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该规划草案描绘了罗湖区2035年中长期发展空间战略蓝图,积极探索罗湖区适应小地盘、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发展转型的规划治理新路径,为推动罗湖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梦注意到,罗湖提出愿景目标是:到2025年,罗湖区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成为深港深度融合发展的试验区、先行区。到2035年,罗湖区将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地、湾区枢纽典范、宜居魅力之城、可持续发展标杆。到2050年,罗湖区将全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宜居宜业全球标杆城区。
值得注意的是,罗湖在教育方面提出,高等教育用地10-15公顷高中用地约50公顷,提供不少于28000学位义务教育用地不少于132公顷,提供不少于132000学位;幼托学位数不少于44000座;满足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特殊教育学校1所。
到2035 年,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达到30%,新增居住建筑不低于420万平方米。新增供应住房中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比不小于60% 。
在交通方面,罗湖将优化深圳站、罗湖口岸功能,打造“口岸 高铁 城际 城市轨道”的国家级客运枢纽。标准建设集高铁、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罗湖北站枢纽,引导枢纽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引入深汕高铁,锚固罗湖“东进桥头堡” 的战略地位 。研究预控深汕城际铁路线位,全面融入湾区1小时交通圈。
根据规划草案,罗湖区将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中优”“东进”“南联”“北拓”的区域发展策略,并构建“两轴两带三心四片”城区开发格局,统筹划定控制线,实现罗湖全域均衡协调发展。罗湖区将形成中心功能拓展轴、深港东部创新发展轴、南部综合服务带和北部创新发展带,打造罗湖综合服务中心、清水河产业创新中心和大梧桐生态创新中,以及建设“四片”——银湖片区、布心-水贝片区、新秀片区和莲塘片区。
规划草案提出,罗湖区将大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蔡屋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笋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依托产业链集聚优势,全面提升罗湖区总部经济发展能级;积极培育科技创新集聚区,聚焦“7+1”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街区,打造低成本高包容性创新型空间;加快建设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以三大口岸片区为核心,聚焦商贸、金融、旅游等领域深度合作,打造深港跨境流量经济空间,推动现代商贸业全面升级。

《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

(2021-2035年)》(草案)公示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为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按照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罗湖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组织开展了《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前瞻描绘2035年罗湖城区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为推动罗湖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目前规划已形成草案,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现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草案公示时间为2023年4月8日-2023年5月7日,共30天。社会各界可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网址:http://pnr.sz.gov.cn/)、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网站(网址:http://pnr.sz.gov.cn/luohu/)、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发布微信公众号上查阅。相关意见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邮寄信件等方式提交。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寄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一路52号博隆大厦508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规划科
邮编:518001
(邮件标题或信封封面请注明“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附件:《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读本

