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教书的第一年,碰到了一个特别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叫Julian。


Julian口齿伶俐,上课也特别积极,非常喜欢数学,可是一到要读书的时候,他就状况百出:读错字、遗漏字、读一篇文章要好久好久...


刚开始我以为这个孩子对阅读没兴趣,也许多培养一下兴趣就好了。不久以后我们召开了一个IEP会议,参会人员包括我、特教老师、校长和他的父母。

在美国,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都会经过严格的观察和测试,符合资格的孩子会配备一个特教老师,每年对孩子制定特别的学习目标,进行跟踪和调查,症状包括听力问题、行为问题、多动症等等。


那天我看到特教老师手里的训练文件夹里有一张这样的练习纸:



嗯?难道到三年级了他还不能区分“b”和“q”吗?可是Julian智商没有问题啊,做起数学加减乘除比一般孩子还要快,脑子挺灵光的。


后来我才知道,Julian被诊断为阅读障碍(Dyslexia),需要特教定期跟踪辅导,这也是最被忽视的儿童心理问题之一。


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是在阅读学习上非常有困难的孩子,如果没有家长和周围环境的爱和包容,他们的学习经历将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阅读障碍”比例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据统计,汉语的平均阅读障碍发生率在7.9%,而对北京学龄儿童的调查则显示,发病率大约在5%-10%。


按这个比例,基本每个班每个学校,都会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如果一个班30个孩子,平均每个班就有两人以上。


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孩子的班级我没有听说过呢?


和自闭症、多动症等症状明显的问题不同,“阅读障碍”经常是隐形的,它经常湮没在“不好好学习”、“笨”、“懒”这样的负面标签里


央视纪录片频道最近也上线了三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跟拍了三年三个“阅读障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看得人不免潸然泪下。介绍这个纪录片前,我们先来详细看看“阅读障碍”究竟是怎么回事。


了解“阅读障碍”


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里的李虹教授这么定义阅读障碍的:“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特指儿童拥有正常的智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正常的学习动机,却不能在学龄阶段顺利地习得阅读技能。”。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2013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说:“学习障碍是一种具有生物学起源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学习和学术性技能习得上的困难”,而学习障碍中80%是“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海外已经研究了上百年了,国内研究时间还不长,而且方块字和海外的拼音文字特点不同,也不能照搬。但是通过这两个定义我们基本可以看出,阅读障碍是一种由生理原因引起的阅读困难


有阅读障碍的人,读起书来文字在跳舞。看看下面的图,我们大概能感受一下在阅读障碍的人眼里文字是什么样的。



那怎么样的情况就需要家长多长一个心眼去找专业人员评估是否存在“阅读障碍"呢?


一般来说,一开始我们会注意到这些孩子——平时在聊天和玩耍中都显得蛮聪明的,但是一到阅读、书写或写作时就磨蹭。当然这样的孩子可能还蛮多的,因为有的时候这样的感觉是由老师、家长过高的期待值引起的。


一个较为明显的引起警觉的指标就是:孩子智力没问题,但是他一到完成阅读或和阅读有关系的任务时就状况百出,甚至很痛苦,通常困难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其他可见的原因可以解释的,那就需要怀疑孩子是否存在阅读障碍的情况,建议找专业人士咨询评估,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学习态度不好”“懒””笨“等标签。


那么,“阅读障碍”的孩子阅读时候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一个孩子说他觉得读的字像是“一闪一闪的”。



一般来说,他会读得慢, 经常跳读或重复读字,读的时候丢字、加字、改字,混字音-字-义经常对应不上;词汇量少,不太会通过上下文去推测不认识的字,可能在总结深层含义的时候也会碰到困难。



书写的时候,他写字的速度很慢,会多笔少画,写出一些不存在的部件,或者写反字。



其它还可能在精细运动等方面可能有症状,但是都没有阅读和写来得明显。


央视的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里有非常多的相关症状细节,建议有兴趣的家长和老师可以仔细观看,相信三集看下来, 您肯定对此会有所了解了。


《我不是笨小孩》


《我不是笨小孩》并不仅仅是一部医学科普纪录片,除了向大家介绍“阅读障碍”,它最主要探讨的是在发现孩子有“阅读障碍”后,家长和学校环境英国怎么样来支持这样的孩子。



看到有些得不到正确支持的孩子,在“阅读障碍”之外,还受到更多重的打击的孩子,这些打击带来的伤害比“阅读障碍”本身带来的伤害还要多,真的是让人扼腕叹息!



