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业,对外行而言,都是刻板印象的合集。要问这些标签是真是假,行业翘楚的答案未必公允,但一定有趣。
这里是智族GQ新栏目《文化先锋》,每一期,我们将邀请一位泛文化行业的翘楚,从大众对行业的刻板印象开始,管窥这个行业与飞速变化的世界。第二期,我们请到广告导演丁雨晨,聊聊内容与商业的十字路口——广告行业。
在做广告导演前,他转过很多次行,然后在命运巧合的叠加下,一做十年;在做广告导演之后,他很多座奖杯,然后因为担心失去创作生命力,转身做起了电影和餐饮,并承诺,拍广告,一定是他一辈子要做的事。
采访开始前,我们把对广告导演的刻板印象甩给他:广告导演灵感无限吗?醉生梦死吗?在乎灵魂吗?广告导演都是拍不了电影,才来拍广告的人吗?……
以下是他的回应:
 GQLab hi丁导,最近忙吗?
丁雨晨 最近还好啦,不熬夜了,烟也戒了,忙了4个月的片子也上线了。正在努力做一个健康稳定的中年人。
 GQLab  以前的你不健康不稳定吗?
 当然不健康啦,我的最高纪录是连续20天每晚只睡3小时,这就是为啥我不敢体检。我觉得它就像算命一样,知道的越多越难受。
 GQLab  所以这些关于广告导演的想象属实吗?比如有喝不完的酒,拍不完的好看人类,离娱乐圈只有一步之遥?
 ……被《广告狂人》带偏了属于是。
别的不知道啊,至少我在创作时给自己的规定是,不碰酒、不听歌,因为需要保证自己的情绪不会被牵着走。至于离娱乐圈近……有时候在片场,离明星化妆室确实就几步路,但要这么说,粉丝给偶像接机也就隔个安保,能算一步之遥吗?
 GQLab  聊聊你的新片《好好吃饭,人生大事》没看过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传送门)。为什么做了4个月?
 因为我自己想洞察、写创意、做剧本,后来又开始弄导演版,求爷爷告奶奶做完各方面的后期,完了朋友帮忙找宣发,回过神来,就4个月了。
 GQLab  这条片长达16分钟,你为什么要拍这么长的广告?
 如果我们把广告理解为流行文化的一种,那么这类广告的存在就是是一种对广告艺术的补充。除了促销、卖货和把LOGO变成贴纸贴满全世界的屏幕外,总要有一种广告能塞进去一点艺术性和作者性吧?
 GQLab  为什么现在没人拍这种广告?
 广告到今天被分化成了太多种可能性,你想大声叫卖可以做魔性短片,想玩创意可以找4A热店,要是连广告都不想拍了,还可以找明星KOL做直播。这个行业里最聪明的大脑和最优秀的匠人已经被冲散到各个渠道,过去大家可以冲着一个唯一的出口去输出一个最有能量的东西,但出口多了,一切都开始变得那么扁平。
 GQLab  那你呢,有成功地在作品里塞进艺术性和作者性吗?
 咋说呢,这两者我都还不敢说自己有过(笑)。
但一些文学性的探索,我会尽可能去做。比如《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里最后幕布掀开的那个镜头,就是在还原“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这是比较显白的部分,还有更多没那么直给的尝试。比如“大唐”里的氛围感,其实取自我在看《时间小史》时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细节,这本书在写蛮荒时期的欧洲时,会提到当时即使距你20公里外的一个部落已经被屠村了,但你那时只会一无所知。书里的描写是,那是苏格兰高地暴雨来临前的一个时刻,但空气如同一切旁的事物一样凝滞,就在这一刻,中世纪开始了——我会试图把这种“凝滞”搬进我需要的故事里。
 GQLab  看得出来,你很享受这个过程。
 当然。我一直相信,广告是一场聪明人的智力游戏。这个把商业、技巧、文学性凝结在一起的过程是非常非常美妙的。但最近我也找别的事做,比如开餐厅、做电影。
 GQLab  怎么就跨界了?
 起因很小。前段时间在片场,有个演员来问我要怎么演,我说,举手机拍照,换了一个景以后,他又问这次怎么演,我继续说,举手机拍照。那一瞬间我心里的警钟被剧烈地敲响了一下——我在把他当工具。我觉得我需要做点别的事情,好让自己的创作生命力不要凋零得那么快。

格纹西装夹克、白色衬衫和白色长裤 均为 Brunello Cucinelli
 GQLab  说到拍电影,我很好奇,导演圈里存在“拍电影”比“拍广告”更高级的鄙视链吗?
 都只是表达工具啦。
即使我去拍了电影,我跟人自我介绍的时候也会说,你好,我是丁雨晨,一个拍电影的广告人。
 GQLab  所以餐厅也是你的一种表达工具吗?
