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是之
今天12月4日,是中国国家宪法日,我们来说下美国宪法的失败。
很多人可能会惊诧,今日美国乃世界头号强国,你凭什么说它宪法失败了?哗众取宠博眼球是吧?
别着急,我相信我的老读者有足够的耐心看完,并有足够的理解力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
一、美国强大的归因问题

首先,我们并不否认今日美国之强大,而且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有很强大的吸引力。
其次,我们也不否认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的历史地位,以及它所传递出来的那些现代国家的治理理念。
比如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对人权的重视,再比如对大政府的警惕,以及由此采取的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分权原则等等。
美国今日之强大,美利坚宪法的历史地位,两者我们都不否认,但我们需要重新探讨和审视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时间线上来说,毫无疑问,两者有着非常强的正相关性。

但是,这种相关性,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因果性,是需要仔细辨别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直接而且明显的答案。
也就是,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进行单一归因,说美国宪法的成功,带来了美国今日之强大。
当然,也并不是全盘否定宪法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这里需要探讨的是,从今天看,这种作用是不是成功的,是不是可以继续的?
实际上,如果把美国的成功简单地归因为宪法的功劳,其实很容易找出证伪的反例。
比如非洲国家利比里亚,你去看下它的国旗,你会发现就是美国星条旗的翻版,只不过只有一颗星。
(利比里亚国旗)
而它的国家名称 Liberia,含有「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
利比里亚和美国有很深的渊源,南北战争结束后,很多黑奴被送回非洲老家。
但是这些黑人并不是最早从非洲贩卖过去的那批黑人,他们也不知道老家在哪里,于是圈了块地建立了利比里亚这个国家。
于是从星条旗到宪法,一切全都效仿美国。星条旗上只保留了一颗星星,宪法除了把50个州给改了,其他几乎一模一样。
因此,利比里亚也被称为「小美利坚」。
但是,照搬美国宪法,一切都效仿美国,结果怎样呢?
今天利比里亚依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如果你对利比里亚这个国家不熟,但你很可能听说过一个足球明星。
没错,他就是乔治·维阿,他先后效力于大巴黎、AC米兰、切尔西、曼城等豪门。
职业生涯躲得过两次意甲冠军、一次法甲冠军、一次英格兰足总杯冠军,在1995年包揽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
2017年,他当选利比里亚第25任总统。
乔治·维阿当然是成功的,但是美国宪法在非洲的落地却很失败。
除了非洲,照搬(借鉴)美国宪法的还有墨西哥和菲律宾。今天看,这两个国家也都没有再给世界打造一个「样板间」出来。
所以说,简单从时间线上的相关性来寻找美国强大的原因,很可能有失偏颇。
这也是我们需要重新美国宪法的一个原因所在。
(乔治·维阿和巴乔)
二、美国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虽然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这段历史,但这里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美国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们捡重要的、与本文有关的说,重点在于,美国开始变得更「团结」了。
不过要注意,这里「团结」是需要加引号的。
众所周知,美国1776年独立,《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立国。
但是后来又经过「八年抗战」,直到1783年,英国才承认美国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然后又过了4年,到了1787年,美国宪法才出来。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拖拉?
因为美国人一开始压根就没打算制定这么一部联邦宪法,战争期间大家都忙着打仗,只有一个纲领性文件《邦联条例》,只是对未来国家形态做了简单规划。
战争结束4年以后,有的人觉得有必要成立一个联邦政府,于是就想召集大家开会商量一下这个事。
这事当然也有人反对,因为很多人觉得刚从英国政府的统治下独立出来,不想再被一个联邦政府统治,担心联邦政府会变得跟英国政府一样。
但这个会议终究还是开了,也就是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
经过近4个月的大辩论,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终于在宪法文件上签字。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宪法就即刻生效了,参会代表们还要带着宪法文本回自己的家乡等待各邦议会的批准。
按照要求,《宪法》要生效,至少需要13个邦中的9个邦批准,于是在这个批准的过程中又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
这场论战形成了《联邦党人文集》和《反联邦党人文集》这两部合集著作,其中《联邦党人文集》为宪法辩护,对宪法做了详尽的解释。
而《反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们,则认为制宪会议严重越权,极力反对宪法的通过和生效。
《反联邦党人文集》和《联邦党人文集》的观点针锋相对,处处显示着对美国联邦大政府的警惕,比如这几条:
· 反对过大范围的共和体制(反驳《联邦党人文集》第10篇);
· 指出联邦中央政府征税权力过大的危险(反驳《联邦党人文集》第23篇及第30篇至第36篇);
· 
反对联邦中央政府征兵扩军的权力不受限制(反驳《联邦党人文集》第24至第29篇);

· 指出宪法规定的联邦法官不经过选举产生,并实行终身制不合理,全力抨击这一条款(反驳《联邦党人文集》第78至第83篇)。
今天争论的结果都看到了,联邦党人大获全胜,美国宪法获得通过,知道《联邦党人文集》(也译作《联邦论》)的人更多,而知道《反联邦党人文集》的人却很少。
但是,你注意看,《反联邦党人文集》所警告的这几条,不幸一言成谶,全部应验。
三、怎么看待美国宪法的作用

