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为了全家人的健康着想
以后别再用塑料容器
加热食物了
今年7月,《环境科学与技术》发表了一篇研究,内容讲的是塑料容器在不同场景下,释放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具体情况。
结果显示,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塑料容器会释放400万个微塑料/每平方厘米,在所有使用场景中位居第一。
微塑料这个词,大家可能很陌生。
但事实上,随着塑料制品生产量的迅速扩大,它越来越需要引起人类的重视。
因为,它可能会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01-
这些地方居然
都有微塑料
微塑料,是一种粒径<5mm的塑料微粒目前,还有一种纳米塑料,尺寸更小,粒径在1~100nm之间。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加热会导致微塑料释放的情况,比较常见的微塑料的来源,主要有2个:
【来源1】
由人工制造的塑料微粒,主要存在于洗涤剂和个人护理用品中,添加这种塑料微粒的目的是增强洗涤能力;
【来源2】
较大塑料制品分解(紫外线、风力、海水冲刷)后产生的微小塑料。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海洋、淡水、饮用水、食物、空气中。
这就意味着,作为食物链顶端,我们的身体,也会会成为它们的“居所”。
-02-
我们身上的这些部位
测出了微塑料
① 消化系统
微塑料会以各种形式(如污水、气溶胶等),进入海洋、湖泊、土壤中。
进而被水生生物摄取进入食物链,或附着在陆地上的农作物上,最后被我们吃掉。
有研究人员发现,婴儿大便中的微塑料含量是成人的 20 倍。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在孩子喝的母乳中,也有微塑料的存在。
② 呼吸系统
微塑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被释放于空气中,继而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
有报道,即便是到偏远山区的环境空气中,都检测到微塑料。
与室外相比,室内合成纤维(包括微塑料)的浓度要高得多,主要由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合物组成。
这些塑料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很小,可以进入更深的气道和肺部。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呼吸道和肺的微塑料,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沉积和清除率(清除方式为咳嗽、细胞吞噬、淋巴系统运输
举个例子,如果清除率>沉积率,那么可能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要是沉积速率>清除率,即使肺部的颗粒浓度较低,也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③ 生殖系统 
前面所说,母亲的暴露可能成为孩子健康的决定因素,母亲在怀孕期间接触到的微塑料,或多年前储存在她体内的微塑料,会在怀孕和哺乳期间转移给她的孩子。
④ 循环系统
小的微塑料碎片,甚至能够穿过细胞膜并进入我们的循环系统。
目前,微塑料属于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所以对身体健康潜在危害的研究相对较少。
即便如此,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量减少家人和孩子接触微塑料的机会。
-04-
减少接触微塑料
你可以做这些事
虽说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但它毕竟不属于身体的一部分。
能减少接触的频率,还是要尽量减少。
 ① 用微波炉加热时,尽量不使用塑料容器。
很多常用的塑料制品不耐高温,尤其是餐具可能需要反复加热使用,再加上市面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咱们别把塑料容器,放在微波炉里加热。
 ② 平时,尽量不要用塑料容器盛装食物 
在选择餐具(特别的给孩子选)的时候,不妨避开塑料制品,不锈钢餐具、木制餐具等是不错的选择。
你可以使用如下材质的容器,替代塑料容器↓↓↓
 ③ 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杯、塑料吸管、外卖塑料盒 
咱们可以用布袋或者纸袋替代塑料袋;自带杯子、吸管等等。
另外,少点外卖,减少一次性餐具、外卖盒、吸管等塑料制品的使用;如果一定要使用塑料制品,尽量选择可降解塑料制品;
 ④ 做好垃圾分类,使垃圾分类与塑料回收再利用相辅相成。
然后和孩子一起,“节”我所能,绿色生活从我做起!
比如步行或骑自行车、把玩具放在盒子里、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塑料袋,用纸袋或布袋代替,那么这个世界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啦~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在看、分给身边的人哦~
参考资料:
[1]Assessing the Release 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from Plastic Containers and Reusable Food Pouche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57 (26): 9782 DOI: 10.1021/acs.est.3c01942[2]刘雅宣,王兰,师庆英等.微塑料的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17(03):354-365.
[3]潘燕彬,颜建龙,董少红等.微塑料对人体健康潜在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04):526-53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更新于2023年。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疗、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
授权转载:原创内容,欢迎转发,转载请留言。
往期推荐
01
发病到死亡,不超24小时!这只疫苗最好打自费的,4岁前赶紧给娃安排上
02
0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育学园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