万,最后政府咬咬牙,以“华茅”的三倍数3.9万元想搞掂“王茅”。王秉乾仍然铁板一块,不为所动。后来的结果是,以“私藏枪支弹药”罪名,直接将王秉乾这个“钉子户”押送法场。“王茅”仅得到区区500元补偿(大概算是遣散员工的费用)。“赖茅”生产规模远小于华、王两家,还算识时务,捞到2.6万元扭头就跑。
1953年2月,茅台国营了。三家私营酿酒烧房全部合并到“贵州省专卖事业管理局仁怀茅台酒厂”。至今,贵阳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内的“国酒文化城”内塑有赖永初、华问渠、王秉乾三人的塑像,对三家烧房作为贵州茅台酒前身的创始人以为纪念。
王秉乾这个当年强头倔脑的“钉子户”地下有知,差可欣慰矣。
作者在贵州茅台故乡旅游观赏。
北京时尚奶奶推荐喝生姜蜂蜜水PK茅台酒。
点击右图标可全屏观看。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