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4800 字,时长约 6 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置顶热文推荐:

文|刘胜军
孤立中国是错误的。这将是对我们国家利益的背叛,也是对现代世界的有意误解。放弃与中国对话,就等于放弃解决全人类最重大的问题。——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
我们欧洲人不幸福、不快乐。我们的生活方式压力重重,要靠剥削别人、躁动求变、心生不足、产生破坏而得。为这一破坏而服务的效率只能导致毁灭。如果我们还鄙视东方智慧,不能从中学习,就只能走向这一结局。——英国哲学家罗素
为什么中国等国的发展让一些国家心生嫉妒?很明显,那些自认为是‘世界主人’的国家感到了不安。——巴西总统卢拉
我们完全可以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这样做,而非给彼此上课(教对方做事)。而且我发现,当我们尊重对方,双方不教彼此做事的时候,往往会达成(很好的)成果。——法国总统马克龙

文明本无优劣之分。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兴起,“西方中心论”、“西方文明优越论”开始大行其道,其巅峰之作就是美国的“灯塔”、“普世价值”观念。“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形成,主要是两个原因:‍‍
其一,随着英国率先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崛起,这种强盛延续至今。强者,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大肆推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甚至贩卖奴隶,印第安人几乎被暴力消灭,更固化了其对其他文明的轻视观念。‍‍‍‍‍‍‍‍‍‍‍‍‍‍‍‍‍‍
其二,缺乏大历史观。美国历史迄今只有区区246年,因此美国人缺乏历史的观念。此外,美国建国以来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更加深了这种自傲的情绪。但是,美国应该记住: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绵延至今的古文明,这不是偶然的。如果拉长历史的视野,美国应该对中华文明充满敬畏而非轻视。‍‍‍‍‍‍‍‍‍‍‍‍‍‍‍‍‍‍‍‍‍‍‍‍‍‍‍‍‍‍
中国近代的落后,应被视为一个短暂的阶段而非长期趋势。囿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中国(“中央王国”)逐渐走向了自我封闭,因而错过了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一旦中国打开国门,其巨大的优势就被激发出来。改革开放40年,中国就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为最好的例证。
东西方文明相互学习和借鉴,这是最为理想的格局。儒家文明是“向内看”的,注重“修身”;西方文明是“向外看”的,注重科学。
华裔设计师刘扬的《East meets West,东西相遇》
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这样才能避免落后挨打。但西方也需要学习东方文明的“仁爱文雅”。西方的强大,是源于市场经济对物质主义的无限度追求。市场竞争,不断推升人类的欲望,从短期看,是进步。但从长期看,盲目的物质主义或许是人类的灾难。如今人类面临的深刻危机,从气候变暖,到环境污染、核威胁,从本质上讲都是西方“进步主义”的必然归宿。‍‍‍‍‍‍‍‍‍‍‍‍
就此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或许为世界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如果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世界可以更加美好。如果强大的文明陷入自我优越的“执念”,亨廷顿所预言的“文明的冲突”将成为现实。西方的普世主义执念,实为21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终将导致人类的浩劫。‍‍‍‍
幸运的是,西方社会也有一批头脑情绪的智者。
01 伟大的哲学家罗素
如何不追求过度的物欲而实现幸福,这是拯救地球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此而言,西方文明应该虚心学习东方文明。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在100年前就深刻敲打西方文明的自以为是:‍‍‍‍‍‍‍
• 从一个社会受用的好东西多少是在别处作恶得到的而言,中国比我们要好。我们的富裕生活以及汲汲以求的大部分东西都是靠大范围压迫、剥削弱国而得。中国得到的、受用的东西,仅仅是靠发扬美德、费心尽力而来。
• 从人类大视角来看,因慵懒散漫在中国产生的恶,要远远小于欧美那种在全世界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所产生的恶。
• 我们欧洲人不幸福、不快乐。我们的生活方式压力重重,要靠剥削别人、躁动求变、心生不足、产生破坏而得。为这一破坏而服务的效率只能导致毁灭。如果我们的文明还鄙视东方智慧,不能从中学习,就只能走向这一结局。中国人温文尔雅,但求正义自由。他们的文明比我们高明,能让人类幸福快乐。
• 我们西方人执迷于“进步”,把“进步”当成伦理道德,掩盖我们希望促成变化的欲望。西方人坏就坏在:残忍暴戾、躁动不安、欺诈弱者、耽于物质。
• 老子认为,道的运行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恃其能,助万物成长而不宰割它们,这就是最深的“德”啊!)“有”、“恃”、“宰”既是白人国家也是白人个体孜孜以求的目标。我认为,西方人必须对这句话深思玩味。
• 在我眼中,一般中国人就算到了穷困潦倒,也比一般英国人幸福快乐。原因在于,中华民族比我们这个民族更仁厚更文雅。躁动不安、好勇斗狠,让我们不知道满足,丧失了因美而悦的能力。
• 英国的确诞生了莎士比亚、洛克、休谟以及让文学艺术熠熠生辉的人物,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比中国人高明多少。牛顿、波义耳以及继承他们科学衣钵的人,之所以让我们傲然于世,是因为他们让我们在杀戮艺术方面更游刃有余。
罗素并非西方社会的孤勇者。21世纪的今天,西方也有明白人。
02 德国哲学家普莱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
4月21日德国电视二台节目中,主持人兰茨( Markus Lanz)同哲学家普莱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就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展开了讨论。两人均认为,像德国这样的国家,不应以西方价值观对中国进行"说教"。
前不久,德国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到访北京。临行前,贝尔博克就已明确表示,中国既是德国的伙伴和竞争者,也是制度性对手。贝尔博克说:"这就是欧洲对华政策的指南针,至于指针指向什么方向,也取决于中国的发展道路。"
当被问及对贝尔博克访华的看法时,普莱希特的评论刺耳但深刻:
• 说实话,我当时就在想,让这样一个女人当外交部长,简直就是一场意外事故。正常情况下,她连去外交部当实习生的机会都不会得到。
