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微信公众号一年发布多少篇文章吗?
据新榜数据统计,2022年微信公众号全年共发布了3.9亿篇文章,这意味着每天都有上百万篇文章被发布。而在抖音平台,每天都有数亿短视频被发布。
谁也不可能每天去浏览上百万的文章、上亿的短视频,那么,你和我看到的信息就会不一样。
信息大爆炸了,而我们的大脑CPU却没有多少进化。面对这么多信息,我们的大脑CPU根本无法处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的时间严重碎片化,信息消费严重快餐化。
新华社记者 许畅/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去甄别处理这海量的信息,也无法从这些文章和短视频中了解事件的原委和全貌,更没有精力去认真阅读思考深度文章、深度分析、深度报道。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投递更加精准。网友越喜欢看什么,平台就越推送什么。从平台的角度,这会加深用户对平台的黏性,让用户更多地停留在本平台,这符合平台的利益。
然而,精准推送却会不断强化个人对某事物的判断和认知,无论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否存在偏差。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用户收到的推荐可能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信息。
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以报纸电视为主,虽然没有那么方便,却让我们加深了共同的情感,也拥有了丰富的眼界。
比如我们看电视都讨厌广告,但是当年的很多广告,都能成为我们一代人共同的回忆。即使是小朋友,也都知道亚运会的熊猫盼盼,知道香港快要回归……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视频点播和互动电视业务的出现,表面上,新技术给了用户选择的自由,事实上,用户却被自己的偏好所禁锢。
人们可以持续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内容中,刷信息、刷视频、刷明星八卦等等。这些偏好占用了大量时间,实际上成了人们接受多元化信息的阻碍。
打个比方,接收信息好比吃饭,以前是爸妈做什么我们吃什么,反而营养均衡;而现在是自己喜欢吃什么就有什么送到嘴边,导致了严重的偏食,信息也是如此。
因此,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被分割在不同的信息孤岛上,被囚禁在不同的信息茧房中而不自知。
久而久之,人们会被这些信息茧房和信息孤岛所割裂成一个个小圈层(群体),会出现隔阂,甚至导致思想极化、舆论割裂。
是谁把我们困在了信息孤岛上?
我们先从内容提供者的角度来谈谈。在粉丝量决定流量、流量带来收益的规则下,内容提供者有着博取流量的内在动机。
有些人通过对信息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歪曲解读、以偏概全等手段,来吸引眼球,进而获得流量。有些人则两头下注,正反流量通吃,通过不同平台发送截然相反的内容进行对冲。正能量的流量要吃,负能量的流量也要吃。在A账号支持正方,在B账号支持反方,在C账号和稀泥。
罗琪/图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快餐化,也给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一些社会事件发生后,他们添油加醋带节奏,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挑动舆论对立,制造思想混乱,涣散的是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污染了网络空间生态。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由于互联网平台本身的企业性质,注定了他们要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他们也希望有账号带头制造话题,希望有热搜出现,希望用户黏性越来越强。
当前,网络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全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十亿,网络技术、网络服务、网络信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已经回不到没有网络的从前。
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就是信息内容生产、流通、消费的平台载体。打个比方,微信、微博、抖音等程序就是美食一条街,内容提供者就是各个餐馆摊贩,而广大网民就是消费者。
有了这个比方,我们对如何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就有了思路:既要管理好“一条街”,维护好市场秩序,也要管理好“餐馆摊贩”,保证提供的“食物”安全、健康。
同时,也要对消费者做好引导。我们要像宣传健康生活理念那样,大力宣传网络文明理念,提倡信息消费的健康适度,注意信息的“营养”搭配、多元均衡,既不能“偏食”,也不能“暴饮暴食”。
回到本文的开头:在今天的100万篇微信文章中,你为何会看到这一篇呢?希望这次会让你“营养均衡”。

撰稿:晓鸥
编辑:陈昌清 蒙国锐
—————推荐阅读—————

“人间清醒”的张雪峰,需补一堂人文课

世上已无“周芷若”   还得防范“岳不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