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手记 -
editor's note
伴随着《2023中国女性事业发展》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女性认为生育之所以会对事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部分原因是在“育”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另一半的有力支持,导致孩子太多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想兼顾事业和家庭,就要面临几乎是“同时打两份工”的困境。
男性参与育儿占比较低的原因在之前的文章《爸爸爸爸。。》进行过简单探讨随着当下年轻人自主意识的不断提升,社会需要营造更包容的舆论环境,为“育儿友好”创造客观条件
同时,从社会层面打造更多适合“爸爸带娃”的公共场所和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化解男性育儿过程中的社交尴尬,让年轻的父亲们待在“属于自己的少年舒适圈”里的同时,完成和孩子之间的“双向陪伴”。

我们在与多方积极探索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一个看起来似乎与“女性话题”距离很遥远的案例,却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提供了解题思路
本文共3,321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1
“网红”博物馆
2023年,北京市发改委、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会同36家相关责任部门梳理形成了《〈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工作台账》,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孩子们的作业量明显减少,有了更多的可灵活支配时间——于是如何科学地消耗“神兽”们旺盛的精力,成了很多家长最关注的话题。
有这样一个“儿童友好空间”:不仅环境足够安全,还赋予了小朋友们充足的自由度;不仅能玩的开心,还兼具了孩子们学习探索的功能。而从入场的人员组成上看,这还是一个对“父亲带娃”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的优秀场所案例。这里是——北京汽车博物馆(以下简称“汽博”)。
汽博建成于2011年,坐落在丰台区,占地约5万平方米。
截止到10月15日,2023年汽博的接待人次已经超过80万;仅是今年暑期(7月-8月),就承载了31万人次的参观量。7月1日,参观人数更是突破了场馆单日的观众接待上限,它一举成为丰台区当红“小王子”。
汽博的“网红”之路离不开汽博人的用心运营,但乔晓鹏馆长却谦虚地将成绩悉数归功于大环境:
  • 一是近些年的博物馆热,让很多人在出行时更关注人文景点,更愿意将博物馆作为旅游目的地;
  • 二是汽博占据了很好的地理位置优势:这里距离全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北京丰台站很近,“不少游客下了车,拉着行李直接就过来了。” 
  • 三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崛起,尤其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我们自己的品牌走向了世界”,这也极大激发了国民对于当下汽车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历程的兴趣。
2
“三进三出”的运营发展理念
2022年8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了博物馆的新定义: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官方定义固然概括得很全面,但乔晓鹏馆长说,最打动他的一句话,也是他自己对于汽博的期许是:激发兴趣,点亮梦想!
图为赛车手讲解赛车发动机
近年来,汽博以“微创新”、“微更新”不断升级博物馆各项软硬件
设施,提升
服务水平,持续增加展区、展品与参观者的互动手段;同时
积极引入社区、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等社会群体,逐步
增强自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为课堂外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同时,汽博通过“三进三出”的运营理念,将
“家庭-学校-社会”
的不同教育职能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孩子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社会问题,以博物馆为平台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三进:家庭(观众)进、作品进、社会资源进
1)服务“家庭游览”,赋予“全家共游”的标签,注重人文关怀,以“服务为主、技术为辅”,打造高质量的游览体验。
走在汽博的展厅里,不时会遇到推着婴儿车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启蒙,也会看到已经退休了的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来看望与他们共同见证了历史的“老朋友”,当然也少不了盯着一辆辆炫酷的赛车(不是模型)双眼放光、满怀憧憬的青少年——汽博真正做到了“面向全年龄段”,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紧跟当下热点,汽博也提供了“沉浸式”的参观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让小朋友们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介绍“奔驰1号”时,讲解员竟是“卡尔本茨夫人”——贝莎,“北京分莎” 
 。
图为汽博工作人员扮演的“贝莎·本茨”为观众介绍“奔驰一号”
2)打破学校的围墙限制,将优秀学生作品纳入展览,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闭环,在提升学生自身成就感的同时,丰富博物馆的展品内容和展览主题。
汽博还广泛引入“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在提升儿童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大幅调动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
图为“汽车小主播”为观众志愿讲解
3)积极鼓励和主动拓展与志愿组织和各类外部专业机构的合作,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和资源,提升社会关注度。
