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二绿地区减量提质规划新闻发布会,解读《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2021年—2035年)》。根据规划,二绿地区将打造京郊旅游与休闲的第一目的地,建设九个公园群、百余个全龄友好的无界公园,打造约400公里融合绿道、蓝网的慢行体系。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春芹参加发布会,介绍二绿地区水生态保护与水务相关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来源:央广网
二绿地区是北京重要的绿色空间,也是重要的蓝色空间,其中分布着永定河、北运河、温榆河、南沙河、北沙河、凉水河等40余条段干支流河道,总长约230公里,规划有温榆河公园、宋庄、小清河分洪区等26处蓄滞洪涝区,以及永定河大宁、稻田及马场3座水库。它们既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关键生态廊道,具有重要的生态衔接和连通功能。
市水务部门在二绿地区开展了哪些工作?
深入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以水为基推动建设首都绿色发展新高地。
依托永定河、北运河、温榆河、凉水河、北沙河、南沙河六条主要水系,市、区水务部门在二绿地区深入开展主要河道、湖泊、湿地等水生态修复工程。统筹开展永定河、北运河等流域生态补水,加快河湖生态复苏,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优良环境。
其中,把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作为二绿地区水生态建设的重头戏,制定出台了《永定河平原段生态空间优化调整实施方案》,推动永定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通过连续五年的生态补水,永定河流域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周边区域近年来常见泉水复涌,河湖健康水体比例显著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水生态状况持续向好。
北运河流域、凉水河流域等通过强化生态化运维措施,构建多样化生境,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其中,凉水河(经开区段)示范河湖建设高分通过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验收,成为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之一。
随着水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二绿地区河湖滨水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也随之提升,大运河京冀段实现游船互联互通,凉水河、清河等滨水游憩通道建设完成,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畅游北京”河湖绿道健身骑行等文体活动陆续举办,今年市水务局又陆续开放了永定河中堤、温榆河公园清河下段滨水慢行系统等,水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已成为服务二绿地区最普惠的公共产品。
积极打造水绿相融的生态廊道,以水为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优化提升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市水务部门以滨水空间为功能载体,在提升水系连通性的基础上,分级、分层构建生态廊道,加强水生态重要节点的保护与修复。
比较典型的是首都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的规划建设。公园通过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经过前期努力,公园的水域、陆域生物多样性均显著改善,部分区域已经成了鸟类繁殖乐园,不仅有鸳鸯、冠鱼狗等数十种鸟类在这里“养儿育女”,还吸引了大鸨、东方白鹳、疣鼻天鹅等珍稀鸟类驻足生息。目前,公园一期已全面开放,公园二期建设工作正加快推进。
在依托主要水系构建郊野公园的同时,市水务部门还将在二绿地区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修复,恢复拓展南沙河、北沙河、永定河等流域的湿地滩涂生境,发挥湿地的水质净化作用,为改善二绿地区城市景观、提高生态质量提供重要的绿色元素。
扎实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助力打造韧性城市落实服务保障首都功能。
鉴于二绿地区在提高城市风险应对能力方面特殊的战略地位,市水务部门将持续加强该区域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在完善全市“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防洪减灾工程格局基础上,提升二绿地区防洪减灾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北运河、潮白河、永定河等防洪骨干河道治理。二是实施影响中心城、城市副中心、新城和重点乡镇、地区行洪排涝的中小河道治理与达标改造,提升排涝能力。三是加强蓄滞洪区建设,特别是推进以北运河流域为重点的蓄滞洪区建设。今年,市水务部门集中推进实施了南海子蓄滞洪区进退水渠和宋庄蓄滞洪区一期、二期连通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了小清河分洪区1.3公里分洪通道内行洪障碍物清除工作。
此外,市水务部门下大力气整治二绿地区城市内涝,通州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高质量完成,建成了一批如镜河、博大公园等“可参观、可复制”的样板工程。
不断加强城乡水务基础设施均衡发展,以水为媒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为有效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市水务部门将持续开展二绿地区供水、排水、再生水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提高该区域宜居宜业水平。
一方面,下大力气推动二绿地区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依托《北京市推进供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通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延伸,新建、改建乡镇集中供水厂等,以“城带村”“镇带村”方式,将更多的行政村纳入城镇集中供水厂供水范围。同时,对仍保留村庄供水站的行政村,将分批推进供水站及配套管网的标准化改造,不断提升二绿地区的供水质量。
另一方面,在我市连续实施四个城乡水环境治理行动的背景下,加快补齐二绿地区农村水环境治理短板,着力采用“污水收集管网+厂站”模式,解决城乡结合部及人口密集区域的村庄污水集中处理问题,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加强农村地区小微水体维护管理,保证区域水环境质量。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二绿地区再生水配置利用体系。自2012年起,我市所有新建再生水厂和升级改造的污水处理厂主要出水指标一次性达到地标水Ⅳ类标准。针对市政杂用配水薄弱区域,加强干线管网建设,提升道路浇洒、城市绿化再生水利用水平,已实现温榆河公园、南海子公园、东坝郊野公园、常营公园、通州绿心公园再生水供水,今年重点推动了昌平东小口森林公园一期、二期、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贺新公园等公园绿地再生水置换。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再生水利用规划布局、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再生水配置利用体系、建立再生水利用市场化机制,全面推动二绿地区再生水使用。
未来,市水务局将认真履行“保障首都安全,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保障市民高品质生活”水务使命,全面做好二绿地区水务规划建设工作。
温榆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对二绿地区规划建设将产生什么影响?
温榆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是温榆河公园二期的最后一个项目,而温榆河公园位于朝阳、顺义、昌平三区交界,温榆河、清河两河交汇处,城市副中心上游,处于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内,是重要的防洪通道和生态走廊。它的获批标志着温榆河公园进入到建设收官阶段,完工后温榆河公园将基本建成。
温榆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内容
一是建设防洪分洪等水利工程设施。建成后,温榆河公园可与下游北关分洪枢纽、温潮减河、宋庄蓄滞洪区联合调度,实现洪水有效管控,保证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
二是进行公园内最后一批自然带建设。建成后将融入到温榆河公园整体的自然带生态空间体系中,部分区域呈现荒野化特征,部分区域呈现精致的园林景观特征,展示生境自然演替的景观,实现精野结合的效果。
温榆河公园基本建成后,二绿地区的生态衔接和生态连通功能将进一步加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功能也将进一步筑牢。
编辑:安安
校对:春愔
水务人都在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