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九次全体会议结束了,会期两天(9月26-27日)。在会议结束当天晚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朝鲜宣布,将7月18日非法入境的美国士兵特拉维斯·金(Travis King)驱逐出境。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事件发生后,美方多次与朝方联系,但朝方拒绝接触,而是通过瑞典方面进行间接沟通,并于本月初通过瑞典向美方传递了驱逐意向。众所周知,瑞典与朝鲜存在外交关系,代理美方在朝鲜的相关领事事宜,所以,通过瑞典与美方接触也算正常。特拉维斯·金目前已抵达韩国乌山空军基地,美方表示,其“看起来很健康,精神状态很好”。特拉维斯·金被驱逐的路径很有意思,这一点大家在韩联社等外媒以及美方官网那里可以找到,不赘言。
且不论朝美之间进行的是直接接触还是间接接触,驱逐特拉维斯·金,让他“平安回家”的美方意愿得以实现,都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所以,美方表示,会“积极看待”此事,认为该事件在当前双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对打开渠道非常重要,并再次确认了与朝鲜恢复对话的意向。
就在美方如此看待该事件之后数小时,9月28日,朝媒发布了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九次全体会议的消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情是——
  1. 朝鲜修宪,将核武力政策写入宪法,将去年9月颁布的核武力政策法令由专门法变为基本法规定。
  2. 金正恩在会议讲话中再次重申外交政策。基调与八届八中全会基本相同,即在“灵活外交”基础上,广泛深入、前瞻性地开展“积极外交”;同时,站在反帝国家前列,“同倒戈反对美国等西方霸权战略的国家进一步加强团结”。
这两件事情,看上去是给“积极看待”特拉维斯·金事件的美方泼了一瓢凉水,但细究起来看,其中应该包含更深层次的含义。将公布驱逐特拉维斯·金的时间点与最高人民会议的结束时间结合起来看,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大致就浮出了水面。
朝鲜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特拉维斯·金对美军内部的非人待遇和种族歧视很反感、对不平等的美国社会深感失望,所以选择非法入境朝鲜。按以往的历史经验看,这种人基本是会被朝鲜收留的,但这一次没有收下这个对美国社会失望的美国大兵,而是果断驱逐之。所以然者何?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多重信号的释放,即不希望这种鸡毛蒜皮的意外事件干扰朝美关系大局,也避免了因收留一个劣迹斑斑的美国兵而遭外界质疑或诟病;同时,通过瑞典与美方间接接触的方式,也公开对外显示朝美之间并无直接来往,而这一点则得到美方的背书,即“美方联系了朝方,但朝方拒绝直接回应”。这一点,在当前国际及地区局势、大国关系及地缘政治的背景下,其实是十分重要的。
朝鲜反美,当然是没问题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战争状态依然存在、朝鲜判断“半岛核战争一触即发”的背景下,高调反美是必然,但也是七十多年来未曾间断的表面文章。站在反帝国家前列,一直是朝鲜的自我定位,然而,这并非本质问题,也不是朝鲜所需要的状态。它的核心安全诉求,是结束战争状态、消除外部威胁,而实现这一核心安全诉求的核心,则是“改善朝美关系、建立新型朝美关系”。这是2018-2019年间朝美关系实现突破性进展时的朝方表述,也是迄今为止朝方最直接的表达;但随着形势变化,2021年八大时将这一表述改变为外交首要任务是“制服朝鲜革命的最大主敌美国”这样的强硬表达,但本质未变,并赋予该表达以“以强对强、以善对善”的灵活性政策;至2022年八届五中全会,因应形势变化,这一灵活性政策变成了“以强对强、正面输赢”的强硬姿态,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强对强”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正面输赢”,这与“制服”是一脉相承的,在强硬表达之下实际上也隐含着灵活性。整件事情的关键点是,不管朝鲜是否“进一步发展与传统友好国家关系”,不管朝鲜是否“将发展朝俄关系视为外交最优先领域”,但八大定下的“外交首要任务”从未改变,发展朝美关系与发展朝俄关系实际都属于外交最优先领域范畴,这个“最优先领域”就是朝鲜与大国关系领域,概念其实是宽泛的,而非特指朝俄关系;中朝关系也包括在这一领域内。
