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校园霸凌主题的复仇爽剧《黑暗荣耀》完结,已过半年有余。彼时,对校园霸凌的痛恨曾一度刷屏,但阳光照不到的角落,相似的恶行仍在不断上演。
几十年来,校园暴力与欺凌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问题。据美国统计,三分之一的人曾在一生中遭遇校园欺凌[1]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欺凌采取旁观,而多达四分之一的学生可能鼓励了欺凌的发生[2]
今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制定的『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包括网络欺凌国际日』。上个月,我们曾以『反校园暴力与欺凌』为主题发起故事征集,共收到143份有效答卷。
答卷中,134人表示自己曾受到校园暴力与欺凌,占参与者的93.62%;46人表示曾目睹ta人受到校园暴力与欺凌,占参与者的32.62%;3人表示未曾经历或目睹校园暴力与欺凌,仅占参与者的2.13%。
图为 莓辣2023反校园暴力与欺凌征集 统计图
参与者的故事中,暴力与欺凌发生的普遍和伤害的绵延可见一斑。我们与参与者交谈,整理了12个故事。从中,我们看到校园霸凌的不同切面,明白校园霸凌,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而多面。
面对暴力与欺凌,有人退避忍让、缄默不言;有人挺身而出、勇敢反击;有人为“趋利避害”,化身欺凌者,或是帮凶;亦有人穿越长夜,成为黑暗中亮起的荧荧之火。
以下是ta们的讲述。
⚠️Trigger Warning⚠️
本文包含霸凌的相关描述
有类似经历者请谨慎阅读
01
“直到现在,这件事还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阴影。”
@匿名
五年级,无缘无故被初一的针对、被污蔑,从那一刻,我的黑暗人生就开始了。
她们动不动就打我,我不敢和家里人说,说了就打得更狠,同学也都是旁观者。
有一次,她们内部矛盾,把我捉出来命令我打她们的其中一员,否则她们就要打我,我只能上手打了她一巴掌。后来她们又和好了,被我打过的女生打我打得更狠了,有次把我打到晕倒,她们掐我人中,我才慢慢恢复意识。
我回家后脸是红肿的,奶奶知道我被打,去学校找了老师和校长。第二天放学后,她们堵着我,质问我为什么要告诉学校,又把我打了一顿。
后来,她们对我的欺凌闹得更凶,惊动了派出所。可是连派出所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直到她们去了别的地方读书,我遭受的校园暴力才停止。
我已经25岁了,直到现在,这件事还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阴影。
图为 受伤害的学生们 | 图源 电影《告白》
@冰冰
我曾在第一个好朋友被霸凌时挺身而出过,但是这样做,她们针对的人变成了我 。
初中刚开学认识了她,她很胖,因此被嘲笑针对。我看到那些人围着她,抢她的笔故意折断,我夺过,并且告诉了老师事情的经过。
结果,她们就把目标对准了我。殴打、辱骂、造谣、威胁我说要找人强奸我、把我推向马路,好几次让我与死亡擦肩而过。
我明明没有做错,我从小的教育告诉我,要帮助别人,但是没有告诉我,我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图为 女主角帮助被欺凌者后,成为欺凌者的下一个目标 | 图源 电影《少年的你》
@秦婧华
我是小城市出生的,班主任是整个城市的明星教师。那时,父母的朋友传话说,孩子老师对你们有点想法,你们从来没上门看看老师,或者“表示表示”。
当时,我心里的正义感和对老师的失望让我很愤怒,于是阻止了爸妈给老师送礼。班主任就经常上课不指名地骂人,说有些人是狼崽子,没有感恩的心。
我不理她,后来,她就把班上天天打架的小混混安排跟我同桌,导致我的日子非常难熬。
有次,我因为发烧请假回家。第二天,朋友悄悄告诉我,我走以后,老师跟全班说,你们看到xxx(我)多精明了吧,咱们班感冒的多,她怕被传染,就回家复习了。后来,在班主任的带动下,我初中剩余的时间,被全班绝大多数人孤立了。
这个班主任的女儿是我同班同学,前几年,她女儿的儿子也上学了,我有时想,班主任会不会想起她对学生做过的恶事,会不会担心外孙遇到同样的老师,还是她早就未雨绸缪地准备送红包了。
图为 以前我经常会想,如果有谁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帮我一下结果会怎样 
图源 电视剧《黑暗荣耀》
@仍然会爱这个世界
初中,班里的男生很喜欢摸女生的胸部,90%的女生都被摸,但没人反击。第一次被袭胸后,我想扇那个男生巴掌,但他躲开了。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勇敢地对伤害进行反击。
但是反击后,一个女生(也经常被摸,是副班长,存在感很强)非常大声地吼我:“你打人干嘛,要不要脸,还扇巴掌!”我说,他摸我胸,我反击一下怎么了。她的话我现在都印象深刻:“摸你一下怎么了!你打人干什么!”