比如考虑到“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在不断地优化场馆内硬件设施安全性的同时,汽博还和其他志愿服务团队合作,定期为小朋友们和家庭提供急救培训,把安全意识融入到场馆中运营设计和每个人的意识中,提高入场观众在汽博内外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图为首医红会急救队为汽博游客进行志愿服务课程培训
三出:理念输出、内容输出、实践输出
1)传递知识,理念先行
以汽车为载体,穿越百年发展历史,带领观众看到在战争、疾病、灾难的背后,一个个普通家庭通过汽车承载着对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美好愿望。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个体的社会参与度,丰富个体获得感和成就感,更将“关爱他人“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们。
2)升级定位,内容互动
结合展区特点,开发公益课程。和中小学校开展广泛合作,进行汽车知识科普,并将部分学生优秀汽车设计作品纳入展区,增强展区互动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突破博物馆“以藏品为核心”的传统定位,转而向“以人为核心”、“以服务为手段”扩展,并通过广泛的内容互动,让博物馆“活起来”;
和知之研究院等智库合作,作为儿童友好型社区调查项目的社区案例,联动更多社区和企业举办丰富的活动,扩展主题的边界,形成“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全面立体的内容探索新思路。
3)广泛实践,面向未来
突破地理场域限制,将汽车主题相关活动、竞技比赛等带到社区,吸纳社会志愿者加入,特别是鼓励男性家长参与到汽车文化传播活动中。
汽博在周末时会面向家庭组织“未来工程师”、“未来设计师”等活动,由于主题的特殊性,很多难度较高的任务会吸引更多男性家长陪伴孩子参与,目前男性家长占比可达到45%以上。
同时汽博有计划未来将这类活动带到社区中去,并通过组织社区内对汽车文化更了解、时间更充裕的家长,为男性带娃提供更适宜的环境。
3
儿童友好型博物馆
乔晓鹏馆长希望汽博可以陪伴更多孩子长大。为了这一目标,汽博也以“小步快跑”的方式不断迭代着场馆的设计,更加匹配“儿童友好”的要求。
1、 安全是红线
孩子需要在不断探索中进步,而汽博希望尽量“赋权”给孩子们,所以安全是博物馆的首要问题。汽博在努力保护馆长不受伤害的同时,积极拓展不同年龄段孩子探索甚至破坏的边界。从展柜设置、展品摆放、看护人力等多方面,都能看到汽博的用心;
2、打造“主人翁”意识
为了提升孩子的主动参与意愿和主人翁意识,汽博持续组织“小小讲解员”活动,用实际行动让每个孩子成为博物馆的“小主人”(赋权),比如自己造的车自己来宣传讲解;加上汽博和很多学校广泛对接,挑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进入博物馆:孩子们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会邀请亲朋好友来现场参观;
3、儿童特制版
针对不同年龄段受众,汽博提供了差异化的讲解体系各个展台都打造了差异化的讲解词或适龄的内容呈现手段,比如特别将“雷锋的故事”制作成了动画版,放在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解放牌”卡车展台,让低龄小朋友也能够了解汽车,学习雷锋精神;
4、润物细无声
不同于学校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博物馆是场景式教育;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进行知识和文化的熏陶,“润物细无声”。而只有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完成从“接收知识”到“自主学习”的转变,才更有益于建立起持久的自信力,融入更大生命体验。
图为“汽车工程师”研学活动
4
面临的挑战&未来的规划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不断惊叹于汽博在“儿童友好”这条道路上已经做出的诸多努力和尝试,效果拔群。可乔晓鹏馆长依然指出,当下博物馆发展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现在的年轻观众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博物馆的重要性认可度更高,但同时对博物馆的服务形式和展览内容的预期也更高,要求也和国际接轨,如何能在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赢得更多观众的心,从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的功能,是汽博一直面临的、也是决心做好的事。
除此以外,随着汽博参观的火爆,不断提升场馆的接待能力也是个艰巨的任务。尤其是汽博有很多父亲带娃的组合,针对男性带娃的一些基础设施也要逐步落实到位。
还有避不开的现实问题,去执行好的想法,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而博物馆本身非盈利的定位,尚无法支持大开大合的改革。
“所以真的很开心海山的加入,他的星光志愿者团队,为汽博注入了强大的人力和内容支持!”
乔晓鹏馆长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希望大家来到汽博,看到的是笑容温暖的讲解员,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而星光志愿者为博物馆提供更强大的真人讲解服务能力,可以协助汽博突破场地限制,共同走入学校、社区,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感受到科技发展和汽车文化的魅力。
“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肯定是主人笑着来迎接你,更让你觉得宾至如归嘛。”
聊到未来,乔晓鹏馆长眼里都在闪着光,这位参与了奥运会志愿者团队筹建的“志愿服务奠基人”,不断强调理念和实践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一定要持续强化博物馆服务公众的定位,并且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知行合一,这种真诚才是最有感染力的,大众是感受得到的。认识到然后做到,才能让汽博产生可持续的强大生命力。
References:
什么是“博物馆”?新定义来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056217007522494&wfr=spider&for=pc
打造“专属公共空间”,让城市对儿童更友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7509101011760496&wfr=spider&for=pc
# end
作者 & 编辑 & 排版:Michell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