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在心,不在虚言
since2013
师哥微信:JSG-JSG-JSG
(点击打开)
为助力各位硕士在读的师弟师妹突破科研瓶颈,在警校和政法院校攻读硕士期间取得不错的科研表现,在发表论文、课题推进、发明专利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今日文章由警师哥工作室团队博士前辈整理推文,欢迎各位围观交流。
01
笔者
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到博士录取之前,我发表了四篇文章,参加了两次学术会议并作报告。参与了省级项目两项、市级项目两项,都顺利结项。到目前为止,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位学术小白,很多东西依然要靠自己的导师审查才敢拍板儿确定。感谢师兄的盛情邀请,我非常惶恐的把自己刚刚叩响学术之门的经验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02=2
交流:
开始尝试学术科研的契机
    本人20年考入了一所自认为还不错的学校,阴差阳错选择了一位学术实力极其强大且十分尊重学生的导师。每天都在感叹自己的导师往返于各个城市参加学术会议,羡慕某某师兄发表了何种级别的刊物。甚至天真的代入,觉得身边人优秀也就代表了自己也不差。久而久之,整个人开始沉溺于其中,逐渐摆烂。我相信,很多人应该读研初期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历程。
     直到研二下之前,我还在到处吃吃喝喝,拍照打卡,丝毫没有写作欲望。但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导师在和我谈话的过程中,聊到了一个热点问题,想要听我的看法。结果是越聊越起劲,越聊越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在一轮一轮的交流中把一篇论文的写作思路都定好了。正是这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和讨论,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第一次想把一个问题分析透彻。于是,我花了一个多月磨出了第一篇文章。这次的交流是我走上学术道路的重要契机。
    所以,各位师弟师妹,当你走上研究生阶段,实在是不知道选题是什么或者观点是什么的时候,就去和身边人聊天。不一定是导师,也可以是师兄师姐师弟师妹。观点的碰撞是激发自己灵感的重要途径。
032=2
针对性阅读:
理论积累的必备单品
    告诉大家,研究生科研必须要多读书,这个自然毋庸置疑。但问题是到底怎么读书才是对的,这是关键。当自己确定选题之后,要找与选题相关的书籍或者相关领域的书籍。比如公安学的文章结合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一定是亮点,凸显自己的学术积累和能力,也能增强文章的理论性。所以,读书不是乱读书,而且有针对性的,把自己要用到的书读通读透,成为自己的东西。
    如果各位觉得书单的书籍太多,那就先给自己找一个选题,然后找到可以用得到的书籍文献去阅读,这是提升效率的一大法宝。
04
去写:
学术训练是突破的金钥匙
    很多人觉得面对一个问题一个选题,只要我心里明白了,想清楚了,我一定能写好。其实不然,当你真的去尝试了,会发现往往是脑子告诉自己知道怎么写了,但是手表现很诚实。用词、用句、论证方法等等都非一日之功,如果你不去写,真的无法合理评估自己的真正水平。
    拿本人来说,研一期间导师指导着给了选题,但时间长搁置在那里,总觉得自己知道怎么写了。但真的抽空写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跟自己的期待千差万别。最后写毁了两篇文章。所以,不要说自己文字功底差,不管差不差,先写出来再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05=2
学术自信:
走上科研道路的心理支持
    学术自信,是我硕导给我的最大的收获,然后我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保持着满满的自信。当文章磨出来之后,面临着投稿问题。同时,就面临着退稿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被退稿就是文章不行,不适合搞学术,放弃了。其实不然,只要文章写出来说服自己,那就证明文章没那么差。其次,这份自信直接影响你未来的决断力。当面对一起社会热点问题,能否告诉自己要怎么样学,怎样写?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在一次一次的徘徊和犹豫中度过的。不被退稿十几次,无法练就强大的心脏。每个人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被否定中走向成功的,请一定无条件的相信自己!
 最后,各位师弟师妹,我想说的是如果真的确定要走学术的道路,请一定坚持下去,保持一个学术人的基本底色和信仰。祝各位金榜题名,早日吃到学术科研的苦!尝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甜。
★打造警校硕博民间智库
★搭建警校考研能力提升平台
图片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官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