那天我哭得很伤心,大家却都觉得我小题大做、斤斤计较,老师看着我在课上哭,一言不发。我回家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告诉了老师。那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和我说了几句话,彻底浇灭了我的希望:
“你为什么不会拒绝?” “为什么现在才告诉老师?” “你不想所有人都知道你被摸胸了吧,你不希望你的清白问题被很多人知道吧?” “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你不想毁了那些男生一辈子吧” ……
后来老师和我说,会让男生们和我道歉。但是到现在十年多了,我没有收到过一次道歉。那天之后我得到的,只是班级永无止境的孤立和冷漠,伴随我直到毕业。
现在,我仍然会惧怕和憎恨任何与性骚扰和校园暴力相关的事情。哪怕已经成年,我仍然会因为提起初中的伤害过往,无法控制情绪,心跳加速,只想放声大哭。
图为 谁能帮我 | 图源 电影《少年的你》
02
“可能是因为人怕被孤立,更怕成为牺牲品。”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本次征集中7位参与者表示自己曾对Ta人实施霸凌(占参与者的4.96%),全部曾是霸凌的受害者。
@天霜沐轲
小学,我曾经欺负别人。那时,老师只看学习成绩好不好,没人告诉我玩乐的分寸,我一直以为“好学生”压迫“差等生”只是一种玩耍。
@匿名
初中,我参与过一次校园霸凌。当时六年级,他们在集体霸凌一个似乎有些残疾的男生。一次,那个男生在教室被围追堵截。追捕他的同学对我说,你快关门拦住他!我下意识这样做了,因为他们是班里有人气的同学,我也想融入班级。
后面,参与霸凌的人(包括我)都被班主任逮去训了一顿,明确地问我们知不知道这是校园霸凌,是很过分、很不正确的事情。我回家后,回想到小学时,自己也曾被欺凌,惊出一身冷汗。在我没意识到的时候,我居然变成了我过去最恨的、当时恨不得杀了的人。
说真的,如果班级里大多数人霸凌少数人,个体几乎无力阻止,可能是因为人怕被孤立,更怕成为牺牲品。
图为 旁观者和欺凌者一样恶毒而冷漠 | 图源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跳跳糖
成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帮凶,完全是一种生物性的趋利避害。因为此前,我一直是被欺凌的那个。幼儿园时我就是不受喜欢的孩子,会被别的孩子追着打。我妈教我要反抗,要还手,但我学不会。
小学,我遭遇了群体霸凌。初中,我黏上人很好的女同学,不再是谁都能踩一脚的独狼,我在班里男生愚弄患有癫痫的女生时跟着嘎嘎大笑,我依旧不那么受欢迎,但终于不再是“最底层的小孩”。
高中,有个女生被传出“绿茶”的名声,起因大概是她人好、爱哭、娃娃音。一切都不是她的错,但因为害怕被牵连,我疏远了她,和别人一起狠狠伤害了她。
小孩像一种猴群,有欺软怕硬、跟风强者的动物性。后来,我才意识到之前的行为有多坏,到现在还深感愧疚。但是,当初我很懦弱,没办法帮助别人反击还能独善其身。
03
“必须让他们知道,打我要付出代价,打我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Zeros
小学六年级某天,隔壁班男生和我们班一位女生起了冲突,开始辱骂威胁她,女生瘦瘦小小,呆站在那儿,而周围同学只顾着谈笑。
虽然当时我也瘦瘦小小,但一股正义感油然而生,我冒着风险帮女生出头,回怼了那个男生。他马上调转矛头指向我,说出了一句经典的“放学后你给我等着”。
当时我心中忐忑,因为那个男生是学校的“刺头”,而我则是“乖学生”。出了校门,男生追了上来,我在路口被追上,就和他扭打在了一起。
只记得,最后我被打趴下了,红领巾被扯掉。回到家和我妈哭诉,我妈问“他打你你还手了没”,我哭着答“我也踹了他好几脚”,我妈说“那不就行了,不亏”。
这件事过后,我似乎变得更加勇敢。直到现在依然觉得,那天傍晚背着书包,手拿红领巾,衣服上沾满尘土,一边奔跑一边大哭的自己真的很酷。
@谷
