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行业动态
险资四季度权益投资信心回升 有保险资管公司称“近期有加仓计划”
来源:证券日报
摘要: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第四期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投资信心指数调查情况》显示,保险机构2023年第四季度的权益投资信心指数从2023年三季度的56.67上升至四季度的57.72,两个季度信心指数均超过中位值。与《调查情况》相呼应的是,多家受访险资机构认为,当下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较高。就具体板块配置策略,多家险资机构选择低估值高股息等稳健品种策略,并计划在综合考虑收益和稳健的背景下合理配置资产。
提高险资入市比例 赚钱效应比延长考核周期更重要
来源:微信公众号-皮海洲
摘要: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这是近年来A股市场的管理者一直都在强调的一件事情。虽然金融监管总局不久前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扩大了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空间,而财政部的《通知》又进一步为保险资金流向股市创造了条件,但27万亿元的保险资金最终有多少流向股市,这还要取决于股市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力,取决于股市本身是否具有赚钱效应。而要让股市具有赚钱效应,这就必须加大对A股市场的改革力度。
20余家机构“关注”CPO龙头!险资最新动向曝光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证券报
摘要:2023年四季度以来,险资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热情高涨。10月以来,共有140余家保险机构合计调研近600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总次数达3842次。其中,10月保险机构合计调研次数超过3600次,较9月明显回升。个股方面,天孚通信、澳华内镜、立讯精密、华测检测、德赛西威等上市公司获得较多保险机构关注。天孚通信是CPO龙头,2023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90%,区间最大涨幅接近400%。
险企首披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成绩单”
来源:新快报
摘要:在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后,险企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情况首次在偿付能力报告公布。从A股上市险企旗下11家人身险公司来看,有9家的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情况优于今年前三季度。行业的整体情况与之类似。统计显示,77家人身险企今年前三季度综合投资收益率的中位数是2.65%,有9家公司超过4.0%;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中位数为4.6%,有17家公司超过5%。值得注意的是,国寿养老和平安养老2家险企出现“倒挂”。
记者观察:转型大潮中,中小寿险公司怎么办?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摘要:在外部环境变化下,当前寿险业进入一个瓶颈期,寿险公司普遍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走出旧模式、探索新模式成为诸多寿险公司的战略选择。业内人士表示,中小寿险公司面临的不仅仅是转型问题,还是生存问题。挑战它们的是在生存和转型中,寻找平衡点,寻找一致性。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就是在转型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走自己的差异化经营之路。这样才能形成战略聚焦,制造战略“压强”,发挥集中力量做“转型”的优势。
记者观察:险企“股拍”缘何遇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摘要:近期,保险公司股权拍卖信息频频出现在各大网络拍卖平台,但从拍卖结果看,大多不太理想,折价拍卖甚至流拍的情况并不少见。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股权遇冷最主要原因是保险业务景气度下滑,居民对保险的配置减少,中小保险公司在费用投入、客户利益等方面竞争力不如大型保险公司,业务开展压力大,股权吸引力下降。
养老行业动态
银发经济规模将迅速扩大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11月6日下午,在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银发经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新机遇”分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丛亮致辞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在国家发展全局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统筹推进。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增强,中国银发经济规模还将迅速扩大,成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个人养老金账户渐成燎原之势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截至今年6月末,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已达到4030万人,相较于2022年末的1954万人,实现了翻倍增长。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一年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36个试点城市或地区先行一步,一系列养老金融新探索在实践中生成。居民养老投资理念逐渐树立,从初步了解到主动参与。目前,无锡、梅州、长春等非试点地区银行客户已开始预约开户。业内人士预计,第二轮业务试点或将全面推广在年底落地。
投顾方案破解养老投资难点痛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个人养老金业务迎来落地一周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迅速扩容,开户数量稳步增长。但一些难点也摆在眼前,如民众的个人养老金参与意愿仍有待提升,整体缴费率和投资转化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从海外的发展情况来看,买方投顾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个人养老金投资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可以发展养老投资顾问,基于买方视角,打造投教顾一体化的养老投顾解决方案。
