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2023中美公共外交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此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邀请了40多位来自全球政界、学界、智库界、媒体界、商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政要参加,大家围绕当前的中美关系,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本台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未来的中美关系怎么走,是各方专家最关心的话题。“巴厘岛共识”、“旧金山愿景”,是中外嘉宾们说得最多的关键词,大家对中美元首会晤的重要意义给出了高度肯定,也表达了殷切期望。与会专家们认为,中美关系要向前发展,就应该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开展良性互动,无论是经贸合作、气候变化还是人工智能、人文交流等等,这些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论坛上,中美元首在旧金山的会晤,依然是各方热议的话题。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嘉宾发言环节表示,中美元首会晤的成功应该是两国关系走向健康稳定发展的新起点,而不是终点。为实现旧金山愿景,美方首先要切实履行承诺,说到做到,要把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崔天凯说,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根本遵循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样的中美相处之道,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条正道。在两国不可能不交往,不可能改变对方,不能承受冲突对抗后果的现实情况下,这又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论坛发言中表示,旧金山会晤正值中美关系出现问题和矛盾,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都感到焦虑之时,为中美两国关系增添了稳定性、确定性,也为世界战胜经济下滑和稳定地区地缘冲突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战略指引。
朱光耀指出,中美关系的稳定、确定性依赖于中美两国元首的战略指引。与此同时,中美元首重要会晤达成的一系列共识,必须得到认真地全面地贯彻执行,这是极为重要的。
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会晤中,再次重申了“四不一无意”。然而,在这之后,美国又在经贸、台湾、南海等议题上接连挑衅中国。对此,与会嘉宾们也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舆论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相德宝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未来发展的整体局势向好,但因为中国崛起对美国带来的结构性的冲突,所以美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概念认知是基于传统的冷战的思维或者说零和博弈,所以在这种方面我们要保持一种审慎和警惕态度。”
外交学院院长王帆表示,中美两国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这也包括彼此在对方国家形成的这种合作关系,保护好对方的投资和利益,不要把合作成果视为向对方要挟的手段,更不要把一方对合作的追求视为“软弱”和“示弱”,从而提高要价。霸权不是永恒的,大国之间的合作才是正道。
当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中美能否在气候议题上再次携手,引发各方关注。在今天的论坛讨论中,许多外国学者表示,中美在气候议题上存在巨大合作空间。
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尔米达·阿里沙赫巴纳指出,全球范围内,陆续出现了极端气候事件,而中国已经掌握了沙漠治理、恢复湿地等环保技术。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应该被分享和利用,以支持其他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国际社会非常期待中国在区域和国际合作中的贡献。
亚洲协会董事会主席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荣誉主席约翰·桑顿表示,中国对未来世界的样子有自己的愿景,我鼓励也赞赏这样一种努力。我认为,共同创造这样的美好世界,离不开中美的共同努力,中美需要用互相理解的意愿和互相尊重的方式进行沟通。
许多与会嘉宾们提到,中美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对于全世界都将是利好。中美两种发展模式并存,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埃及外贸部首席经济研究员希沙姆·梅特沃利认为,“中国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分享我们对全球政治事务的看法。我们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正在提速,我想告诉所有抹黑'一带一路'的人,我们要和平发展,而不要对抗和战争。”
 “中美公共外交论坛”旨在为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提供创新思想支持,构建多元交流与理性对话的平台。今年11月份,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晚宴上表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这些重要论述引发与会嘉宾的热议。多位学者表示,中美关系最终向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美中新型伙伴关系研究中心主席约翰·怀特说,“我认为像今天的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事实上我们很需要它,我们可以在这里提出新的想法。中美两国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两国应该有新的相处方式,这也促进两国学者用进步的眼光看待两国关系。”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罗林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通过论坛这种方式,能够加强中美之间,特别是民间公共外交方面的联系沟通,使得大家对对方国家有进一步的了解。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也讲了,就是要加强人文交流,特别是邀请了未来5年5万名美国青年到中国访问,所以我们觉得中美的交往前景是非常好的,我个人也是充满了信心。”
监制 洪燕
编审 王强 解炜 曾春锋 张俊
记者 刘欣茹 杨致远

剪辑黎梦莹
责任编辑 袁恬恬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