从小学到大二,我一直在被霸凌。过程中,暴力一直在升级,从撕卷子到辱骂,再到殴打。父母和长辈的不理解加剧了伤害,更重要的是性教育的缺失,初中我被男同学性侵,父母居然觉得这只是“打打闹闹”。
我几次被性侵、被打得流血,甚至被送到医院抢救。我变得越来越自闭,不愿与人交流。后来,我出现严重的自杀自伤行为,不得不入院治疗,进而开始接受心理咨询。
咨询师烫着一头短卷发,穿着深色连衣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温柔。ta指出我在“被霸凌”的关系中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才会一直深陷于霸凌的淤泥中无法自拔。
一次交流中,面对我在霸凌面前表现出的懦弱,咨询师突然十分愤怒,但继而ta和我道歉,解释道ta的儿子也在经历类似的事,因而ta出现了情感卷入。但咨询师的“失误”却让我意识到,原来“温柔”的人也会发火。
后来,我渐渐明白自己的命题“温柔且有力量”:我可以保持温柔的性格,但必须在“温柔”之上增加“力量”,维护自我边界感,以及在面对威胁时,有勇气反击。
图为 被欺凌者和欺凌者的对峙 | 图源 电视剧《黑暗荣耀》
大二,我终于开始反抗。当时,同宿舍的霸凌者喝了酒,把木板凳冲我扔来,砸碎了宿舍的窗玻璃。我当时吓得站不稳,但还是决定撞破“霸凌”这堵墙。在我反抗后,另一个比我还老实的被霸凌者也开始反抗。
事实证明,一切霸凌者都是“纸老虎”。最后这场闹剧以打碎宿舍玻璃、摔坏三个板凳、两个暖壶、一台电脑结束。霸凌者因为打架斗殴被拘留5天,后来因为种种劣迹被学校开除了。
此后,很少有人会霸凌我,就算有零星几次,我也有了反击的勇气。
@Jacky Ren
高二,欺凌者“看我不顺眼”,对我实施言语与网络暴力,他们在学校厕所的镜子上写满辱骂我的话,也在网上、群聊里辱骂我。那时我曾频频自我怀疑,检讨是不是自己做事太张扬,才会招致谩骂。
后来,他们弄坏我的电动车,事情闹到了派出所,我选择了和解、息事宁人,但换来的是变本加厉。
有次,欺凌者在走廊里打了我,造成轻微伤。按规定,欺凌者要被处分甚至开除,可学校态度消极,甚至希望我主动转班。原因之一是主要欺凌者的父亲在当地颇有权势,和学校有着裙带关系。
这种“不惩治欺凌者,反惩治被欺凌者”的处理让我妈妈很生气。后来,妈妈拨打了12345,又联系了省团委、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这件事的处理才被正式启动。
当时,对方为压下此事绞尽脑汁。从我爸的单位领导施压;想方设法用金钱贿赂我妈……但我爸妈都不为所动,对方想尽办法也没能买到一张谅解书。后面,妈妈一路联系了纪委、公安,最终正式立案,走了司法程序。
校园霸凌案件必然面临取证的困难,而更大的障碍是没有任何法律条文给“霸凌”以明确定义。重重阻碍下,官司拖了整整一年半,最终我方全胜。法院判决欺凌者赔偿我的全部医药费,并给欺凌者的家长下达家庭教育令,在法律层面要求家长加强管理。
大学,我考进了法学院,由此认识了不少法律从业者,但ta们处理的校园欺凌案少之又少,家长一方面不愿意为了“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另一方面畏惧于欺凌者的有权有势。我才发现,我父母的坚韧和勇敢非常难得。
图为 我们可以使欺凌从这个社会消失 | 图源 电视剧《胜者即是正义》
04
“我被欺负过,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遏制这种恶劣行为的人。”
@匿名
现在我在一所小学教美术,上周,一位男生在画画时突然默默抽泣。我赶快到他旁边,询问后得知他被几名男生排挤了:他们看他没有昂贵的水彩笔,便在他面前炫耀并嘲笑他的家境。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被欺负的我。安慰了他以后,我也对那几位同学作出了严厉批评。
其实我大可以不多过问这件事,但我害怕,万一就是这次我没制止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更加变本加厉怎么办?我也很庆幸我帮了他,因为今天上课时,我发现欺负他的那几名同学,正和他合作完成美术作业,几个人开心地讨论想法。
