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自从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重回他所热爱的课堂,外界对他教育梦的关注就不曾停止。尽管如此,由马云创办,如今办学接近第三个年头的云谷学校,对大多数人来说依旧充满着神秘感。近日,外滩君受邀访校,并对话小学、初中部校长冯晨,切身体会到了渗透进日常教学、教师培养、家校合作的“云谷理念”,以及谷主马老师的教育远见和情怀。

文丨周滢滢    来源:外滩教育



在卸下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职责后,马云变成了马老师。


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的马老师,一直葆有对教育的热情,而他对教育的观点,早已成为广为流传的金句——


“如果考试是唯一的KPI,教育就不会有正确的方向”;


“在社会上受欢迎的领导者、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未必是读书时考97分、98分、100分的人”;


“孩子18岁之前是由家长决定的,我们要研究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方法,而不是挑孩子”… …


马老师的这些教育情怀,正逐步落地成为教育实践。



由马老师个人投资成立的马云公益基金会,这些年来推进的乡村教育项目备受瞩目,然而,另一场和他有关的“教育改革试验”却一直充满神秘的色彩。


这就是与阿里巴巴合伙人投资创建,由马老师担任“谷主”的云谷学校。


坐落于杭州西溪湿地附近,环境优美,和云谷这个名字相得益彰。但成立三年以来,却鲜有媒体深入报道。这不禁让人们猜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作为互联网巨擘——阿里合伙人们投资创办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从一诞生起,就引来外界很多猜测和遐想:它被传言是一所“阿里子女学校”“贵族学校”“精英学校”... ...


随着云谷小学部、初中部、以及云谷幼儿园的相继创办,2020年,云谷也将迎来自己的高中部。


应云谷学校的邀请,外滩君探访了这所神秘的学校,对话云谷小学部、初中部校长冯晨,亲睹老师转正,感受课堂教学,一层层地“触摸”了这所学校的“操作系统”。


云谷小学部、初中部校长 冯晨


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后,外滩君发现,那些传说中的伪标签实在误导众多。真正的云谷学校,既质朴,又“奢华“。


云谷质朴,是因为它遵循教育本质,奉行不掐尖,不挑学生出身的教育情怀。


云谷“奢华“,是因为它舍得下血本。不仅舍在孩子身上,用最大的耐心和尊重,成就孩子本身的特质;同样舍得花在老师身上,用实践和时间成就一个好老师。


“血本”花在孩子和老师身上


  “看见”孩子,让每个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 


在云谷,每一位孩子都被亲切地称为“谷粒”。发芽早晚不是最重要的事,有自己的特质才更为可贵。


然而,成就孩子的特质,离不开“导师”。覆盖各个年龄层的“导师制”,已经成为云谷一大特色。


小学阶段,侧重的是“一群导师看见一群孩子”。每周导师大会上,导师们交流观察到的各方面情况,对孩子有更立体的把握;


到了初中阶段,导师和孩子可以进行双选,导师的身份也更具有稳定性,亦师亦友,跟随孩子直至初中毕业,经历他们成长中的困惑、起伏,帮助他们复盘总结、制定成长目标。


在云谷,每一位老师都是导师团成员


一位“导师”,负责和四五个孩子“结对”,给予全方位的“看见”和培育,就像育苗一样,让孩子们最终成材。听上去简单,做起来不易。


初中部历史老师丁义,担任首届初中生的导师,已整整3年。今年她的导生即将毕业,她满是不舍,“这几个孩子和我无话不谈,那些不愿意对父母说的话,都愿意找我倾诉。”


在这过程中,她也亲眼验证了一个个孩子身上所发生的变化。


有一位学生,逻辑性很强,也很有创意,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孩子——也正是因为要求太高,所以总是觉得没达到自己的要求。


刚入学的时候,她总是退在人们视线的后面,对公开发言也有些恐惧,现场只要有两三个人以上,她就会讲话磕巴,乃至说不出话来。


“孩子真的有社交和表达障碍吗?”在深度接触了孩子的父母后,丁义发现,并非如此。


丁义老师


相反,孩子表达困难的根源,是因为以往被鼓励去尝试的机会少、得到的鼓励少,再加上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的强势的要求,孩子在这方面缺乏自信和内驱力。


了解情况后,丁义决定推她一把,不断鼓励她在PBL中做小组Leader、和同学们去打小组联赛、去各种学科的发言或演讲场合……丁老师还和家长的约法三章:“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更不要指责”.. …


除了每周一次的“导师时光“,和每学期固定的“1+1+1”家长圆桌会,她还和孩子、家长不定期地保持沟通。


两年多下来,孩子的蜕变,超出想象,不仅能在公开场合演讲,还游刃有余地做起小组leader,带领其他孩子完成合作项目。连家长都感到震惊:没想到,孩子非但没有表达障碍,还是一名有潜力的演讲者和领导者!


