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收录作者30年濡染学术大家到当代新锐旅美名师智慧的集体素描的力作:《哈佛问学录》。

“留美学子”好文精选天天读!公益“自留地” 

在世界知名的顶尖学府哈佛大学中,生活着这样一群华人精英。百余年前,正是这样一群人把第一堂中文课搬到了哈佛的校园;而如今,哈佛华人教授们的影响力也正变得越来越大。赵元任、赵如兰、张光直、杜维明、李欧梵、王德威、汪悦进、李惠仪、田晓菲……这些令读者们耳熟能详的学者和名师正是从哈佛走出的华人精英们。

 

哈佛校长佛斯特与张凤在盛会中交谈)


“哈佛的华人精英们都非常积极地看待自己的人生,每每亲近他们的人生经历,就会觉得我们个人所谓的痛苦太轻。”33年前,作家张凤随丈夫黄绍光博士担任主管来到哈佛,后进入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组工作,开始了研究哈佛大学百年华裔精英的漫漫长路。她说,坚强面对人生中的逆境,是哈佛的中国学者们呈现出的集体风貌。深沉博大的中国文化是他们超越痛苦的智慧,最终,中国文化才是归宿。

 

近日,身在美国的张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越洋专访,讲述了过去33年来,她所了解的这些哈佛华人大家们,集体绘制的一副中国知识分子的哈佛群像。

 

谁还记得托尔斯泰时期的帝王?

她要为哈佛华裔大家“画”张集体素描

  

心怀中国,面向世界。许多年前,虽然海峡两岸尚未互通交流,但在台湾,怀抱着“心怀中国,面向世界”如此情怀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张凤便是其中之一。从台湾师大毕业后,她申请了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在密执安州立大学历史系研究所获得硕士后,随夫就职渐次迁居哈佛大学。“自从1982年我的丈夫黄绍光博士,应邀由康奈尔大学就任哈佛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后来又升任贵重仪器中心主任,至今已有三十三年;随后我也开始任职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组二十五年,并开始主持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等。”

 

夫唱妇随,在这30多年的生命历程,她依然坚持着博览中国书籍的习惯,又能亲炙高士丰厚内涵。“胡适、林语堂等和‘五四’学者皆鼓励大小人物传记,认为这是一般人保存当代史料最好的方法,也是知识分子对文化应尽的责任。”然而,来哈佛之后张凤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流行的传主,多是政治人物、经济人物、影艺人物。而对学术人物的人生智慧、思想论介,却是凤毛麟角。但我们只要回过头去看,又有谁还记得托尔斯泰时期的帝王,或者与司马迁同时的富贾?”正是凭借着当年这样一个简单的念头,张凤的心中暗自起意,她决定,要为这些奋斗在哈佛学术界中的华人大家们“画”一张集体素描。


(张凤在她寻访到的张爱玲哈佛故居前敲敲门,当时为在中文世界首度发表。)

 

  

华裔知名教授也自称作边缘,汉学依旧处于弱势地位

   

作为美国最先创建的学院,最负盛名的大学,哈佛兼容并包,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汇聚于此,济济一堂,当然也包括诸多华裔精英。张凤告诉记者,在哈佛大学,自1879年的首位中文讲师戈鲲化始,次年又有丁崇吉等留学生,潮涨潮落百多年来,无数的中国名人来去悠游在哈佛大学这所世界顶尖学府中,但即便是华裔知名教授也仍然自称作边缘,在西方,汉学依旧处于弱势地位。

 

在哈佛大学西方汉学研究的宝库———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组任职25年来,借地利人和之便,张凤有了许多机会得以与哈佛文理各科华人教授,时相往还,与前来哈佛客座或访学的知名华裔大家学者,也多有求教交流的机会。对张凤,这些学者们不仅畅叙了他们的专业所长,更兼及了个人治学历程的省思。如李欧梵教授谈城市现代性,孙康宜教授谈女性学者与女性研究的互动关系等等。张凤对各个学派及学者都做了专精的研究,再经各位亲阅授权,最终发表了《哈佛心影录》、《哈佛哈佛》、《域外著名华文女作家散文自选集──哈佛采微》、《哈佛缘》、《一头栽进哈佛》、《哈佛问学录》等书。在杜维明、李欧梵、王德威、郑培凯、陆惠风、赵如兰等师友的鼓励下,张凤还协助联络主持中国文学文化的讲座,并时常创造华裔社团参与哈佛大学或主流社团交流的机会,践行着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对弘扬中国文化应尽的责任。

  

