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部分医院、门诊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儿童医院,被挤得人满为患、水泄不通,部分地区启用了方舱来应对。有网友描述,最近门诊内都是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北京某医院出现了13小时的超长候诊时间,一些退烧药物甚至重新出现抢购潮,相关热点也频频登上热搜。这是怎么了?是支原体?是新的病原体?是新冠杀了个回马枪?还是网传的比新冠更可怕的多种传染病来了个大乱炖?

△ 各地医院就诊患儿多,排队时间超长(来源:网络)
国内出现病患激增的情况也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密切关注。11月22日,世卫要求中国提供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加和儿童群聚感染肺炎的具体信息。11月23日,世卫回应已得到中疾控等单位“尚未发现任何不寻常的新型病原体或不寻常的临床表现”的回复。那么,到底是什么在作祟?
根据北京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显示,当地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呈现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在监测的全人群呼吸道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居前三的依次为流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流行强度已下降至第四位。
总体上看,流感是目前感染人数最多的呼吸道传染病
国家流感中心最新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第46周(11月13日-11月1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B(Victoria)系。北京39家哨点医院的监测情况也显示,门诊中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上升至40.75%,流感处于流行期,发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新冠病毒仍保持较低的流行水平,主要流行株依旧是XBB变异株。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也特别提醒了虽然目前新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冬季仍存在反弹风险,需要关注。
实际上,每年秋冬本就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从前段时间上热搜的支原体肺炎感染,到时不时出圈的流感、前两年被密切关注的新冠,再到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偏爱”这一人群免疫力低、爱聚集、少运动的季节。
只不过因为过去三年,新冠疫情管控措施的实施,切断了大部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链路,虽然减少了感染,但也导致人群对它们存在“免疫落差值”,也有人称之为“免疫债”,这或许就是近期多种传染病“报复性”流行的原因
对于“免疫落差值”,医疗博主“小儿外科裴医生”做过一个有趣的比喻: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人类历史上类似“免疫债”引发的传染病大暴发事件也早有发生。16世纪,当欧洲人踏上“新大陆”后,随船而来的不仅有物资,还有美洲不曾出现过的病毒、细菌。特别是在欧亚大陆横行多年的天花,成了欧洲殖民者征战的最佳武器,几乎“屠杀”了大部分印第安人。要知道,这个天花病毒已经伴随欧洲人上千年。
△ 天花感染印第安人(来源:《疾病改变历史》)
中国也并不是唯一一个在新冠疫情后出现“报复性”流行的国家。早在2022年冬季,比中国早开放一年以上的国家就已经出现了密集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感染,当然也包括大量且严重的儿童感染。
而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在有关采访中也特别提示,在防护呼吸道传染病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多病共防
当然,既然是应对呼吸道疾病,那些经典的办法依然有效。呼吸道病原体一般通过飞沫传播,往往隐藏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因此,戴好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少聚集依然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而在做好保暖的前提下多到户外活动,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这些也依然是应对疾病的免费良方
除此之外,及时检测,辨别病因,接种疫苗,构建好免疫屏障,也能帮我们“渡劫”。特别是抵抗力弱一些的孩子、老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更需要及时接种。
如果不幸被感染,也不必惊慌失措和到大医院扎堆。
一方面,大医院就诊人数较多,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可能出现多种病原体交叉感染,再加上排队时间较长,可能会耽误救治。目前国家也建设了分级诊疗体系,对于一般疾病,可以到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能得到不错的救治服务。
另一方面,患者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特别注意补充蛋白质,这也是预防和促进呼吸道疾病康复非常重要的手段,切记不要盲目相信一些没有经过验证的所谓偏方、经验方等等。
在此也要特别提醒,医院里那些一打吊瓶一边写作业的孩子家长们,要让孩子充分治疗和休息。身体是一切的本钱,即使身体好转也不着急返校复课,巩固好身体,磨刀不误砍柴工。
归根结底,这一波“传染病潮”并不像某些阴谋论说的那么恐怖,做好防护,提升免疫力,我们依然可以从容应对。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