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米粒妈,看更多教育好文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你们一直催的滋补养生专场,它终于来啦!
年纪渐长之后,米粒妈越来越能感受到养生的重要性,真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撑着不敢倒。
所以,让自己保持元气和活力,也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状态。
而食补就是其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滋补方法。
米粒妈这次给大家精挑细选了花胶、海参、燕窝、陈皮、西洋参、枸杞、冬虫夏草等等,都是润脾肺养气血的最佳好物
即食款随时随地打开一罐美滋滋,还有适合居家煲汤、泡茶的多种食材,全都是经过了我们团队的反复比对,优中选优挑出来的高端滋补品中的天花板!
滋补品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既然要吃就吃最好的
。米粒妈还给大家薅来了超值的秒杀价,赶快戳下面预约,千万别错过!
来不及看直播的姐妹们赶紧加大乔乔的微信进群,一起蹲守秒杀价!

其实姐妹们看了今天的文章,就能理解米粒妈为什么一直苦口婆心劝大家要懂得爱自己,因为保证了妈妈们的身心愉悦,才会让家更有温度。

一个全职妈妈的身上,究竟能负担多少个角色?
最近,有这么一件事让米粒妈感触很深。
在美版的某音——TiKTok上,一位全职妈妈艾莉森(Allison Roozen)发布了一条视频。
在视频中,她缓缓说道,她与高中时最好的朋友阿什莉(Ashley),因为嫁人,分别搬去了不同的州生活,忙于生活琐事,也渐渐减少了联系。
可巧合的是,她们在差不多的时间怀孕生子,两人又有了很多共同话题,关系也越来越亲近。
她们时常会约着一起出去玩,也会聚在一起分享育儿心得和自己的生活日常。
但好景不长,2020年的11月,阿什莉被一种罕见的癌症夺去了生命。
这对艾莉森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但随后,阿什莉丈夫的举动,才是让艾莉森感到特别难过却又感同身受的痛点。
艾莉森说,阿什莉去世后,他的丈夫为了维持生活质量不下降,试图让家庭像之前一样正常运转,他雇佣了一名园丁打理花园,雇佣了一名清洁工做日常保洁,另外还雇了两个保姆专门带孩子。
并且,还要时不时向父母或是邻居寻求帮助。
至于之前阿什莉提供的情绪价值,现在他已经找到了新女友来承担这份“工作”。
艾莉森悲伤地说,在闺蜜生前,这些活可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
她一直在想,闺蜜去世后,她的丈夫会雇佣多少人来“取代”她,如今亲眼见证了答案,才让她猛然惊觉,原来一个全职妈妈的工作量竟然那么大。
非洲有条谚语是这样说的: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
现在,阿什莉的家里终于有了一个“村庄”的支持来维持正常运转,可在这之前,他们只有一个妈妈。
艾莉森说,“这段视频让我意识到我的朋友去世后,她作为全职妈妈的角色到底有多重要,以及社会期望我们要做的活是多么不现实。”
这条视频迅速传播开来,评论区里引发了大量妈妈们的共鸣。
有人说“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惨痛的损失!可以试想一下,作为一个妈妈,要做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
评论里还有一位妈妈说:“我理解这位闺蜜的困境,去年夏天,我摔断了脚。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像以前那样四处走动,也就是做所有的事情,我感觉到周围一切都在缓缓崩溃,天都塌了,我相信如果妈妈们曾经生病、受伤或只是离开家里,她们一定会理解艾莉森说的这些。”
也有人现身说法,“实在太奇怪了,我们之前接受的讯息都是全职妈妈的生活多么轻松,而且全职妈妈从不会被当成一项工作,但是当你自己成为全职妈妈之后,你才知道真相。”
甚至有人猜测,会不会是家里的工作过于繁重,导致阿什莉积劳成疾,最终患病身亡。
7*24全年无休,没有假期,不能辞职,还要任劳任怨,处理所有大小杂事,如果这是一份工作,恐怕根本没有人愿意去应聘。
但,这就是全职妈妈们的日常。
可它甚至从来没有被当做是一份“工作”,没有一分钱的工资。
在有些人的眼里,全职妈妈们只不过是在家里带带孩子,偶尔干点家务活而已。
她们真正的价值似乎全都被“妈妈”两个字代替,她们的付出就成了天经地义。