 为什么不呢?我最近在筹备一个意大利外婆家概念的bistro,选址在一个很幽深的、平常没什么人的巷子里,于是整个策划就变成了一场用创意做巧劲的实验。
比如这个不临街的位置,我如果搞传统宣发,投入会很高,不如改造一下这个有潜力的巷子。它有一面墙爬满了蔷薇,我就跟街道报备了下,在另一面也种满了花,在这个S型的花墙深处,正好就是我的餐厅,它可以成为一个很美好的打卡点;另一方面,餐厅本身是围绕“家”的概念展开的,延续到食物上,你会发现点菜的时候是打开冰箱看到食材来点的,选酒也是走到酒柜那边,一切都像你在家里和外婆撒娇要吃的一样。
虽然我看上去在做一些别的事,但依然是在用广告人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
 GQLab  听上去你在把广告导演当作一个终身职业。
 当然啦,如果有机会,我会拍一辈子。拍广告这件事已经铸成了我思维方式的根基,就比如广告效果好不好是一个特别讲究时机的事,这甚至导致了我现在就连发朋友圈前都要掐指算一算时间。
 GQLab  什么时间发朋友圈最好?
 如果我要发自己的作品,通常都会选晚上10:30,因为我拍的东西需要大家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看,要是你在吃饭或者在通勤,会错过一些细微的情绪。10:30是一个大家要么快睡了,要么有点微醺了,要么在外面聊天、对话进行到需要透口气的时刻,这个时候去看视频,会让这一天有一点点不一样的感受。
 GQLab  学到了,拍了这么多年广告,你有接到过不想做的案子吗?
 很危险啊这个问题(笑)。我没有不能拍的产品,除非它连自己的产品逻辑都讲不通。
但平心而论,这两年我接到的有趣案子确实越来越少,而这意味着我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广告导演有点像厨师,如果你手里的原材料特别新鲜,那你只需要用最简单的工序还原它的本味,但如果你拿到的原材料很差,你就只好尽可能地去加花椒大料,掩盖掉陈旧的味道。
当然,我很理解这种变化,七八年前我拍的很多片子,放到今天播出来是很可能引发舆情的。而在绝对安全的边界里能拍的东西,通常是太阳底下无新事,所以如何炒出一盘好吃的冷饭,正在成为广告导演的一门必修课。
 GQLab  炒冷饭本身也不是件新鲜事,但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当中国有越来越多有国际化市场的新品牌出现的时候,却很少见到相应的令人惊喜的像Apple的《Think Different》那样具有全球传播性的广告?
 这个问题太大了,从小事讲起吧。
刚开始拍片的时候,我特别爱拍实景棚,因为咱们普通人的家都是几堵白墙,但实景棚就能给你搭出各种漂亮的屋子,有欧美的、有带浴缸的、有INS风的,摄影机一拍特好看。但过了几年,我开始想要去拍一些真实的家,只是那些家还是会装修得比较上镜,比如墙是红的,家具是设计师的。这是我的第二个阶段。
直到现在,我开始慢慢意识到,中国人最普遍的“家”长什么样,那镜头里的家就该长那样。所以我片子里的家,学会了允许白墙的存在。这是一个从追求“美”,到包容“美”,再到理解“美”的过程。一个成熟的品牌也一样要走一遍这条路。
浅卡其色西装夹克、白色衬衫和浅卡其色西装长裤 均为Loro Piana
卡其色领带 Staffonly
 GQLab  丁导听过“孩子敢报新闻就打晕”的论调吗?广告学作为新传学院一大分支,如果以后你的小孩说“爸爸我要学广告,我要陪伴中国广告走上理解美的这条路”,你会?
 ……选择不生?
 GQLab  那我们聊点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比如你有尝试用过ChatGPT吗?你会担心人工智能让你失业吗?
 我没有用过ChatGPT,但是现在我让美术出图的时候会加一句,哎,你用Midjourney渲一个出来看看。我对待AI的态度,不是把它当一个竞争者,而是一个和我一样坐在头脑风暴桌上的人。大家在聊一个创意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它有啥意见?
 GQLab  迄今为止有给出让你惊艳的答卷吗?
 目前,还挺让我审美疲劳的啦。
 GQLab  听上去现在的广告行业,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渠道,越来越少的预算,越来越小的空间,越来越大的挑战,它还能被称之为一个“性感的行业”吗?一个能让罗斯福说“如果我能重新生活……我想我会进广告界”的行业?
 它很性感。甚至正在变得更加性感。
如果说之前的广告行业的美是丰腴之美,预算充沛,有吃不完的肥肉,那么它今天的骨感正在让它回归作为智力游戏的本质。在这么低迷的环境里,所有人都在打哈欠,就连我自己也兴意阑珊,我要怎么去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件事始终让我兴奋。
 GQLab  最后,请再给我们的读者推荐3个你最近在看的文化产品吧!
 《TÁR》、《文青之死》、Up主小约翰可汗的所有视频。
格纹西装夹克、白色衬衫和白色长裤 均为 Brunello Cucinelli
策划:GQ实验室
监制:Rocco
创意总监:兔子
美术总监:刘轩
创意编辑:Simon
助理编辑:邱

视频团队
导演:Wenkai  制片:金高银
摄影师:黄慧怡  摄影助理:李子敬
灯光师:赵笑晨  灯光助理:孙军伟 
录音师:李果粒  剪辑调色:Wenkai
声音设计:白愿子
平面团队
摄影师:XIAOZHI
造型:Runhao Li@好房子
化妆:超越  发型:窦凯
制片:金高银  造型协助:小智
新媒体副总监:金子
撰文:李絮
视觉:阿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