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5418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土哥涅夫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在中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不说是人尽皆知吧,至少也是妇孺皆晓。它不仅把苏杭两地捧上了天,让诸如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湖州(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等江南名城恨得牙根直痒,也在人们心底烙下了苏在杭前、苏先杭后的刻板印象。
但考虑到这话出自南宋《吴郡志》,而撰写者范成大又正好是平江府吴县(今苏州市)人,所以不能不让人怀疑:“苏杭”的排序是否存着作者的私心,带着地域的偏见?
客观来说,如果这排名出现在明清时代,那么一点问题也没有。那时候的苏州正如曹雪芹所言,“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每年上缴的税粮都冠绝天下。
比如,明初洪武年间,全国一年的夏税秋粮共计2943万余石,其中苏州一府就贡献了280.9万余石,接近十分之一,比浙江一省(275.2万余石)还多。
但放在宋朝,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宋仁宗在《赐梅挚知杭州》 一诗中亲口称赞杭州是“东南第一州”。尤其到了南宋,也就是范成大撰写《吴郡志》之际,当时的首都叫作——临安。
所以自宋以降,关于苏杭谁先谁后、孰优孰劣的争论就一直没停过。相对而言,我觉得清朝苏州府秀才、塾师沈瀛的说法较为公允。嘉庆二年,朝鲜使者李德懋与沈瀛笔谈中,问及苏、杭之优劣,后者答道:“江山胜概,杭胜于苏;闾阎繁丽,苏胜于杭。”
一晃,两百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苏杭各自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又该如何给它们排序呢?
最近有个新闻,苏州升级为特大城市了。原因是国家统计局更新了全国城乡(含开发区)分类代码,苏州工业园区下辖社区的城乡代码由镇中心区(121)改为主城区(111)。由此,苏州城区人口从399万变成512.5万,成功跨过500万这道“特大城市”的门槛。
这事当然带有某种搞笑成分,想想看,苏州最发达的工业园区,过去居然属于乡镇?这就好像苏南很多县城,至今仍叫某某镇,以至于全国千强镇排名,前几位都是诸如昆山玉山镇、张家港杨舍镇这样的县城,胜之不武啊!
但同时,它也说明所谓“苏州市”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中国的“市”是一个区域概念,跟国外的city不一样,人家的city只包括城区,而中国的市不仅包括城区、乡村,还要代管很多别的城市,比如苏州市昆山市、无锡市江阴市。
为了精确划分城市规模,国家搞出了一个城区人口的概念,并依此将全国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万人)、Ⅰ型大城市(300-500万人)、Ⅱ型大城市(100-300万人)、中等城市(50-100万人)、Ⅰ型小城市(20-50万人)、Ⅱ型小城市(小于20万人)等7类。
苏州按照常住人口(1291.06万),排行长三角老二,仅次于上海。但整个苏州包含了市本级以及代管的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等4市,其中昆山还是Ⅱ型大城市,所以如果光看苏州城区人口,那就比上海、杭州、南京等差远了。
对此有些人可能不服,觉得苏州跟昆山等城区早就连到一块了,应该算一座城市。确实,但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我曾提出过的城市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的问题。
所谓行政边界,很好理解,就是城市行政区划确立的管辖边界;而自然边界则是城市生长扩张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极限范围。两者既有重叠部分,也存在差异区域。
以杭州为例,桐庐、建德、淳安当然算在行政边界的管辖范围内,但杭州城区无论如何扩张,自然边界都无法触及这些地方。又比如,海宁许村、绍兴柯桥的很多地方,都已经跟杭州城区连在一块了,理应视为杭州城市的一部分,为此前些年海宁还曾喊出“不是杭州、就在杭州”的口号。但是很抱歉,你们不在杭州的行政边界内,所以就是没法分享杭州的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
这种情况不独中国存在。在法国,巴黎周边的7个省,尤其是近郊三省(上塞纳省、塞纳-圣但尼省及瓦勒德马恩省),距离巴黎市中心都不到10公里,比北京五环到天安门还近。很多巴黎的重要地标或CBD都位于这些地区。比如被誉为“欧洲第一商务区”的拉德芳斯位于上塞纳省,而著名的凡尔赛宫则在伊夫林省。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大巴黎地区。不过就行政区划而言,它们属于法兰西岛大区,但不算巴黎市。
而在美国,最近因为移民问题,纽约五大区之一的斯塔滕岛嚷着要脱离纽约、“独立”建市。如果此决议成功实现,那么尽管两者完全是一个整体,但未来,纽约是纽约,斯塔藤岛是斯塔藤岛,切割得比苏州与昆山还要彻底。
所以我们看城市,不能只看行政边界,也不能只看自然边界,得看城市行政边界内部的自然边界。
而苏州的问题就在于,底下的县市都太强了,他们对于苏州的认同感有限,强行撤县设区势必引发激烈反弹。何况国家现在严控撤县设区和中心城市无序扩张,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苏州的行政边界不太会发生巨大改变,5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可能就是苏州城市定位的上限了。而这也是苏州与杭州最大的区别。
杭州过去其实也存在跟苏州类似的市县矛盾,最要命的就是跟萧山的关系。不同于苏州下辖各县历史上一直从属于苏州,萧山在1958年划入杭州前曾长期是绍兴的地盘。无论是方言口音、饮食习惯,都与江北的杭州主城有着很大的差异。加之改革开放初期,萧山乡镇企业发达,经济发展长期领跑整个浙江,所以老一辈萧山人往往不怎么看得上杭州。
事情的转折肇始于2001年,杭州一口气将萧山、余杭两大经济强市撤设为区。经过20多年的融合,虽然财政方面还没有完全一体化,但新一代的萧山人基本上已经都认同杭州了。而20214月的最新一轮区划调整,不仅解决了杭州原有政区大的太大、小的太小的问题,也通过将萧山余杭各自拆分、重新组合,彻底融入进杭州主城。
目前,除了西南老严州府的三个县淳安、建德、桐庐,因为距离主城实在太远,杭州已经完成了对所辖区域的全部整合,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而西南三县由于经济实力太弱,同样唯杭州主城马首是瞻。这跟苏州代管的那些县市动不动就喜欢号称“江苏昆山”“中国太仓”有很大不同。
所以尽管总人口杭州比苏州少了几十万,目前屈居长三角第三(不过很快就将超过),但杭州早就是特大城市了。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时杭州城区人口就有874万,按照目前每年一二十万的增速,五年后杭州有望成为长三角第二个超大城市。
同样的道理,苏州虽然在GDP总量上领先杭州,但就市区来看,2022年杭州市区GDP高达17618.6亿元,而苏州市区只有11221.6亿,同样是杭州大幅领先。
因此以后比较苏杭时,不能简单地说苏杭孰强孰弱,因为两者在城市性质上有很大不同。杭州是一个市,而苏州则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大中小城市的地区。拿地区与市比,无异于关公战秦琼,所以应该先说明,是苏州地区PK杭州地区,还是苏州市PK杭州市。如果是地区PK,那确实苏州经济总量更大、人口更多,但这种比较其实意义不大。就像有人说把原同属惠阳地区的深莞惠合并,将诞生GDP超越京沪、新的第一大城市。但这种“第一”有啥价值呢?