在云谷,每一位老师都被赋予像这样的“导师”身份,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却和孩子有着更深的“链接”。



 成就老师,才能最终成就教育 


百花齐放的老师,才能滋养出丰富多彩的学生。老师,同样需要被看见、被引领,也同样值得下血本。


为了让老师们深刻地理解云谷文化,具备尊重、关怀和引领孩子的本领,云谷独创了“练习生”制度


每位入校前,教育实战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都要作为“练习生”,在一位学科导师、一位育人导师,两位“师父”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一年的锻炼。


就像武侠世界里的师徒。这一年里,练习生要在师父的引领和支持下,探索教学和育人的奥秘,打磨自己的教育心法和招式。



外滩君恰好赶上了一场“练习生转正”的答辩会。


要转正的练习生们,面对校长、学科首席、课程院、学生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及HR等多个部门的代表,进行自我陈述,接受不同部门代表的提问,俨然一场“大比武“。


台上,来自小学科学部的练习生,在总结心得时,说了一个故事。


课上有这样一位学生,平时不太爱发言,不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反而一个人闷闷地坐着。看上去,这是一位不够自信、甚至有点自卑的孩子。


但是一次偶然的闲聊中,孩子说,“我可能永远也没法赶上XX老师写的字”,他没有放过这句稀松平常的闲聊,而是敏锐地判断出,孩子并非自卑,恰恰相反,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很强,需要老师进行恰当的引导。


“我是一个跨界老师,以前认为,只要教好自己的学科,就够了。经过一年的练习生锻炼, 我才知道,想要真正影响学生,万万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台下,他的师父频频点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整场演讲,从教学思路到心得,条理清晰,颇有见解。外滩君本以为,也没有必要再多讨论了。谁知,当闭门会议开始(师父和练习生均离场),外滩君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虽然各个代表对练习生评价很高,但是对培养制度却不断“挑刺”。来自于阿里集团的云谷学校顾问老师,更是十分犀利,“不能在培养过程中动态评估老师,就等于让他们错过了成长的好时机。” 


看见这真实的一幕,外滩君颇受震动。一方面,云谷完全不避讳,将实际情况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我们看;另一方面,云谷在老师身上花的时间、成本和心血,最终都会滋润每一颗“谷粒”。


经过这样“锻造“出来的老师,会长成什么样?


云谷的宝藏老师王瑞平,是个好例子。


他是云谷的设计思维课老师,也是小学理科融合课程核心团队成员,因为常有出其不意、脑洞大开的实验设计,还曾制出一个“土炸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王炸”老师。


点击观看“王炸”老师的实验视频

擅长捣鼓实验的王老师,擅长从生活中的趣味现象入手,比如,“一枚硬币上能载几滴水不外溢”“高空坠落的玻璃杯会幸免吗”,变成一个个趣味十足的实验,在课后录制成视频,为学生打开奇妙的科学世界,收获了一群“小铁粉” 


有一次,王炸老师带着七年级学生,在DT专用教室,连续捣鼓了将近半个月。十多种有模有样的玩具作品,就在一片火热的敲敲打打中,诞生了。


原来,这是王老师在让学生,用真正的“设计思维”,做起了“玩具设计师”。


学生在DT专用教室


每一节课,他都能从孩子的行为中,发现他们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以及背后折射出的共性和个性。

 

比如,他发现,十几岁的孩子们正处在创造力与自我意识增强的年纪,这个年龄段最不缺的就是点子和表达欲,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声音更强一点,同时他们也会恐惧失败。


因此,他会用一整套科学思考方式和发言工具,为孩子们打好地基;当孩子在“玩具设计”过程中遇到团队合作困难时,他会带着孩子们剥离出场景做反思,并在后续课程设计中反复强化同理心和共情体验。


王炸老师设计的DT课程,没有教材,不设标准答案,也不以学到多少知识为目的,而是在学生掌握主动性的过程中,教给他们一套遇到任何问题时,都能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王瑞平老师和孩子们


这也是云谷,不惜血本,想要培养的老师。


当然,在云谷,还有一批生动、敏锐、有创造力的老师,各施所长,利用Club Time,聚集起一群感兴趣的孩子。


他们是有独特鉴赏力的文学爱好者;是从课堂走向远方,行万里路的历史爱好者;是醉心于手工、机械制造的STEAM能手;或是在艺术领域独具匠心,擅长绘画、书法... ...


