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蓝鲨每日有干货
作者:李夜
编辑:
卢旭成

本文大概:3552字
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难度:☆☆☆
今天,自定义为潮玩品牌的泡泡玛特在港股上市,市值突破千亿港元。现年只有33岁的泡泡马特创始人王宁、杨涛夫妇,持股55.2%,身价超500亿港元。
据招股书,泡泡玛特2017年营收和利润只有1.58亿元和156万元,2019年营收16.8亿元和4.51亿元,营收涨幅超10倍,利润涨幅超280倍。2017年到2019年,泡泡马特的净利率从1%涨到了26.8%,毛利从47.6%涨到了64.8%。即便新冠疫情严重的2020年上半年,泡泡马特营收依然有8.18亿元,同比增50%;净利1.41亿元,同比增24%
据招股书,到2020630日,泡泡玛特的营收主要靠线下零售店(136家)、自动售货机器人(1001家)和在线的天猫旗舰店、泡泡抽盒机、葩趣等。
泡泡玛特能逆势增长,当然是因为其线上销售能力的增强:2017年,泡泡玛特线上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只有9.4%2020年上半年增长到40.9%,而且线上渠道毛利高达70%
2014年到20161-5月,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700万元、4500万元、2900万元,分别亏损277万元,1600万元,2480万元。让泡泡玛特起死回生的是2016年引入的盲盒机制,抓住了人性中的弱点——“赌博”成瘾,从而产生高复购(58%)和高收益。盲盒相关产品2019年占泡泡玛特总营收达82.1%
01
成瘾生意都是暴利生意
凡能让人成瘾的生意都是暴利生意,如清朝时卖鸦片,开赌场;现代社会中卖烟草和毒品。烟草是国家专卖,毒品当然是不能碰的。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开数据,2014-2018年,中国烟草上交的利税连续5年超1万亿元。2018年高达11556亿元。2018年同期,上海的税收不过12000亿元。
据《2018中国卷烟互联网消费者白皮书》披露,2018年中国有3.5亿烟民,相当于每个烟民每年给国家交了3301.71元税,如果每年按365天算,相当于每天交9.04元税。更可怕的是,根据抽样调查,76%的互联网烟民抽烟时间超10年。
让人们对烟草上瘾是因为烟草中含有尼古丁。每支香烟平均只有1-3毫克尼古丁,烟民通过抽烟,尼古丁能在几秒钟内从肺进入血液并到达大脑。尼古丁导致大脑分泌更多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负责愉快、放松和快乐等感觉的信息传递素。当尼古丁与多巴胺受体相互作用时,大脑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作为对尼古丁的回应,大脑减少自然多巴胺的分泌。这就容易造成:烟民一抽烟,大脑分泌多巴胺就多,就觉得愉悦、放松;不抽烟,大脑就少分泌多巴胺。这种机制,让高达34.8%的烟民每天抽1包烟。
电子烟一出来为何受到创业者的追捧,风靡一时?有电子烟品牌创业者告诉蓝鲨有货,是因为电子烟的烟液主要含有烟碱、溶剂和香精,其中烟碱即尼古丁,能产生成瘾效应,这可以去抢中国烟草的生意。
而电子烟又属于消费电子产品,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据蓝鲨有货了解,中国电子烟的头部品牌悦刻,自2019年国家不允许电子烟在线上售卖后,转型线下,在万达等综合体开专卖店,十几平米的店,月流水超15万元,现在正在全国开加盟店。它们给加盟商讲的故事是,电子烟是成瘾生意,一旦成为客户,会像传统烟民一样产生超级复购。
02
盲盒机制就是博彩机制

本文写的是泡泡玛特,为何提到烟草和电子烟?因为泡泡玛特核心商业模式——超瘾盲盒,其“成瘾”机制,刺激的也是大脑的多巴胺。
盲盒玩法来源于日本。最早的代表是明治末年百货公司新年销售的“福袋”。上世纪8090年代的代表为“扭蛋机”、集卡,如小浣熊、影视游戏作品纪念卡等。一开始,这些IP产品采用明码标价,却高溢价的方式售卖。2008年金融危机后,借鉴了抓娃娃机等商业模式,带有运气成分的盲盒应运而生,接着带“彩票”属性的低概率“猜盒”机制不断引入产品中,“盲盒”商业模式迅速走红。
泡泡玛特2015年引进Sonny Angel系列,发现其销量很快占店面销量比重达30%2016年,王宁亲自飞到香港,签约王信明,随后自有IP Molly星座系列盲盒上市。
以泡泡玛特的盲盒为例,标价为49-99元的盲盒,相同包装的盲盒里,只有拆开才知道具体款式。据招股书,一个系列盲盒通常有 12 个常规造型, 1 个隐藏款造型。隐藏款抽中的概率约为 1/144。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原价59元的盲盒平均成交价270元;潘神圣诞隐藏款标价达到2999元,近50倍利润。
显然,在泡泡玛特的盲盒里,已引入了“博彩”机制。
《超心理》曾撰文,为什么赌博会成瘾?因为赌博能刺激人的大脑产生更多多巴胺。