然而,在描绘这幅哈佛华裔大家群像的过程中,张凤仍不免感慨:“我能以书写的文字,受到各地知识界认识或完全不认识之人的看重,对于屡历艰危病痛———13年亲侍母病,日夜追随母亲辗转于失智症病房,依然自己坚持惦记写作的我来说,这真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作为女儿,张凤曾亲侍父病两年、母病十三年,同时还要越洋守护夫家双亲,又养成三个儿女,其中的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由于言语和文化价值的不同,在异国多年孝养父母极难寻得理想协助,既要兼顾工作,还要照应家庭,奔劳的辛苦难以述说。”后来到母亲近九十岁高寿的晚年,张凤自己也因为身体健康多次危机,而提早荣退,终圆满完成域外不易的孝道。回首那段病苦的岁月,她不免感慨地说:“我的书写皆是在晨昏安顿好儿女和亲人后,孤灯之下,撑持着聊以自我疗愈之方。”

 

哈佛大学对汉学有其热心但早年相关的组织结构却相当薄弱

 

谈及哈佛中国学的发展与现况,张凤向记者介绍,哈佛中国学的开创,最早可以上溯到1879至1882年的戈鲲化的特别中文课程,到1921至1923年赵元任先生应邀去哲学系教中国语言和哲学;继任有梅光迪在1924至1935年的断续任教哈佛……“在哈佛展开了中国学之后,于东西文化交流上举足轻重的哈佛燕京学社在1928年1月4日正式成立,并随即开始了互派学者学生研究交流的奖学金计划。”

 

1929年,洪业、博晨光、伯希和等人在哈佛开中国课程受业。当时的哈佛大学只渴慕研究中国古代学问,开设的课程并不持续。“常春藤盟校过去只重视中国古典文史,到1936年费正清进入哈佛任教,稍有转变,才开始聚焦于近代中国。1986年,由台湾大学请来王德威教授,哈佛才有了讲授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起点。他后转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主任,2004年再度应邀返回哈佛担任讲座教授。”

 

张凤告诉记者,1937年2月9日,哈佛曾在教职员工会议提到过投票创立一个东亚语言部门,但很不恰当地隶属闪族语言历史系。又在1937年10月5日教职员工会议提到东亚语言部门和东亚语言系字样。“东亚语言系成为文理学院之系,是1940年,经费皆由独立的哈佛燕京学社提供,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才由哈佛大学接管。哈佛大学对汉学有其热心,但在早年相关的组织结构却相当薄弱。”

  

破天荒的是1947年,杨联升赢得了哈佛首度的华裔教授头衔,由助理教授做到正教授、哈佛燕京讲座教授。而后,循序渐进发展而成为今日哈佛的汉学文史哲艺术的盛况。

 

“哈佛燕京学社对东亚系、赖世和中心、费正清中心、韩国中心以及1998年成立的囊括南亚、中亚的亚洲中心,均有承先启后的助力,这些研究中心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当代政治社会制度等方面,并创有西方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不但有一百多万册书的馆藏,包含中、日、韩、越、蒙、满、藏、纳西等文和西文东方学研究,还有报刊、微卷、胶片、二十五史多种数据库等。哈佛大学除哈佛燕京图书馆外,其他如东亚数据中心(费正清中心图书馆、当代日本文献中心和韩国中心等),在国际法学研究中心也有东亚法学研究典藏、艺术系图书馆和鲁贝尔亚洲艺术研究图书馆。威德纳总馆更广备南亚、东南亚、中亚藏书并有藏放西藏书籍的散斯克图书馆。在拉蒙图书馆藏放的政府文献、微卷外国报纸和普西图书馆的哈佛大学地图收藏部,也均有东亚收藏。”

 

这些华人教授们早岁遭受“精神凌迟”但他们克服了生命的磨难,终致成功

  