曾经有个博主算过这样一笔账。
他严谨地考察了市场价格之后,给自己做全职妈妈的妻子开了一笔工资,却发现,妻子的收入比自己高多了。
我们来看看他的考察结果:
5天8小时工作制的白班保姆一个月五千;
5天24小时的全天保姆一个月要一万;
全年无休的住家保姆,一个月要一万五;
做家务+带孩子的保姆价格就要一万八了。
条件再设置高一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口语流利+兼任家庭教师,这个价格就达到两万五每个月了,并且还不一定能找得到人。
他的妻子又提出,除了做家务和带娃之外,她还要给孩子喂奶,因此一大笔奶粉钱也可以省下来,折算进她的工资里,所以她要求月薪涨到三万。
博主表示,自己可以承担买菜做饭和一部分哄睡陪玩等工作,日常的保洁就外包给定期上门的保洁阿姨,所以妻子应该相应地扣除一部分薪水。
最终,两人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友好协商,敲定了妻子的月薪是两万二。
而他自己的工资,则是每个月给妻子发完薪水之后剩下的部分。
这么算下来才发现,妻子的工资比自己高多了。
博主通过给妻子“开工资”的方式,把妻子对家庭的贡献量化出来,也证明了全职妈妈对家庭的贡献,和她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
但像这位博主一样,能认同妻子的付出和价值的,并不多见。
这也是最让人心寒的地方,妈妈们的付出,通常不被看见。
短视频平台上,甚至有很多孩子数落妈妈,天天在家什么也不干,光知道花钱。
来自孩子的轻视,往往最残酷。
一位远嫁的妈妈,为了照顾一对儿女,辞职做了家庭主妇。
在她的视频中,每天的日常不是忙着打扫被两个孩子弄乱的房间,就是手忙脚乱地照料着磕了碰了哭了的俩娃,还要抽空去菜场买菜,张罗一大家子的饭菜。
有一天,她的丈夫下班回家早了一点,累到不行的她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叮嘱老公把洗衣机里已经洗好的衣服晾一下,她就去休息了。
可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却跑去跟爸爸抱怨,爸爸上班,妈妈又不上班,竟然还叫爸爸帮她拿东西、倒水、弄热水袋……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妈妈真懒。
这位妈妈很心寒,就问儿子,为什么要跟爸爸说妈妈很懒?平时妈妈没有干活吗?
儿子毫不在意地说,对啊。
一边说着,一边还在吃着妈妈精心准备的饭菜。
妈妈气愤地问“那你嘴里的鸡翅是哪来的?”
结果儿子脱口而出,是花爸爸上班赚的钱买来的啊。
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去菜场采购回家,再洗净、腌制、煮熟,把它端上餐桌的,是妈妈。
即使是家住故宫边,红极一时的晴格格,也被儿子公开羞辱过。
《还珠格格》里晴格格的饰演者W艳,在事业刚开始腾飞的时候就选择嫁进帝都豪门,安家之处与故宫比邻,引来不少人艳羡的目光。
但W艳的婚后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豪门大院里,演员出身却放弃事业的她,几乎得不到任何尊重。
甚至连她怀胎十月生下的儿子,也把她当作“佣人”一般的存在。
W艳曾带儿子球球参加过一档亲子节目,球球一露面,就一副“豪门少爷”的做派。
和妈妈相处时,他不但对妈妈颐指气使、把妈妈的温声软语当成耳旁风,一个气恼还直接给了妈妈一巴掌。
在球球看来,妈妈“只会花钱”,一天能花掉爸爸赚的一半。
甚至在另外一个节目里说妈妈摔倒都不会理,主持人问他妈妈是否会打你的时候,他脱口而出:“我会打她。”
W艳在一旁脸色尴尬,却无从反驳。这样的场面,看得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亲生儿子,怎么能对妈妈有这么大的恶意?这还是上节目,要是私下里,还真不知道会不会更恶劣。
但对妈妈如此不敬的他,描述起爸爸来却满脸憧憬。

“爸爸一天赚十几万。”
“妈妈一给一千,爸爸一给两三万,妈妈没有爸爸大气。”
很显然,与在家陪伴和照顾他、对他呵护备至的妈妈相比,他只崇拜那个呼风唤雨、出手阔绰的爸爸。
孩子的态度,很能看出W艳在家里的处境。

这让米粒妈想起前几天跟大家分享过的另一篇文章《妈妈突然晕倒,3个孩子无动于衷:孩子为何不懂“心疼”父母?
妈妈身体不适,仍然坚持给一家人张罗了一桌饭菜,但她晕倒在地,孩子却漠不关心。
多少家庭里,闪现着相似的画面。
我们周围,有很多职场妈妈,为了追求事业,放弃很多亲子时光,不被孩子接受,不被家人理解,可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被领导认可,所有升职加薪学习晋升的机会,都败给能力平平的男同事;
有很多全职妈妈,每天被孩子的吃喝拉撒填满,吃饭睡觉都是奢侈,忙到完全失去自我,却被老公吐槽家务都干不好,被公婆嫌弃不赚钱……
他们眼中,只看得到妈妈的不精致、不努力,什么都做不好,只会刷手机,却未曾想到,那已经是她们忙碌生活的缝隙里,最简单的放松方式了。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是操持一家人的琐碎生活,才把妈妈消磨成了现在的样子。
所以米粒妈常常会写文章告诉姐妹们,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注意力首先要放在自己身上,要好好爱自己。
要有自己的生活,别把所有的活都揽在身上,别肉眼可见地落得不讨好了,还要白吃苦力。
该求助的时候就求助,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毕竟妈妈快乐了,家里才会有温度。
点个赞+在看,愿我们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

作者简介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著有《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图书畅销榜!《我是大女主》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
有没有米粉和我一样,对每次三宅*生新出的衣服都欲罢不能!咱们已经团光了3000+啦!这次三宅同厂同款夏季新品美出新高度啦
还有已团2000+的欧时力旗下的Victoria&Vera的新中式旗袍/衬衫/半身裙/T恤,商场近千元的衣服,在米粒妈这儿一百多块就能拿下!
鞋子也给你们搭配好啦~美国🇺🇸奢牌St*art Weitzman的同款、意大利🇮🇹奢牌MARN*同款,逆天清仓,低至0.6折就能到手!
PS:米粒妈特意让技术小哥哥做了一个小程序,每天来这里打卡,连续签到打卡可以获得米粒妈为大家准备的小礼物:
无门槛优惠券(米粒妈商城可以使用)+福袋大礼包(米粒妈自掏腰包给你们安排的福利盲盒,包括小棕瓶,refa美容仪 、还有日用品、畅销书等等
操作简单,在小程序里签到,按照操作上传截图即可。记得每天来看文章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