瑞士科学家用猴子实验来模拟人类“赌博”行为。
科学家给猴子大脑装上电极,可以随时记录猴子大脑内多巴胺放电的情况。实验时,猴子面前设置的计算机屏幕上可以显示5种不同的图案。每当某种特定图案出现时,猴子被奖励喝一口果汁。
科学家发现,如果一种图案让猴子根本猜不出下一步的图案是什么,以及能否得到果汁奖励时,它们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放电活动最频繁。如果某一特定图案预示着下面肯定有奖或肯定无奖时,它们就不会太兴奋。
这个实验说明,期待和猜测渴望得到的结果最能使多巴胺释放。
在中国,因“赌博”成瘾倾家荡产的例子数不胜数。因为资金链断裂,轰然倒下的金立手机创始人刘立荣,亲口承认自己拿公司的钱去赌博,输了“十几亿”。
当然,也有利用民众博彩心理大赚其钱的。
今年5月去世的澳门赌王何鸿燊,其5000亿资产里,澳门的赌场资产占比不小。不过,无论是澳门的赌场,还是早年逢年过节在广场摆摊的刮刮彩,以及中国福彩中心经营的彩票(2014年中国彩票销售额高达3824亿元),跟烟草一样,是国家特许或专营,一般企业无法染指。
在中国互联网史上,利用用户“博彩”心理赚大钱而又全身而退的是,2016-2017年的网易1元购。玩法很简单,比如将一部市场零售价6000元的苹果手机,提价到6500元上线,拆成6500份,每人仅需投1元钱,就有可能抽中。这极大刺激了用户的参与。网易根本不需要作弊,也不需要做任何“博彩”方面的诱导,可以赚取6500元减去进货价的差价。这是暴利。
据蓝鲨有货了解,网易一元购借助网易媒体、游戏、邮箱等渠道推广,在极短的时间里,帮助网易创始人丁磊赚取了百亿级的钱。而一元购的团队则获得了丁老板价值不菲的网易股票奖励。
虽然网易一元购的玩法极其像电商,却容易让人成瘾,不少人因而负债累累。
2016年年底,央视财经的《消费主张》报道,网易一元购用户,大学生小马,一开始花20元抽中了一部苹果6手机,价值6000多元,拿到手后卖掉变现为5900元。小马觉得一元购来钱快,马上兑换为5900个虚拟币-欢乐豆。他觉得投入越多,越容易被抽中。很快5900元投进去,一无所得。小马想回本,遂将兼职赚来的3万元投进入,血本无归后,又通过校园贷等弄来钱,总计投了10万元,都打了水漂,自己却欠了8万元的高息贷款。小马这样的成瘾用户,亏钱的不在少数,有的3分钟亏5万元,有的投了多个一元夺宝平台,亏了上千万。这些“赌输”的用户,有的闹自杀,有的割腕。
2017年,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部门将部分网络“一元购”定性为变相赌博行为。当年,网易一元购悄然下线。网易一元购团队转而做了新电商项目—网易严选。
回到泡泡玛特,其盲盒机制是不是像网易一元购,有那么强的“博彩”属性呢?肯定没有。那为什么用户会疯狂购买?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2016年参加《创客中国》电视节目时说,因为其盲盒机制:用户如果买到自己想要的款,会莫名地开心;买不到,会莫名地失落,第二天还会接着去买。“喜欢它的人疯狂地买,他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入坑,进来就出不去了。我们公司的女生全体沦陷。”王宁说,公司有一个月入6000元的小姑娘,一年花了4万元买盲盒。当泡泡玛特在全国有近30家直营店时,一款盲盒上市,一个月可以卖8万个,盲盒销售额有的店占总销售额的50%,有的占30%
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70%的用户至少购买了3款不同的盲盒。
不就是瑞典科学家做猴子实验得出的结论——期待和猜测渴望得到的结果能让大脑产生更多多巴胺。这不就是赌博机制?
2018年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中,潮玩手办的烧钱指数位列第一。在天猫有近20万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余元收集盲盒,有的甚至耗资百万元。
结语
王宁能从一个2008年自己刷墙开店的传统零售人,2016年果断转型做IP,进而借助盲盒的“赌博”成瘾机制爆发增长,进化速度极快。
这次港股上市,让泡泡玛特成为毫无争议的潮玩第一股。不过即便如此,其占潮玩市场份额不过8.2%,远没有到可以傲视群雄的地步。
泡泡玛特要保住领先位置,除继续提高盲盒的“赌博”机制吸引力外,产品端的核心是IP签约、打造和运营(中国是世界玩具制造中心,制造能力不是难题)。
泡泡玛特2016年靠签约香港著名艺术家王信明起飞,到2020630日拥有93IP,其中自有IP 12个,独家IP 25个,非独家IP 56个。泡泡玛特不断将这些IP变成盲盒、手办等产品,再通过自营的线下零售店、自动售货机器人和线上卖出去,掌控全价值链条,自然攫取高额的利润。
此外,泡泡玛特还有一个潮玩社区葩趣,2019年年末注册用户达220万。如同得物是潮鞋的交易平台,葩趣也变成盲盒等潮玩的交易市场,这决定了其能否拉高盲盒等潮玩链条的商业价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