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仲裁周于11月8日拉开帷幕,在此期间举办的19场分论坛活动,围绕商事争议解决、数字仲裁、人才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建言献策,共同宣传推广仲裁法律制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上海仲裁的了解和认同,提升上海仲裁国际公信力、吸引力和影响力。11月20日,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作为本次仲裁周活动的支持机构,举办新能源与汽车行业仲裁争议年度观察分论坛。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仲裁协会共同主办,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大成上海联合承办。
本次论坛由大成上海合伙人毕似恩律师,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合作发展部副部长邹睿先生共同主持。
大成上海合伙人  毕似恩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合作发展部副部长  邹睿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先生,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海斌先生,大成中国区董事局副主席、大成上海主任王善良律师作论坛开幕致辞。
马屹会长代表仲裁周的主办方上海市贸促会,和分论坛的联合承办方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欢迎。马会长指出,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都代表了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而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解决商事争议的重要法律途径,可以更好地契合新能源行业纠纷解决的需求。通过本次论坛,让行业进一步了解仲裁的独特优势,以仲裁法律界的集体智慧提升上海汽车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应对风险防范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上海打造面向国际汽车和能源合作的仲裁新高地。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  马屹
张海斌院长表示,仲裁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要素,更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构建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深化仲裁法律实务研讨之外,仲裁法治人才、特别是涉外仲裁法治人才培养与仲裁法治研究也是新时代赋予法律院校与法律实务界的共同使命。上外法学院正逐步深入推进涉外仲裁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改革,深化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大成上海等法律实务部门的校内外联合培养机制建设,加强仲裁法治与仲裁法务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为中国特色涉外仲裁人才培养和仲裁法治研究作出贡献。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  张海斌
王善良律师指出,汽车是上海过去30多年以来的支柱产业,对外开放和外资引入是上海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大成上海多年来持续关注汽车行业企业在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法律与政策需求,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作出新的努力。同时,所内有多位律师担任仲裁员等社会职务,积极助力完善仲裁制度,贡献仲裁力量。未来希望大成上海能够赋能企业在制度创新、业务研究、行业治理、品牌宣传与人才建设等方面发力,为促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助力上海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成中国区董事局副主席
大成上海主任  王善良
大成上海合伙人陈峰律师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热点法律问题“展开具体探讨。首先,陈律师回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20年发展进程,总结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包括市场整体开放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全球化日益渐深等。接着,陈律师就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当前发展趋势下的热点法律问题展开探讨,具体阐述了车联网普及带来的数据合规与安全风险、自动驾驶商业化推进中面临的安全责任问题、标准必要专利带来的冲击以及我国车企在海外遭遇的贸易壁垒。最后,他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自身技术与实力将稳步提高,政府保障措施趋于同步,全球化产业体系加速建立。
大成上海合伙人  陈峰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上海仲裁协会副会长王唯骏女士以“新能源产业争议解决观察--国际仲裁发展新赛道”为题作主题演讲。她指出,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仲裁是前沿行业领域优选的争议解决方式,是商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上海国仲在处理新能源项目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新能源技改管理项目纠纷,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纠纷,新能源设备买卖及租赁纠纷,与新能源项目相关的投融资纠纷等仲裁案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未来,上海国仲将充分发挥案件管理职能,通过国际化和专业化的仲裁规则、法律与产业专长融合的仲裁员专家,不断优化争议解决能力,成为新能源行业飞速发展的 “陪跑者”。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
上海仲裁协会副会长  王唯骏
大成上海合伙人刘蓉蓉律师带来题目为《投融资纠纷的仲裁解决》的主题演讲。刘蓉蓉律师担任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多项社会职务,精通仲裁争议解决,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她从实务角度出发,以投资协议纠纷案例阐述了仲裁活动中的灵活性及边界问题;以融资合同纠纷案例阐述了投融资过程中,数份关联协议的法律关系和仲裁条款效力问题,并对实务中仲裁庭和法院审理案件中的不同观点做出对比说明。
大成上海合伙人  刘蓉蓉
大成上海合伙人邹志强律师的演讲题目为《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的最新实践》。邹律师分享了国际仲裁中的真实体验和实务案例,并由此出发,探讨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的形式与概念。然后,邹律师对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进行法律分析,区分管辖权和可受理性,探讨了可执行性的标准,并对比总结了境内外仲裁机构判断案件是否受理的处理方式。
大成上海合伙人  邹志强
大成上海合伙人王剑锋律师以“破产程序中仲裁条款的适用问题”为题作主题演讲。王律师回顾了近三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破产案件和近五年的争议案件类型,从法律法规相关条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角度,对破产受理后仲裁程序尚未开始时的仲裁协议效力问题展开讨论,说明了管理人撤销权之诉中的受理法院专属管辖,重点分析了破产法第十八条以及破产法司法解释三第八条的立法主旨和解释问题,特别是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第二款和第八条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王律师还分享了日本、香港、英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在破产程序中如何适用仲裁条款的相关案例。
大成上海合伙人  王剑锋
圆桌讨论环节特别邀请了智己汽车法务总监郝燕,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总经理、仲裁员周庆,昕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仲裁员李敏总,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合作发展部部长许索晟部长,以及大成上海合伙人周姣璐律师,围绕新能源与汽车企业出海争议解决路径进行实务经验分享,主要探讨了企业出海争议解决路径、新能源及车企在选择出海争议解决路径的考量、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调解在涉外争议解决中的作用、起草争议解决条款时关注的问题、如何确保涉外争议解决条款有效且可被执行以及对未来3-5年内新能源与汽车企业出海争议解决形势的预估等问题。
圆桌讨论
至此,上海仲裁周大成上海分论坛之新能源与汽车行业仲裁争议年度观察圆满闭幕。本次活动聚焦汽车行业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新能源、投融资纠纷争议解决、仲裁条款适用及实践等话题,吸引了众多企业嘉宾驻足交流。未来,大成上海将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仲裁力量,为新能源及汽车行业市场主体供给优质法律服务,赋能优化产业生态,助力营造良性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