说到这里我想插一句,我们经常讲城市首位度,但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一座城市在一省之内的经济占比。但其实,一座城市内部也存在市区首位度的问题。为什么GDP总量不及苏州的南京,能拥有地跨苏皖两省的都市圈?原因就在南京完全撤县设区后,已经是一个首位度 100%的强市区。
而同样GDP不及苏州、但市区强过它的杭州,其都市圈规划最近也被爆出已获得国家批复。从公开的杭州都市圈“势力范围图”来看,它将成为继南京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之后,全国第三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成员除了本省的绍嘉湖衢,还包括安徽黄山。上个月,安徽方面甚至专门发文,“推动黄山、宣城、池州市融入杭州都市圈借力发展”,以至于有人惊呼,“豫杭”这下也要变身“徽京”了。
至于苏州,虽然也有一个苏锡常都市圈,但没有很强存在感。不仅三市之间彼此谁也不服谁,市县内部也是各自为阵,难怪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作上海都市圈的腹地,属于一片城市连绵带,却不是一个独立的都市圈。
如今,苏州市区人口超过500万,跻身特大城市之列,相信以后会有更多资源向苏州倾斜。毕竟,如今无论是地铁建设,还是落户门槛,都要看城区人口和经济规模。苏州地区经济很强,但市区首位度不够,这或许也是为啥国家一直不给苏州批一个机场的原因吧。而杭州呢,已经在规划第二机场了。
写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认为我是在挺杭贬苏。其实不是。就像当年苏杭在江山胜概、闾阎繁丽方面各有所长(沈瀛:江山胜概,杭胜于苏;闾阎繁丽,苏胜于杭)。今天在中国崛起、融入世界的进程中,苏杭同样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谁也无法替代谁。
先说杭州。从G20到这次的亚运会,过去这些年,杭州真可谓风光无限。但就全国来看,风光的不只杭州一座城市。在《从北京到杭州,亚运背后中国的变与没变》一文中我曾提到,21世纪头十年是属于四大一线城市的时代,北上广深分别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和大运会。
但是,从第二个十年起,新一线城市的国际曝光度明显提升。除了杭州,厦门举办了2017年的金砖峰会,青岛举办了2018年的上合峰会,前不久成都大运会也刚落幕。
这倒不是因为这些城市将取代北上广深,而是随着中国的日渐开放,光靠四大一线城市与世界进行链接已经不够。比如疫情期间上海一静态,中国半关门,所以需要有更多面向世界的窗口。
而在长三角,杭州无疑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窗口”。这点从萧山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就能看出。正常年份,萧山机场是除虹桥、浦东外,长三角唯一挤进全国前十的机场。
而去年,因为上海停摆,萧山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甚至超过虹桥和浦东,成为长三角第一枢纽机场。亚运会后,随着杭州国际知名度的进一步打响,相信会有更多中国元素通过杭州走向世界,同时也有更多外国人士通过杭州来到中国。
至于苏州,它的城市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苏州作为县域经济及区域均衡发展的特优生,在“大城市瘦身健体与控制规模,同时加速推动县城发展”的新形势下,其相关实践经验,具有宝贵的示范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苏州作为中国最大的三个工业城市之一(另两个是深圳和上海),和宁波、佛山、东莞等一道,肩负着制造强国、冲破国外产业链卡脖子的重任。
如果说传统时代,苏杭之争,杭胜在风景,苏胜在市井,那么新时代的苏杭之争,杭胜在窗口门户,苏则胜在工业制造。
对于国家而言,两者缺一不可,彼此之间也是合作大于竞争。毕竟回溯历史,苏杭渊源极深。很多人不知道,杭州其实脱胎于苏州,杭州的前身钱塘县最初就隶属于吴郡。直到唐代,苏杭都是接壤的,所以白居易才能一会儿杭州,一会儿苏州,写诗也是最忆是杭州,次忆是吴宫。
未来的苏杭,将作为上海的左膀右臂,共同支撑起长三角这块中国最重要的产业版图,确保中国经济屹立于世界而不倒。
  • 作者:长三角区域城市观察家、“为父亲写史”计划发起人、公众号“三土城市笔记”主理人。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tougao99999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