比起一节节按部就班的课程,一批气质各不相同的老师,更能吸引孩子,找寻自己的方向。


点击观看云谷男版“小李子柒”视
在云谷,有孩子对拍摄Vlog视频感兴趣,自编自导,成为云谷“李子柒”;有孩子将童年倾注画笔,创作出上千幅妙趣横生的作品,集结成册;有学生爱好赛艇,不仅在大小比赛中获奖,为组建校园赛艇队倾尽全力,在演讲、领导力、文化学习上实现能力迁移… …


不掐尖,不追名校,慢炖教育

治大国,如烹小鲜。做教育,如小火慢炖。

逻辑上,一个带互联网基因的学校应该是追求效率的。但在教育上,云谷却刻意放慢了脚步。

 不掐尖,不追求升学率 
 
校长冯晨曾问马云,“你希望云谷花多长时间看到成果?”当时,她自己的预测是10年。没想到,马云笑着摇头说,30年。

这个答案,也给冯晨吃了一颗定心丸。她知道,云谷学校的创办,绝非急功近利。

用30年的时间来小火慢炖,“小步迭代”摸索教育创新之路,才是真正懂教育。


不同于很多高门槛的“精英学校”,云谷学校在招生上,没有识字量、单词量、成绩表现的硬性指标,并不掐所谓的“学霸、牛娃”。

同时,外界盛传云谷学校是阿里系子女学校,也完全不是真实情况。在云谷的眼中,最重要的是家长的理念。

甚至马云曾直接撂话,“我想告诉报名云谷的家长,我们这儿没有高考指挥棒和升学率,我们的孩子估计很难考国内的重点初中,也很难考重点高中。”

可是这样,家长们能接受,能满意吗?

2017年,云谷迎来了首届初中生,两年后的家长会上,冯晨问台下:“再过半年,孩子就要从云谷毕业了。两年前你们把孩子交到我们手里,如今孩子们的表现达到你的预期了吗?”所有的家长举起了手,不加思索。

“有多少家长觉得是超出了预期?”再一次,全体举手。


冯晨感到很欣慰,在还没有毕业生的情况下,家长的认可并非来自于“看得见”的名校录取率,而是孩子呈现出来的状态,他们由内而外的学习动力、可迁移的能力、素养等“看不见的东西”。

看似普通的孩子,在合适的土壤中,拔节成长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

 不求出分快,但求素养深 

在云谷的课表上,外滩君看到一个覆盖所有年级的小众课程,那就是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

尽管“设计思维”概念在中国学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像云谷学校这样,将它列为基础课程中的必修,并不多见。

冯晨校长表示,希望孩子能像设计师一样思考问题,带着用户思维,去解决真实场景下的一些问题。


像这样不能很快“见成绩、出分数”的必修课, 还有很多,比如以PBL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文科融合、理科融合课。

创校之初,冯晨就和云谷初创团队,走访了美国很多创新学校和设计公司,去感知PBL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同时她也在反思:大热的PBL会有什么短板?如何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于是云谷形成今天的课程样态:既保留分科学习,也要开设固定的文科融合、理科融合课,进行项目制学习探索。专业的图书馆课程,则提供项目学习过程中必要的信息素养支撑。


未来,云谷希望探索出一种蜂窝状的课程结构:

课程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的模块,由各门基础课程进行蜂窝状的延伸和连接。比如,数学/科学与技术这个大类下面,设置有数学、科学、机器人、STEAM、科学英语等。

而学生处于“蜂窝”的核心,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组合不同的模块。

从理念到课程实践,云谷的追求简单说,就是一件事:走出云谷的孩子,各有各的特质。

这个认知来自马云。“未来的社会,就是一个看人的特质的社会”,与众不同的特质,发自内心的追求,才是一个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马云和云谷老师们交流


为教育“赋能”,不止是科技

说起对云谷的定位,校长冯晨表示,云谷从一开始就不是外界所传言的“国际学校”,也不走所谓的“精英路线”,而是一所土生土长的中国学校,希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孩子。

不过,冯晨却很认可,这所学校的“互联网基因”