逆境中坚守 开路于未来 个人养老金基金一岁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过去一年,个人养老金基金平稳的业绩表现和逆势增长的产品规模,给业内人士增添了信心。对投资者来说,通过对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投资,进一步提高了养老投资的意识。个人养老金基金种类和数量逐步增加,投资范围持续扩容,收益来源渐次拓展,处于低位的权益市场为远期回报预留了可观的空间。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波动中体现出较强韧性和生命力的个人养老金基金,未来将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个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主流。
养老服务需求“多元且分层”,保险机构逐鹿养老社区
来源:蓝鲸财经
摘要: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作为五篇要重点写好的大文章之一。业内提出,金融不仅为个人提供养老资产的配置工具,还可以规避养老风险。同时,金融还为养老发展的产业链和投融资提供了工具。为应对当下“多元且分层”的养老需求,亟需各方主体的积极加入。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长投资周期天然适配,保险业可以在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两端发力,近年来已在养老社区领域持续布局,将养老服务与保险支付结合,用服务推动保单销售。
银行理财行业动态
规模回升态势明显 四季度银行理财“稳”字当头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受2022年末债券市场波动以及今年6月末存款冲量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出现下滑,银行理财失去了资管行业管理规模的“头把交椅”。当前,银行理财的规模变化备受关注。上市银行三季报的披露,让部分银行理财的季度数据及产品策略浮出水面。记者梳理发现,多家银行理财规模回升趋势显著,“稳”字当头是不少银行及理财公司产品策略的主要方向。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在四季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资管行业动态
多家银行开展“双11”消费贷利率优惠 年利率最低可达3%
来源:证券日报
摘要:近期多家银行加大了消费信贷投放力度,相关贷款利率也持续走低。部分国有银行推出的消费贷产品,叠加返券、折扣等优惠活动,利率普遍降至3.5%以下。受访业内人士分析,消费信贷是银行零售业务布局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在实现信贷资产配置多元化的情况下,带动零售业务的较快发展。中长期看,消费贷在个人贷款中的占比将趋势性上升,值得银行投入更多资源。
锻造差异化优势 银行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模式
来源:中国经营网
摘要:A股上市银行2023年三季度“成绩单”悉数亮相,其中,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成为多家银行披露的重点。多家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绿色金融产品谱系进一步丰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机构不断突破创新,打造自身绿色金融优势。其中,碳金融成为各家银行探索的重点领域。
券商股强势上涨,政策“组合拳”有望加速行业重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在券商密集披露回购进展,以及监管释放鼓励并购重组、调整资本风险指标等政策信号后,11月6日,券商板块开盘高开高走,多只券商股强势上涨。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证券行情主要受到政策端的驱动,在并购重组政策的鼓励下,中小券商股价上涨明显。另外,当前证券板块估值仍在历史底部,多项举措有助于市场信心恢复,未来券商行业格局及业务发展都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券商估值也有望迎来修复。
15亿自购资金驰援入场,公募为何“真金白银投自己”?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11月6日,嘉实基金宣布出资1亿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这也是此轮自购潮中“接棒”的第7家公司。在此之前,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等6家公募“每日一购”,陆续发布自购公告。至此,此轮自购金额已增至12亿元。若将目光拉至10月初,这一累计金额已接近15亿元。据记者多方了解,此轮“自购潮”或将继续扩散,有部分机构表示目前对自购处于评估阶段,后续将陆续公告。
ETF互联互通扩容 港股通ETF名单增至8只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迎来了新产品。11月6日,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Global X恒生科技被纳入港股通ETF名单。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持续扩容,港股通ETF名单增至8只,其中5只均为恒生科技指数ETF。Global X恒生科技ETF纳入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后,未来资产成为首家因此计划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韩国资产管理公司。未来资产表示,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资本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其他
何立峰在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会议上强调 金融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金融时报
摘要:11月3日,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是金融系统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各金融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贯彻,带动全系统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上走深走实。
货币金融环境提质升级 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还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路线已经明确。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可以预期,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超万亿逆回购到期 央行缘何缩量续作
来源:北京商报
摘要:11月6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8%,与上一期持平。因当日有658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净回笼64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从11月1日以来,连续有大量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净回笼总计14350亿元。专家表示,人民银行一般在月末为了呵护流动性平稳跨月,都会增大逆回购的投放量,并且在月初重新回笼流动性,11月月初人民银行的操作其实也在市场预期之内。