搞清楚这一点,再来看核武力政策入宪。去年,朝鲜核武力政策法令出台,实际上提高了对美要价,抓的是美国“无条件谈判”这个条件的空子,即希望美国以无条件谈判的方式接受朝鲜的拥核国家地位和拥核现状,将朝美谈判从无核化拖入以“冻核”或“核裁军”为起点的“无条件谈判”,这既是基于安全关切的现实考量,也是以美国之道还治美国之身。一年之后,核武力政策入宪,在拥核国家宪法地位基础上又加了码。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美宣示,即朝鲜的条件不可改变,你要么接受,要么继续看我做大做强。外界评论朝俄拉近是“各取所需”的看法没错,但上述这一点才是朝鲜真正的“需”,那些火箭、卫星、飞机、舰艇之类的“需”只不过是为这个真正的“需”服务的。朝俄达成了“满意的协议和共识”,但美西方的评价却是双方合作“目前还没有成为事实”。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尽管金正恩在俄罗斯对火箭、卫星、飞机、舰艇表现出极大兴趣,但实际态度可能是,“你给我当然好,不给我也没关系,重要的是美国怎么看这件事情”。这种做法,在金正恩本次在最高人民会议上“意义深远的讲话”中表露无疑——金正恩在讲话中要求“从质量和数量上快速加强核武力”,并强调“要顽强落实几何级数般地增加核武器生产,实现核打击手段的多种化,在多个军种实战部署的工作”。如何落实、资金怎么解决、核材料能否满足“几何级”生产需求,实际都是问题,但又不是问题,因为关键是话怎么说、美国怎么听。这与核武力政策入宪是一脉相承的,核心方向还是在“制服”美国,本质从未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朝鲜念兹在兹,甚至不惜将核武力政策变为国家的根本法内容,那么,朝鲜之于美国很重要吗?美国在乎朝鲜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朝鲜首先占据着一个与多个大国、强国接壤的重要地缘地位;其次他手里真的有核有导,不仅对其东亚同盟国日韩具有“大规模杀伤”的现实威胁,对美国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显性。在当前国际及地区形势背景下,在美国印太战略布局及安全诉求中,朝鲜因此成为一颗重要的棋子。
返回头来再看金正恩本次讲话中的外交政策宣示,反帝前哨、加强与反美西方国家团结、积极外交等等,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点——其一,是“灵活外交”的原则;其二,是作为“灵活外交”基础的、他在会上具体阐明却未对外公开的“现阶段对外政策”。什么是“灵活外交”?一言以蔽之,以朝鲜国家利益(朝鲜称之为“国益”)为核心的实用主义大国平衡外交。其中,高调访俄、高调发展朝俄关系这些传统友好的外交活动目前是显性的,而朝美关系则暂时是隐性的。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金正恩开始强调半岛及东北亚“新冷战”格局以及“亚洲版北约”实体的形成,表面上看起来他有建立阵营对抗打“热战”的趋势,但实际上问题的核心是“冷战”。“冷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军备竞赛条件下的阵营对抗达成的微妙安全平衡,实质是彼此“威慑”、是对峙而不战。现阶段,金正恩对面的拜登是冷战残余,也是冷战高手,美国的延伸威慑和朝鲜的核导计划是“新冷战”无疑,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最想把谁拖进这种雏形已现的阵营对抗,从而以达到各自目的。
以驱逐非法入境的美国兵对外宣示朝美无直接接触,以核武力政策入宪对外宣示朝鲜的条件不可改变,以“灵活外交”为实用主义大国平衡外交的对外政策实质,还有一个至今未有改变的、“制服”美国的外交首要任务,这样看起来,问题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即改善朝美关系、建立新型朝美关系仍然是朝鲜的外交首要方向,反美不过是一种延续七十多年的习惯动作,是用来施压示威的一种常用工具。
顺便提一句,本次最高人民会议的“组织问题”乏善可陈,更值得关心的,是国家宇宙开发局改组为国家航空宇宙技术总局。这件事情且待明天分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