创校之初,云谷就将“科技”二字,写进了学校画像:通过科技的力量,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孩子。

云谷小学和初中部所在的“过渡校园”

还未探校,一位在云谷待过的年轻老师,就向外滩君透露:因为阿里技术团队的加持,云谷的大数据和科技平台十分强大。

来到云谷小学和初中部,这个过渡校园中,从外面看较为普通,似乎并无所谓的“科技感”。兜了一圈下来,才发现,云谷的“科技密码”,藏在看不到的地方。

首先,整个学校似乎可以浓缩在一部手机上

点开钉钉上的云谷主页,师生就可以看到智能排课;

老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提交作业,分析出错原因;

“云谷课堂”则会记录师生教学互动中的点点滴滴。

幼儿园孩子佩戴的手环,可以采集体温、午睡状况、运动情况、区域逗留时间等,通过数据算法帮助老师更全面地“看见儿童”。

学期末,学生还会拿到一份“成长画像”:呈现出孩子这一年里的时间分配;有哪些高光时刻;在不同学科学习上的潜能,以及老师对孩子的描述性评价。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画像都是独特的

冯晨表示,“借助数据分析系统,老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出了什么问题,思考如何在教学上给予支持,怎样帮助学生利用好碎片时间。”

探校过程中,外滩君两次走进云谷课堂,发现几乎有一半学生桌上都放着一台ipad。

整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发现孩子们开小差的情况,但是,如何保证,电子产品能在低龄孩子学习中,起到正向效果?而不是偷偷打游戏,聊微信? 

这一担心,在校长冯晨看来,却是多虑了。

在科技时代,教育如何利用好科技,而不为科技所束缚?关键是,始终将‘人’放在第一位,所有的科技、数据,都是为‘看见人’而服务。

云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ipad等电子设备,就是课堂的协助工具。

云谷小学课堂

比如,学生在课堂上会阅读不同内容的阅读和学习资料;鼓励学生通过照片、音频等形式,及时分享、上传自己的想法;老师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反馈,加强沟通交流,弥补传统课堂上难以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为了教会孩子正确使用ipad,老师会和学生共同商定电子产品使用公约,明确课堂上该如何使用,哪些行为是予以支持的。孩子们从小开始,就知道如何遵守这些规定,如何管理自我。

班级里贴着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的约定

在科技赋能教育的同时,云谷不单单强调孩子被“看见”,更追求的是,每个孩子最终都能“看得见自己”,配有自我驱动的“马达”。

探校结束前,外滩君恰巧观摩了一幕云谷特有的“天台宣言”,这是每位初一学生都要经历的成长仪式。

今年的“天台宣言”在操场上举行。两个班级的几十位学生“对阵”在操场两端,每位学生需要扯着嗓子,大声说出自己这一年的成长目标,直至对面的同学也能听到。

处在青涩的年纪,很多孩子一开始还很害羞,渐渐的,在导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操场上开始飘荡一阵阵掷地有声的喊话:

“我最想被看见的闪光点,是团结合作与领导力”

“我最想培养的好习惯,是拥有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

这些心愿和目标,与其说是讲给别人听的,更不如说,是通过这样一场仪式,告诉自己。 

除此以外,每个孩子的目标和计划,还会被细化成一个个具体明确的行动路径,张贴出来,由学生自行对照实施。

每位学生都有一份“谷粒成长计划”

探访接近尾声,冯晨校长回忆起和马云的那场对话。

当马云对云谷给出的预期是三十年,办成一所能够将云谷经验惠及更多人的学校时,她却忍不住想说,“我真的觉得十年就可以做到。”



话题互动

你最想送孩子去什么样的学校?

欢迎在评论区和留言分享~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在线课程。
加入“灯塔EDU的朋友们交流群
扫一扫加微信

报告下载方式:
《中国教育行业广告主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关注微信公众号灯塔EDU(dengtaedu)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关键字【20200920灯塔EDU】即可下载。

报告下载方式: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数据发布报告》
关注微信公众号灯塔EDU(dengtaedu)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关键字【20200718灯塔EDU】即可下载。

报告下载方式:
《抖音企业号-教育行业白皮书》
关注微信公众号灯塔EDU(dengtaedu)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关键字【20200715灯塔EDU】即可下载。

更多报告免费下载:
灯塔EDU:教育行业报告免费下载


扫一扫关注灯塔EDU
灯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实在找不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原作者不同意请联系微信:q94864510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