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闻里充斥着各种新股破发的消息。美股那边,在长达一年半没有重要科技独角兽IPO之后,9月19日、20日接连上了Instacart和Klaviyo两家百亿美金级别的独角兽,双双破发,双双倒挂。尤其是Instacart,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390亿美元,目前市值只有83亿美元。
A股这边在全面注册制之下,市场生态正在发生变化。2023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累计264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约3236.5亿人民币,首日破发率为19.32%。
图片来源:摄图网
9月新股上市数量环比减36%
9月份,A股市场一共迎来21只新股上市,其中,沪市主板3只,创业板8只,科创板4只,北交所6只。月内21只新股上市,这一数据创下年内次低,环比8月33只的数量减少了36.36%。
今年以来,除了1月10只新股上市、2月24只新股上市外,3-8月上市新股数量均在30只以上。自8月底证监会宣布要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后,9月A股IPO节奏明显放缓。今年前三季度,上交所和深交所稳居全球IPO融资额排行榜冠亚军。
2023年前三季度A股新股发行数量及融资规模双双下降,新股数量减少了约12%,融资额则下降了33%。按上市板块看,创业板IPO数量领先,科创板融资额领先,且双创板块的融资额均超过主板。
今年以来A股IPO募资榜前十位名单仍与上月相同,主要因9月A股IPO新股募资额明显降低,月内最大的IPO项目盛科通信-U(688702.SH)募资总额也只有21.33亿人民币,排在年初至今IPO募资榜30名开外。
新股表现上,9月份在大市仍偏弱势、炒新热情较高的背景下,新股首日表现仍旧不俗,不过在经历8月份的火热后市场也逐渐回归理性。民生健康(301507.SZ)以及中巨芯(688549.SH)分别以227.8%和182.05%的涨幅闯进首日涨幅榜前十。
图片来源:证券之星
相关数据预测,2023年全年预计A股市场将会录得320-370只新股融资3940至4460亿元人民币,相对去年为424只新股融资5868亿元人民币。
科创板预计70-80只新股上市融资1600至1800亿元人民币,创业板以125-135只新股融资1500至1600亿元人民币随后,沪深主板预计50-70只新股融资700-900亿元人民币,北交所预计75-85只新股融资140至160亿元人民币。
新股上市破发率升高
从9月份上市新股首日表现看,首日破发率又有了升高趋势,这或也意味着炒作资金对新股的热情正在“退潮”。
目前而言,“上市即巅峰”依旧是新股市场的常态。9月上市的21只新股中,首日破发有3只,首日破发比例达到14%,环比8月6%的首日破发比例升高了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北交所6只新股中,科强股份、万德股份两只首日破发;科创板4只新股中,爱科赛博首日破发;3只主板新股和8只创业板新股首日无破发。
随着A股的深化改革,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从行政定价、市盈率定价到如今的询价定价机制,通过调整高价剔除比例、放开定价要求,加强询价报价行为监管等手段,促进了买卖双方的均衡博弈,提升了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水平。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对上市公司风险的判断,从相关监管部门转移到了市场,市场将更加理性判断上市公司的品质和定价。随着上市门槛的降低,IPO数量大幅增长,在市场资金有限的情况下,IPO破发的概率也会大幅增加。
图片来源:财经杂志
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2023年上半年的新股长期破发率分别为42.29%、30.64%,该数据均高于首日破发率。
较高的长期破发率,一方面显示,A股打新仍宜短线持有,长期持有较大可能性会亏损。另一方面显示,A股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市值有较大可能性下跌。从板块上来讲,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长期破发率依次递增。2022年,北交所股票更是以74.70%的长期破发率将整体长期破发率拉升至42.29%。
科创板企业
普遍发行市盈率较高
新股破发率较此前大幅升高的同时,新股发行的平均市盈率则出现明显下滑。2023年上半年,可统计的165只新发个股平均市盈率为43.78倍,较上年出现明显下滑。而2022年,可统计的新发个股平均市盈率为51.69倍。
在个股方面,上半年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为索辰科技,发行市盈率达到了368.92倍。排在第二的为日联科技,发行市盈率267.32倍。发行市盈率最低的为迅安科技,仅为11.29倍,远不及行业平均市盈率。作为主板企业的宝地矿业,发行市盈率也仅为14.04倍。发行市盈率高于100倍的有10家,市盈率在50倍-100倍的有31家,低于30倍的有72家。
从各板块来看,科创板企业普遍发行市盈率较高,而北交所发行市盈率较低。
图片来源:搜狗微信
今年上半年,科创板的市盈率达到了89.74倍,是所有板块中最高的。其次为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6.07倍。主板为27.96倍。最低的为北交所,仅有17.40倍。
较高的长期破发率显示,A股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市值有较大可能性下跌,意味着A股打新仍宜短线持有,长期持有较大可能性会亏损。同时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对上市公司风险的判断,从相关监管部门转移到了市场,市场将更加理性判断上市公司的品质和定价。
另一方面,更严格的监管,也在倒逼投资人去主动判断这个公司到底能不能上市,业务质地怎么样,侥幸的空间更小了。以A股散户居多的市场结构来说,如果监管筛选出真正有成长性的公司,也是在保护资本市场的参与者。
资料来源:财经杂志、活报告、SPAC境外上市IPO、投中网等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