《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

(2021-2035年)》(草案)公示

4月8日,《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罗湖区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原点,承载了改革开放的诸多重要事件,留下了城市发展变化的许多标志印记,是深圳四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先行者。时代在前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和深圳进入“双区”建设新阶段,罗湖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严格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依据,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前瞻科学描绘罗湖区2035年中长期发展空间战略蓝图,积极探索适应小地盘、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发展转型的规划治理新路径,为推动罗湖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提供有力支撑,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罗湖样本”!
基本现状(2020年)
本图基于标准地图绘制,所引用标准地图审图号:粤S(2018)089号
行政区范围:78.8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14.4万人
建设用地:37.68平方公里
经济规模:GDP2375亿元,人均GDP约22.5万元
规划范围:78.8平方公里,罗湖区全域国土空间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目标年为2035年,
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目标愿景
◼ 城区职能
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
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 
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规划显示,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中优”、“东 进”、“南联”、“北拓”的区域发展策略;构建 “两轴两带三心四片”的城区开发格局, 统筹划定控制线,实现罗湖全域均衡协调发展。
到2035 年,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达到30%,新增居住建筑不低于420万平方米。新增供应住房中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比不小于60% 。
教育方面,高等教育用地10-15公顷高中用地约50公顷,提供不少于28000学位义务教育用地不少于132公顷,提供不少于132000学位;幼托学位数不少于44000座;满足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特殊教育学校1所。
轨道交通方面,引入深汕高铁,锚固罗湖“东进桥头堡” 的战略地位 。研究预控深汕城际铁路线位,全面融入湾区1小时交通圈。
推动17号线、24号线、25号线等线路的规划建设,至2035年,全区轨道交通线路13条,线路总长77.6km。
目标:
到2025年,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 续发展先锋城区,成为深港深度融合发展的试验区、先行区。
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地、湾区枢纽典范、宜居魅力之城、可持续发展 标杆。
到2050年,全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宜居宜业全球标杆城区。
2035年城区规模
常住人口:110万人,管理服务人口:130万人,国土开发强度:<50%。
城区职能:
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促进人-产-城三大要素的再平衡
以城市空间创新增强对高品质人才的吸纳力、吸引力、承载力,以人的 贡献力、创新力、活力的外溢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与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从 而实现人口与产业、功能三者之间的再平衡。
优化格局
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中优”、“东 进”、“南联”、“北拓”的区域发展策略;构建 “两轴两带三心四片”的城区开发格局, 统筹划定控制线,实现罗湖全域均衡协调发展。
构建开发新格局
在深圳市“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开发格局基础上“增点扩心”
罗湖区“两轴两带三心四片”
两轴:中心功能拓展轴丨深港东部创新发展轴
两带:南部综合服务带丨北部创新发展带
三心:罗湖综合服务中心丨清水河产业创新中心丨大梧桐生态创新中心
四片:银湖片区丨布心-水贝片区丨新秀片区丨莲塘片区
明确功能分区
生态保护区:占全域国土空间28%
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自然区。
生态控制区:占全域国土空间25%
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强化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限制开发建设的自然区域。
城镇发展区:占全域国土空间47%
承载城镇集中开发建设,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科创发展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 区、公用设施集中区、战略预留区等8类二级分区。
提高居住水平:
➢ 加大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到 2035 年,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达到30%, 新增居住建筑不低于420 万平方米。
➢ 新增供应住房中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比不小于60%
➢ 多渠道供给保障性住房,重点保障青年人、创新人才、低收入 人群等群体的居住空间。
➢ 提高住房建设品质,优化城中村和旧住宅区居住环境
➢ 开展儿童友好和适老化改造,完善社区综合服务。
支持产业创新:
教育:
积极发展特色新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用地10-15公顷
全面提升高中教育服务能力,高中用地约50公顷,提供不少于28000学位
大力发展高品质基础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用地不少于132公顷,提供不少于132000学位
高质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幼托学位数不少于44000座;
满足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特殊教育学校1所。
交通: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内外通达、高效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安全韧性、 智慧高效的市政系统,增强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保证极端灾害情况下市政供应。
优化落实重大交通设施布局
完善国家级客运枢纽
 优化深圳站、罗湖口岸功能,打造“口岸 高铁 城际 城市轨道”的国家级客运枢纽。
➢ 高标准建设集高铁、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罗湖北站枢纽,引导枢纽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
扩展高铁、城际轨道网络
➢ 引入深汕高铁,锚固罗湖“东进桥头堡” 的战略地位 。
➢ 研究预控深汕城际铁路线位,全面融入湾区1小时交通圈。
优化口岸功能体系
➢ 主动对接港深“双城三圈”,升级改造罗湖口岸,推动文锦渡口岸功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口岸服务能力。
推动17号线、24号线、25号线等线路的规划建设,至2035年,全区轨道交通线路13条,线路总长77.6km。
公共服务:
公园绿地:
到2035年,全区公园面积超过1500公顷,人均公园面积不低于13.6平方米/人,实现居民开 窗见绿、五分钟入园、三十分钟进林的美好场景。
构建多样化特色公园体系
➢ 高品质的自然公园5个 ➢ 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15个 ➢ 公园绿地5分钟步行覆盖率达到99%。
拓展城区绿化空间
➢ 城市绿线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 ➢ 推动建筑屋顶绿化,建设雨水花园、都市农场等。
来源:深圳梦综合自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咚咚找房