• 让这样一位充满班干部般道德狂热的人,给一个世界强国、一个文化大国去讲解什么是西方价值观,将这个国家描绘成制度性对手,描绘冲突升级的场景。所谓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实际上是对抗性的外交政策。与其如此,还不如低调一些,只要我们的经济是成功的,中国人就会重视我们的一切。
03 巴西总统卢拉
前不久访华的巴西总统卢拉,讲了不少美国听起来很刺耳的话,凸显一个政治家的历史勇气和政治担当。与一些国家妖魔化中国不同,卢拉非常客观看待中国,只有羡慕,没有嫉妒恨:
• 五十年前,没有人相信中国可以在2023年成为现在这样的一个大国。我觉得中国最让世人钦佩的是,能够在保持意识形态和政党建设的同时,创造一种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
• 我知道贫穷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也见证过巴西工资收入比中国高、巴西经济看起来比中国强的时候,但是后来中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这是中国政治能力的体现,这是政治成熟的表现。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友好、认真、谦虚地向中国学习。我们不需要全盘照搬中国,但是也不能为了否定而否定。我们需要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是正确的。
• 为什么中国等国的发展让一些国家心生嫉妒?很明显,那些自认为是‘世界主人’的国家感到了不安。我们想对这些人说的是,我们不想比任何人更优越,我们只是渴望平等。这是大实话,这也是我们和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原因。
04 法国总统马克龙
在欧洲大国中,法国素有“独立思考”的传统。戴高乐将军是二战期间拯救法国的英雄,二战后出任法国总统。他提出了一种法国自主外交政策原则,由法国政府遵循了半世纪以上,影响深远,被称为“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强调,法兰西必须独立自主,经济、军事、外交不可过度依附于某个国家或某个群体,以备有朝一日看似友好的国家和团体做出与法国利益不合的决策时,法国不会受制于人。戴高乐曾经说:‍‍‍‍‍‍‍‍‍
• 中国不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国家,中国从根本而言是一个文明,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2019年,马克龙向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并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前不久访华时,马克龙总统也绽放出来智慧之光,他说:
• 我知道,我们法国和中国模式的差异,我们可能存在分歧……但并不是说我们有分歧,我们就不能以非常坦荡的方式去进行共同探讨、交换意见。我们完全可以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这样做,而非给彼此上课(教对方做事)。而且我发现,当我们尊重对方,双方不教彼此做事的时候,往往会达成(很好的)成果。
• 在这方面,我们(两国)大概有相同的脾气,同样深刻的认识,我们对彼此的差异和不同见解是了解的,但我们将充满尊重,充满信念、充满友谊地来进行沟通……
• 这两天里,我们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真正的友谊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05 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
4月25日,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在伦敦历史地标金融城市长官邸演讲。克莱弗利此次的演说,除了略提苏丹和乌克兰外,主要聚焦于中国。克莱弗利开头就大谈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还引用了《三国演义》名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英国外交部称,这是承认中国对全球事务的“巨大意义”。法新社指出,此乃英国自脱欧以来,重新调整其对中国的立场。克莱弗利指出
• 中国是少数几个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国家之一......在经历每一段动荡期后,中国总会重新崛起。中国历史名著《三国演义》开场是这样描述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早在他们融合成一个政体之前,中国人就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明......他们的发明——纸张、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东西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命运。
• 在过去20个世纪中,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1820年中国的GDP份额占世界三分之一,超过了美国、英国和欧洲的总和。历史正是理解这种现象的关键。
• 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人凭借着进取精神,实现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快速的经济增长,让至少8亿人脱贫。
• 我的出发点是认识到中国历史文明的深度和复杂性,因此,延伸到我们自己的(对华)政策上,我将把政策建立在这一系列前提之上。从气候变化到预防流行病,从经济动荡到核扩散等全球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解决的。放弃与中国对话,就等于放弃解决全人类最重大的问题。
• 让我宣布某种新冷战,并说我们的目标是孤立中国。很明显,这很容易,也会令人满意——但这是错误的。这将是对我们国家利益的背叛,也是对现代世界的有意误解。
• 与中国打交道“不是胆小鬼该做的事”。我们有义务让子孙后代参与进来,否则我们将无法履行维护和塑造国际秩序的职责。回避挑战将不是力量的标志,而是软弱的标志。
06 罗素的叹息
一百年前,罗素叹息说:
• 我们必须从中国学的比中国必须向我们学的东西要多。可惜,我们向中国学习的概率非常低。
• 中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完全可能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中国要追求的目标,对世界很重要。中国有了复兴精神,如果再能阻止外邦为非作歹,就有可能发展一种新文明,比世界上存在过的所有文明都优秀。如果中国在实现国内安定后,不去做强国一心只想满足物欲的活动,转而建立更有效更公平的经济制度,那么中国将在人类急需之时带去一个崭新的希望
• 我们西方人认为,欧洲对亚洲的军事优越是一种永恒的自然规律,当然不是这样。而且,我们的文明优越感也只是一场幻觉。这种偏狭短浅在我们的文化中处处可见,很容易导致政治灾难,祸及人类文明。

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历史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加入“秘境追踪企业家游学”,
携手穿越世界政治经济迷雾,
不负大美中国,
做不确定时代的明白人。
加入秘境追踪,一路追寻,大美与真知。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天俱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