1、校校


第一集出场的是校校,校校一看就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孩子,浑身透着喜气,让人一眼就能喜欢上这个孩子。



母亲说,这个孩子六岁以前就是个宝,什么都好!然而,上了小学以后,一切都变了。功课怎么教都学不会,学习成绩一直落后。



直到去留北京第六医院做了“儿童阅读障碍”测试,父母才解开了谜团——校校的学习成绩差,不是因为不努力,也不是因为多动症,而是因为他的阅读障碍。



解开了谜团后,母亲还是要求校校直面短板,加倍努力,习惯和态度不能含糊。



他们制定了每日基本功计划,开始了加倍努力。



但是,长期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校校开始不爱学习,逃避学习。



妈妈认为他懒,北师大心理学部的李虹教授却说,这可能是一种“自我价值保护”。



阅读障碍是一种长期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发育性延缓。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校校一家人都还在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中。



2、群晓


第二位出场的孩子叫群晓,这是一个自律性很强、对自己要求又很高的孩子。除了封面照,群晓看起来总是有点不高兴的样子。



幸运的是,早在一年级上学期,他的老师就暗自怀疑了他可能有“阅读障碍”,老师非常“高情商”地提醒了父母,孩子是不是跟“爱因斯坦”一样有阅读障碍呢。



读写落后,导致群晓的集体生活不如意,同伴们开始嘲笑和欺压他。他的父母当机立断,广泛调研,找到了一个山西的学校,妈妈陪读,母子和父女过起了双城生活。



妈妈说,我不光要找一个学生和老师都对他友善的环境,还得是多元的,不以成绩一个标准来衡量人的,很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



山西的教育团队还专门针对群晓的情况开了教研会,讨论他的情况,一位老师一针见血地说:‘最重要的不是写字的障碍,而是这一路给他形成的障碍。“,里面另一个老师讲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要对每一个生命充满敬畏”,非常感人。



爸爸回忆说,最早期望他“思想自由、身体自由、阅读自由”,后来发现了“阅读障碍”后,发现阅读自由相当遥不可及,但是几年下来,现在也终于实现了“阅读自由”,相当欣慰。



好景不长,到2019年,山西的这个学校出了问题解散了,群晓一家只好先回到北京。



群晓决定跟随他原来的老师去到开封上学,这次,由于家里的各种原因,妈妈没有办法再陪读了,11岁的他每个周末自己往返于北京和开封,继续他的求学生涯。



这一集最后,我们看到一直不太高兴的群晓,在演一场华丽的戏,他的表情也终于丰富多彩起来了!



3、若汐


若汐一年级的时候,学语文就很困难,经常得50分、30分。开始父母以为孩子是“笨”。



一年级有一次因为考试差,老师威胁她说这样要开除她,若汐就默默地流眼泪。下午,孩子就发烧生病了。



无奈之下,若汐只能转校,



若汐学习困难,姐姐却是个学霸,从来不需要父母干预,每学期拿回来很多奖状。姐姐却说:“我都是靠小聪明学的,白若汐却是特别努力。”。



和前面得家长一样,若汐妈妈最怕的就是老师和同学给她打击。



希望在课外培训班在关注和认可方面有所补偿,但是阅读障碍的孩子在精细动作方面也往往落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水平。



劳累和压力,妈妈病倒了,去北京治病,若汐和爸爸在廊坊继续努力,非常不容易的日子。



白若汐从小就渴望能得到一张奖状,但是从来没有过,四年以后,若汐终于语文考试考了78.5,一家人都开心坏了,爸爸和妈妈制作了一张奖状颁给若汐。



让人感动的是,这个家庭一直在学习中成长,不光是孩子,父母也一直在学习、反思和成长



而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和支持,也正是这些孩子最需要的吧。



李虹实验室的建议


纪录片中的专家北师大的李虹教授,对阅读障碍的家长和老师做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条:


1、早干预


阅读障碍儿童的问题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得到改善,而且越早发现、越早干预,会取得越好的干预效果。所以如果您怀疑孩子有这方面的可能性,应该尽早确诊干预。


最关键的是,对孩子的早期发现和相关教育策略的实施,可以减少学习问题对孩子学习动机等其他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这个至关重要。


2、提供恰当的学习方式和足够的练习次数


目前纪录片中的李虹教授开发的干预方式是字理识字法和亲子共读。有需要的家长可以上网搜索“虹阅读实验室”获取更多信息。


家长可以上网查找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象形文字的意思开始溯源,以帮助孩子理解汉字的产生起因和演变历史, 最后让儿童理解字义字音。