湾区枢纽 万象罗湖

深圳罗湖2035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草案公示

近日
按照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及罗湖区政府的工作部署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
组织开展了《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
分区规划(2021-2035年)》
编制工作
描绘2035年罗湖城区发展的
空间战略蓝图
目前规划已形成草案
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现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
草案公示时间为
2023年4月8日-2023年5月7日
共30天
公众意见提交途径请见文末
草案公示如下
▽▽▽
01 树立标杆
强化湾区枢纽特色,构建万象罗湖典范
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强化潮流引领力、资源配置力和市场辐射力,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目标愿景
◼ 城区职能
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 
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 
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02 优化格局
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中优”、“东进”、“南联”、“北拓”的区域发展策略;
构建 “两轴两带三心四片”的城区开发格局,统筹划定控制线,实现罗湖全域均衡协调发展。
构建区域开放格局,带动全面均衡发展。
03 稳固生态
构筑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充分发挥绿地和水系的生态支撑作用;推进森林入城、水系联城、耕地融城,开展科学性、系统性、差异化的生态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区可持续发展。夯实自然资源本底,激发生态服务价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森林入城
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大力推进森林入城,加强森林与城市景观的联系,打造低影响、高品质的森林游憩体系。
◼ 水系联城
坚守水资源承载力底线,严格保护饮用水源,构建碧水串城、开放共享的河湖水系与湿地生态网络,提升水系与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 耕地融城
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种植用途管控”等保护要求,创新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利用模式,引导发展以都市休闲、农业科普为特色的智慧生态农业。
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系统工程
  • 山林生态系统修复
  • 河流水系生态修复
  • 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修复
  • 外来入侵物种治理
04 创新发展
创造和美人居环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科学有序供给居住空间,多手段提升居住品质,多渠道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产业用地用房结构与布局,打造经济密度高、服务水平高、创新浓度高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05 完善服务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打造设施完善、活力多元、全龄友好、高效便捷的宜居社区生活圈,建设民生幸福先锋城区。
06 提升品质
塑造城景交融风貌,彰显多元文化特色
凸显罗湖区山水人文资源特色,控制和引导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特色的关键要素;塑造系统化、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丰富文化精神。
营造特色开放的公共空间
➢ 塑造特色活力街道
➢ 打造共享开放的商业街道
➢ 营造包容活力的社区街道
➢ 建设高标准国际化街区
丰富公共空间体验
➢ 盘活边角空间与灰空间,成为都市生活新舞台
➢ 拓展公共空间复合功能,营造丰富的生活氛围
引导私有空间开放
➢ 鼓励校园空间分时共享
➢ 倡导打造开放式社区
➢ 增加就业区的共享交往空间
打造现代与历史文化共生城区
游线1
罗湖历史文
化思古环
追忆城市历史
融合现代文化 
传承与发展特区文脉
游线2
深圳改革开
放标志环
挖掘并弘扬特区改革
开放文化精神
铭记深圳改革开放历
史进程
游线3
罗湖山水文
化漫游环
融合宗教文化、自然山水等要素 
增强山水城区印象与人文感受
07 强化基础
扩大交通辐射势能,稳固市政支撑系统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内外通达、高效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安全韧性、智慧高效的市政系统,增强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保证极端灾害情况下市政供应。
08 保障实施
加强监测评估预警,完善配套政策机制
建立健全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开展年度评估与定期检讨;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加强配套政策与机制创新,保障规划实施;提出近期行动计划,指导规划稳步推进。
配套政策与机制创新
产业升级专项政策
完善全周期产业空间政策,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形成“分类出让、以房招商、以租为主、租购同权”的产业空间供应市场。
人口与功能疏解政策
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与预警机制;制定功能疏解政策,以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引导人口结构优化。

再开发政策与机制
完善再开发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再开发项目实施考核机制,探索引导和激励社会参与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的路径。
住房政策与保障机制
探索制定旧住宅区综合整治配套政策;建立存量居住空间转化为保障性住房的可行路径与实施机制。
近期行动计划
跨界融合行动
安全城市行动

幸福家园行动
蓝绿织网行动
空间增效行动
(信息来源:罗湖发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