图为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 图源 电影《少年的你》
@天下第一可爱的蓝孩纸
我现在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今年6月研究生毕业。由于职业,我经常接触到青少年抑郁患者,他们中不乏受过严重欺凌的孩子。因为自己也有过被欺凌的经历,我更容易对他们产生共情,并在治疗中给予帮助。
我是个不太一样的男生,声音细细的,很温柔、没有攻击性。在我读小学和初中时,霸凌经常发生。老师不管;家长也骂我是懦夫,给我带来了二次伤害。
被欺凌的经历让我一度害怕人缘不好,会下意识讨好别人,并为人际关系焦虑、自我怀疑。
后来,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自信的蜕变》,开始慢慢找回自信。读研后,我更多地学到心理学知识,逐渐变得自尊自爱,不再自我责备。我明白:我有权恐惧,有权温柔,有权体弱,我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欺凌者。
我想告诉校园霸凌的经历者:痛苦与伤害发生在过去,你现在已经长大、有力量了,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伤害你。过去你为了自己的安全选择妥协与退让,这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后,你不需要做任何让步去获得尊重。
图为 不管你再怎么摧毁我,我已经不怕你了 | 图源 电视剧《黑暗荣耀》
从以上故事中,我们看到被欺凌者所受的深深伤害。一位参与者在问卷中写道:“至今想起来,还仿佛被无数的触手包裹。”当欺凌没有被正视、被阻止,留下的伤痕迁延不愈、一触即痛。
同时,我们也看到欺凌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教育系统的不健全、性教育的缺失、权力的不对等……在一个以多欺少、恃强凌弱的环境,是非观还并不健全的孩子们,本能地融入环境,成为施暴者,亦或是施暴者的帮凶。
当面对不平衡的权力,奋起反击需要莫大的勇气。但只有勇气还远远不够,因为反抗暴力与欺凌,从来就不是,也不该是个体的孤军奋战。
“反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想法与建议”词云图.jpg
我们希望,教师和父母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不是威严的师长与家长,而是每一个孩子的同伴和守护者
我们希望,学校对人格的教育优先于绩优主义,从踏入校门那一刻,就让孩子们明白爱的重要与欺凌的恶劣;懂得公平与正义,敢于自我保护、反抗强权,更能够面对弱者,伸出援助的双手。
我们希望,法律加强对欺凌者的惩治力度;社区为被欺凌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一位受访者说:“校园霸凌是对压迫别人的一种操练。”如果校园中不再有暴力与欺凌,也许未来的社会,也会减少压迫与剥削的上演。
图为 这是我们的乐园 | 图源 电影《少年的你》
最后,我们希望,每一个人,无论是否已经长大,都能够为黑暗中的人们点亮灯火。
愿每一位被欺凌者,都能够走出过去的阴影,在某个春天,绚丽地绽放在阳光之下。
p.s. 如果想互动但不想留言被放出,可以写上【请勿精选】哦~
参考文献:
[1]Smokowski, P. R.; Kopasz, K. H. (2005). "Sign In". Children & Schools. 27 (2): 101–110. doi:10.1093/cs/27.2.101.
[2]Wilde, Marian. "The bully and the bystander". GreatSchools.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12.
 编辑:像猫猫抱头尖叫的Angel和海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