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开始由家长为孩子指着逐字朗读,然后家长孩子可以一起指读,随着孩子对内容日渐熟悉,逐渐让孩子在阅读中发挥得越来越多,孩子会读的家长就读得越来越小声,孩子不会的家长就主动出声以避免孩子的挫折感。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增强孩子阅读的信心和动机。


3、努力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阅读障碍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受持续不断的挫败感,可能还有旁人的不理解与批评,最后很容易会导致孩子学习动机低下——与其承认自己学习能力不足,不如把现实变为自己不愿学习,从而保护自我价值。


这基本是每个人的本能。想想我们自己,基本也不愿去坚持自己不擅长或者没把握的事情呢。


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别人比也许微不足道,但请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每天进步很小一点就是好的。


请努力身同感受孩子所面临的困境,避免批评, 保证孩子更多的学习和练习机会,保持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树立信心,帮助孩子子绕开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本身是终身的,但是阅读障碍症跟平常的疾病的概念不一样。阅读并不是靠特定的一个大脑部位来完成的,阅读是一个随着人的发展,大脑多个区域逐渐整合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绕开障碍,习得适应性的策略,这样孩子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就会受影响较小。


尽早干预的目的在于,不让这些学习障碍成为影响孩子个人发展的障碍,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策略,他依旧能够阅读,甚至喜欢阅读,只不过他用的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阅读障碍并不是失败的开始。正确面对、积极解决,充分接纳,对阅读障碍儿童的价值给予始终如一的肯定,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正如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张旭所呼吁的,除了家长和老师,我们还希望在法律和政策层面能有所推进,研究团队、教师、家长、社会能够形成合力,更大范围地帮助这类孩子。


在我工作的美国小学,鉴定为阅读障碍的学生,可以申请在各种考试时,用录音或老师读题,然后他来答,就同盲生答盲文试卷一样。 被诊断为阅读障碍的Julian在参加州考的时候,都由特教陪同念题,特别是数学的文字题,这样才能发挥他最大的长处。


另外,阅读障碍的教育培训应当普及到所有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小学老师队伍。我在美国读双语研究生教育的时候有一门必修课就是Special Education,特殊教育,包括了几十种常见的症状,甚至在期末的时候我的老师还邀请了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跟我们沟通交流。


美国的每个公立学校都会配备特教老师,专门定期跟踪需要帮助的孩子,这种方法就特别好。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能够跟正常的孩子一起上学,同时还能接受特教的针对性辅导,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帮助孩子在一个积极正面的环境里面成长。


我在网上找到一份自测表,如果下面的症状孩子有六条以及更多,并且持续了半年以上,建议去专业的机构检查一下:


1.语文成绩显著低于同班平均水平;

  

2.读得慢且吃力、阅读后无法理解内容;

  

3.阅读时容易跳字、跳行;

  

4.不喜欢朗读,朗读时落字或容易读错字;

  

5.书写速度慢,容易写错字;

  

6.常常记不住日期或名字;

  

7.平衡感不好、小肌肉动作笨拙;

  

8.逃避需要大量阅读的任务,避免读长篇小说或其他文字材料;

  

9.自尊水平低,对自己没有信心;

  

10.学习外语特别吃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真的在经历阅读的痛苦,家长一定要及时去联系专业机构治疗,千万不要担心孩子被确诊而感到羞愧。事实上,越是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越会敞开心扉积极去面对。


我身边的好几个美国老师的孩子,都在年幼的时候曾经有语言发展的问题,她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早干预、早治疗”,联系机构做测评、接受语言治疗师的指导,孩子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不是笨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步骤,慢慢前进。


福利时间


不管您的孩子是否有这样的症状,我都建议您看一下这部纪录片了解一下阅读障碍,社会合力的了解是真正可以帮到这些孩子呢,资源都给大家准备好了,请您点击右下角在看”,转发一下朋友圈然后关注下方公众号,点击右上角的“发消息”,会出现像微信聊天一样可以打字的地方,会出现像微信聊天一样可以打字的地方,在里面的对话框回复“阅读障碍”就可以领取资源了。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往期精华】更多美国小学资源文章

回复【英语资源】获取海量国外顶尖学习资源、网站、素材

回复【书单】获取各个年龄阶段年度书单总结

回复【思维导图】开发最强大脑、批判性思维

回复【自然拼读】获取自然拼读资源和方法

回复【情商】美国小学最火的实操情商训练

回复【单词】单词墙、背单词技巧、单词小游戏

回复【阅读写作】阅读技巧、写作方法、家庭阅读角布置

回复【剑桥英语】免费练习口语、写作修改网站

回复【教材】了解美国小学英语/数学教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