毫无疑问,《美国宪法》的通过和生效,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和转折。
抛开文本的细节不谈,美国政体做了一次重要调整和转变。
原来的政体是「邦联制」,各州权力更大,「邦联」是一个松散的、几乎没有存在感的概念。
而《美国宪法》生效之后,确定下来的政体是「联邦制」,联邦政府开始有了雏形和萌芽。
刚开始,联邦政府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州政府根本不鸟联邦政府,最高法的法官同样是没什么存在感,更不用说什么联邦警察了。
小时候看电影,我猜有个情节很多人跟我一样充满疑惑,那就是美国地方警察对FBI联邦探员插手自已的案件,总是嗤之以鼻,很排斥不情愿地配合。
我当时很疑惑,大家都是警察,为什么不像中国一样,通力合作办案,还搞内部矛盾呢?
后来才知道,美国政体和警察体系跟我们都不一样,比如州警察只对州政府负责,并不归联邦警察领导,市警察只对市政府负责,并不归联邦警察或州警察领导。
这个不同,州权自治的传统,其实一开始在美国建国的时候就奠定的一个主基调。
但是很遗憾,两百多年过去,这个主基调已经支离破碎。
《反联邦党人文集》让人们警惕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膨胀,而今天从征税到征兵,从FBI、CIA、FDA,甚至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哪一个分支都可以看到美国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
而且这个扩张是肉眼可见的扩张,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美国宪法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我的看法很简单,那就是取决于你看到的是,美国的强大还是美国人的强大。
再具体来说,就是看产权原则,美国人个体的权利在宪法之下,受到了更大的保护,还是在逐渐被侵蚀。
时间跨度拉长一点,美国的确是一步步强大的,美国人也跟着一点点变得富有。
但是个人权利、州权等自治权,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逐渐被侵蚀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美国宪法是失败的。
四、美国宪法的失败

空口无凭,逻辑推理多少显得有些苍白,我来简单列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比如马斯克吐槽美国政府官僚主义这个视频,美国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担心火箭会砸中海里的鲨鱼或鲸鱼,或者会影响到发射中心海豹的繁殖。
然后马斯克被迫不得不绑架了一只海豹来做实验,给海豹带上耳机测试,以证明火箭发射的声音对它没有影响,而且实验做了两次。
马斯克吐槽的这个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是隶属于美国内政部的联邦政府机构。
它机构职责赫然写的是:「为美国人民的利益,和其他人或机构合作保存、保护和改善鱼类、野生动物、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建议你看下上面马斯克吐槽的那个几分钟的视频,稍微思维正常一点的中国人,都会觉得这很荒诞、很不堪。
但这就是今日之美国,一个美国内政部的联邦政府机构,就可以在全美国做出这种荒诞的要求。
所以,今天你看到美国那些极端环保主义者就不奇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还是小事,随便往前翻翻美国宪法和联邦政府的黑历史,这种荒诞一点都不少。
比如最典型的,1919年1月16日,美国通过第18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在美国国内制造和运输酒类。
结果导致美国黑帮盛行,法律尊严遭到践踏,社会治安遭到破坏,严重撕裂了原本正常的美国社会。
起因不过是因为美国家庭主妇们,抱怨老公们喝酒闹事,在家里打老婆(当然是少数)。
用宪法来禁酒,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结果到了1933年12月5日,又通过了第21条宪法修正案,废除了此前的禁酒令。
用宪法来管一个区区喝酒的问题,这还不够儿戏的吗?
再比如联邦层面的反垄断法《谢尔曼法案》,1890年通过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争议,仅仅一票之差获得通过。
但是这么极据争议的一部法律,不妨碍它发挥威力,首先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增加,增加了反垄断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必须显示他们的作用和威力。
先后拆分了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美国铝业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等等,还差点拆分了微软,然后最近又开始对谷歌下手了。
其他案件,一直打到最高法的,关于堕胎的问题,罗诉韦德案,这本来是个人身体权利的问题。
再比如,巴奇诉美国加州大学董事会案,这涉及一个歧视和逆向歧视的问题,本来是大学的一个自治权利的问题,结果还是一路打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这些大案小事,无疑都清楚地表明,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已经越来越大,美国宪法、国会对总统和行政分支的制约,面临的已经是实际上的失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管的也是越来越宽,越来越细,而这本质上其实还是对州权、对个体权利的侵犯。
美国宪法保障了民众更多的自由,还是给民众套上了枷锁,这是我判断它成功还是失败的依据。
而预言和警告宪法失败的,早在两百多年前的《反联邦党人文集》中就已经做出。
今天,我们只不过需要重新审视一下教科书上的历史而已。
2023年12月04日
————
直播预告:周五晚上七点继续跟老贾直播聊天读书,这一次读一下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有人觉得薛太水,但我一贯的看法是,要学会取长补短。薛老师的成功肯定有其可取之处,而且对普及经济学知识也有很大贡献,没有必要因为观点不同就否定一切。
老贾是经济学新人,薛兆丰的书案例很多,老贾已经看完了我的《经济学入门50讲》,正好也可以用我介绍的奥地利学派的方法分析一下薛兆丰书上的案例。所以我跟老贾聊薛老师这本书的方法就是,他提出一些问题,我提出一些不同看法,看看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这些案例该怎么分析,这种碰撞对老贾、对我,以及对读者朋友们来说,应该都是有价值的。所以,欢迎预约。
另外我这里准备了几本签名版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最新修订版),绝对正版亲笔签名,数量有限,原价销售不加价,先到先得。
题图:Nikolo Balkanski
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