单日净回笼规模创今年以来新高 11月宽货币配合宽财政预期强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央行11月6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有658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当日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6400亿元,单日净回笼规模创今年以来新高。市场人士预期,宽货币将发力配合宽财政。剔除季节性因素后,预计货币政策仍有发力的必要性。目前央行呵护流动性的态度依然明确,后续或继续采取“削峰填谷”方式维持资金面平稳运行,同时年内降准或超额续作MLF的概率较大。
事关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最新发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1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在官网发布的《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专栏文章称,发挥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作用,继续有序拓宽房贷利率自主定价空间。央行提出了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个发力重点,包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持续提升房贷利率市场化程度等。在市场分析看来,这或许意味着未来存贷款利率的下降是大势所趋。
CF40:警惕房地产自带的紧缩效应,提振需求需要货币财政齐发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近日在CF40三季度宏观政策报告会上指出,即使不再进一步加码刺激经济、刺激消费,也要非常审慎考虑其他政策的紧缩性效应。他认为,当前房地产领域风险、汇率波动都会产生紧缩效应。在宏观政策选择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认为,要先让市场选,再由政府选,即货币政策先用,财政政策再上。在当前需求不足依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市场和政府一起发力。
多因素推动 11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温和回升
来源:证券日报
摘要: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17时,11月份以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0.91%,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0.57%,目前已双双收复7.3关口。对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升的原因,专家认为,主要受到政策面、基本面和交易面等多方面影响。展望人民币汇率后期走势,专家认为,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而央行延续灵活运用外汇市场管控工具,预计人民币币值有望企稳回升。
回落至80美元附近!沙特和俄罗斯联手,能否稳住油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随着巴以冲突引发的风险溢价消耗,原油价格的重心从供应端重新回到了需求端。为了支撑再次摇摇欲坠的油价,沙特和俄罗斯宣布将自愿减产延期至年底。原油经纪商PVM Oil Associates高级市场分析师瓦尔加表示,在消化了央行决议、经济数据后,短期看国际油价将在80-85美元附近震荡。如果对需求的担忧最终造成油价跌破8月的年内低点,OPEC+可能会在11月底例行会议上继续评估减产的选项。
美国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瞄准潜在“黑天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经过六个月的反复讨论,美国最高金融监管机构公布了系统风险监管框架的改革最终方案,包括修改有关界定非银行机构为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程序步骤。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国金融稳定委员会虽然尚未点名任何潜在的非银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但预计会将目光瞄准贝莱德、桥水等全球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这些公司被认为是当前美国金融市场最大的“黑天鹅”。
美债收益率走高提升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自今年7月中旬开始,美国国债收益率便迈开了加速上涨的步伐,活跃时期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刷新17年来的最高纪录,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16年来首次升破5%并创出同期历史新高,30年期美债收益率同样抵达过往16年的最高点位,并且市场预言美债还有登高的空间。美债收益率的全线走高尤其是敏感期限美债收益率的飙涨,既反映出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隐患,也将风险传导至全球市场,给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添加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IAMACfrom2014)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称“协会”)成立于2014年9月,是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中国银保监会直接领导,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愿结成,专门履行保险资产管理自律职能的全国性金融自律组织。目前,协会会员涵盖中国金融市场所有细分领域。
协会秉承“竭诚服务监管、贴身服务会员”宗旨,发挥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面向参与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各类机构,实施行业自律,促进合规经营,规范市场秩序;提供行业服务,研究行业问题,深化交流合作;制定行业标准,健全行业规范,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推动业务创新,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行业竞争力;强化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环境,维护行业合法权益,推动保险资产管理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协会立足于市场需要和行业发展,履行自律、服务、创新、维权四大职能,依托市场平台、凝聚行业力量、整合行业资源、形成行业合力,以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和科技化的金融自律组织为目标,致力于成为提升行业能力、引导行业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