采访中,当记者问及在多年的研究中,有哪些哈佛的知名华裔学者最让张凤印象深刻时,叶嘉莹和张光直,孙康宜,傅伟勋等名字让张凤立即想到。“考古学界最富国际声誉的张光直教授渊默沉潜,曾在建国高中时妄受囹圄之灾,但张教授望之俨然,总是虚怀若谷。”张凤记起了她曾经陪同学台师大后任文学院院长吴文星去拜望张光直时,他特意前来接引。“下了老式电梯,曲曲弯弯地好不容易进了他的办公室,不免有些客套寒暄。他对我说:‘张小姐,我们都是同行,你今天怎么这么客气?真折煞人也!’还有回在赏心悦目的兰花幻灯讲演中,他询以:‘兰花能不能吃?’他这种冷不防的妙语,令端丽又擅长昆曲语文的张太太也不禁对其童心莞尔。”  还有常临哈佛研究演讲、耶鲁和常春藤盟校的首位华裔女性系主任孙康宜。“孙教授的父亲因为不知情之政治案,被判了十年。她对我说,‘这已经是最轻的处罚了,父亲在监狱里经常看到,许多人被拉出去后,接着就是一阵枪响……’那年孙教授还稚幼,但剧变让她突然成长。六岁以前的事,她都不记得了,危机让她几乎得了失语症。为了逃离心里的忧伤,她阅读了大量的小说剧本等。在这段人生走投无路的时刻,她以自觉的态度,开始笃信基督教。她的公公张绿水先生,曾在苦难中带给她不断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令其终生难忘。她二十四岁就嫁给了张钦次博士。张钦次对她体贴入微,是使她变得乐观积极的重要因素。”

 

说起心性机灵、被哥大狄百瑞教授形容像无导向飞弹的傅伟勋教授,张凤这般回忆:“在新竹中学读高一时,傅伟勋台大机械系的二哥、三哥被逮捕,二哥被枪决于水源地,母亲原有的黑发全变白发,创伤自然影响了他,成绩下滑。台大哲学系毕业教书又任教天普大学,成为生命哲学和禅佛学专家。晚年竟患了淋巴癌,曾于清晨五点钟带一包裹,在寒冻中孤独步行五十分钟,勇赴手术难关,坚忍苦楚。傅伟勋教授最不喜欢打扰别人,又向来报喜不报忧,有大困难既不告诉也不请他人帮忙。此次故意试探自己的毅力,也正是想以此机会试试知解参禅的心性体认。最后他再次手术后感染昏迷未能醒来,生死哲学名师,面临生死交关安然告别人生。”

         

开拓古典诗词现代观的叶嘉莹教授,七七事变她才十三岁,父迁后方断绝消息,只与母弟依伯父同住。考进辅仁大学,母又病逝,开始了她的哀伤困厄。在国雠家难中,并未颓丧,都始终考第一。婚后迁台在彰化女中先生被捕,她又被其他案牵连,抱着奶娃被关,无罪释放但丢了教职,无家可归。她寄人篱下。捱过一段极郁闷的日子。勉强教书过活。等三年先生释回。重新在二女中和台大成学生喜欢的教授。台选派她到密州大和哈佛大学去做交换,确实依合约于1968年返台任教三校。翌年她奉父以应聘,再申请赴哈佛,却遭取消签证,进退维艰,幸留聘UBC奋斗。


  (叶嘉莹教授哈佛大学2008年演讲,与郑洪教授和张凤合摄于哈佛讲台。)

  

岂料大女儿和女婿竟车祸罹难,呼天肠断日日哭之,陆续成诗有「哭母髻年满战尘,哭爷剩作转蓬身。谁知百劫余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等据,学生亲朋为她落泪担忧,终能以中华文化诗词而能持续浴火重生,而成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再回南开任研究所所長,是镇校之宝。

    

张凤感慨,这些她所说的华人教授,早岁皆因己身或亲人受过迫害,而遭受精神凌迟,极易造成重大郁结,但他们都克服了磨难,终致成功。



***   ***

 哈佛问学录2015年  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除在新华书店等书店...还可以在经常购书的各大网站购买,点开即是书的购买页面。

亚马逊: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16BH9ILM?ie=UTF8&isInIframe=0&n=&ref_=dp_proddesc_0&s=books&showDetailProductDesc=1#product-description_feature_div

京东网:   http://item.jd.com/11782222.html

当当网的链接 :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790126.htmlBest


“留美学子”好文精选天天读!公益“自留地”

微信公众号: “留美学子”

一块分享心路、了解真实的平台!

学业、生存、就业、困惑,携手并肩,一起抗!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最近发表了

美国名校之路的“道与术”

选错高中比上错大学还灾难

不要膜拜美国教育,而要辩证看待中国教育。

12小时6部电影之精华,浓缩在此8分钟视频里

美国100名大学优势专业汇总

中国学生最扎堆的大学

海外调查留学生对祖国的看法,结果令人惊讶!

混淆一起“忽悠”你的美国大学校名

价值连城的家庭教育表

未来属于具备6中关键能力的人

美国大学看重申请人的12项素质 (中英文)

美国名校录取大饼如何被分割?

全世界智慧人享有的16个特质

 

还发表了数百篇美国教育文章在《留美学子》高中、大学系列介绍里。

【郑重声明】留美学子刊载此文已被授权。 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