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研讨课修改而来。本次推送的主要内容是异化的西哲传统,随后会在此号推送它的后两部分——马克思对于异化论的发展以及卢卡奇建立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建立的物化理论。

子罕言:
大家好,相信大家在看到这两个词的时候,心里都是有点发怵的。因为他们的确都不是很常用。在汉语语境里,异化这个词基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准备这个也是比较费劲的,但我这两个概念在现代西方的文化和哲学理论中非常重要。大家听完就会更好的理解我们之后会讲解的一些概念。所以就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在西方的主要的哲学语境中异化和物化这两个词的由变和它们本身的内涵。
我们今天的内容主要分成这三块儿,我会来带大家梳理一下异化的哲学传统,主要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另外呢是在现代语境下,马克思对于异化论的发展以及卢卡奇建立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建立的物化理论。卢卡奇的思想资源很大一部分也来自韦伯,即我们上节课(理性主义:韦伯、合理化和现代国家)讲过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后面这两块儿会由无套裤汉同志来给大家讲解from无套裤汉:我也不是特别擅长
西方哲学中的异化
我呢,主要讲的就是异化(ALIENATION。大家看异化的这个词也就是ALIENATION,大家知道ALIEN是什么意思吗?外星对吧,意思包括外星人,外国的,不同的。它还有两个意思非常重要,一个是让渡,一个是转让。 ALIENATION呢就是ALIEN的名词形式。这个词还有一个神奇的意思,就是有一个著名的科幻电影叫异形,它的英文名也叫ALIEN。所以呢我就想用这样一个不太恰当的办法让大家了解一下ALIEN这个词在英文里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用法。
电影ALIEN中的宿主/异形
这是一个异形中的女性角色,异形把卵产在这个人的身体内部,等它成长到一定程度,这个异形就会从她的胸口蹦的一下钻出来,变成了这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会支配和伤害它的宿主。所以在我们这里,我们把异化主要定义为主体也就是一个个人,再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就是他的对面对他支配的这么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个本体,这个呢就是我们的本体创造的一些概念,这个概念呢它凌驾于我们的本体之上了,就叫做异化。举一个例子来讲,就是说我们有钱嘛,我们知道了这个金钱它是用来交换买东西的,是要满足我们的身体需求。但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赚了一辈子钱,赚的钱已经自己一辈子也花不完了但还依然在赚钱。在这里钱这个概念已经失去了它本来为主体服务的这个功能,而成了另一种支配主体的外在的东西。这个就是很典型的异化,实际呢跟异形这个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嗯所以呢我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下异化这个词在西方语境中的流变。因为中文里实际上原来是没有这个词的,想了解它就必须深入到西方哲学的传统中去,去研究这个词从头到尾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变化。所以异化这个词最早在西方的文献中出现是一个古希腊的词,那个词我不会读,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
柏拉图(PlatoΠλατών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理想国》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哲学著作,在《理想国》里柏拉图把它的用法用为一种宗教活动的状态。大家想一下什么叫宗教活动,宗教活动是我这个人拜一个神嘛,我拜神的时候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虔敬。进入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去拜神,这个状态和平常的状态是不同的,平常的是一种随意的随和的状态。但是在宗教活动中我要变的更加的严肃认真一些。柏拉图的用法就是,这个虔敬的状态被称为异化,是不同于正常状态的。
所以大家就可以看到,异化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和宗教存在着一些关系,在后面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关系从头到尾会有一些保留的痕迹。然后呢就进入了中世纪,在中世纪也有一位很著名的思想家使用了异化,他叫奥古斯丁。 
·奥勒留·奥古斯丁 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
奥古斯丁是一位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大概是三四世纪的人。他实际上是继承了古希腊的古典哲学然后并向中世纪的西方哲学做了一个中介性的人物。他之后的中世纪一直是把奥古斯丁作为一个圣人来看待的。他在这里使用异化这个词就更具有神学特点了。第一个用法是,大家可能读过圣经,了解一点宗教,第一个用法是圣子从天父那里抛弃自己神的身份来到人间为人间来赎罪,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放弃了自己的神性来取得人性。这样的一个过程被称为神圣放弃。在用动词描述的时候就是异化。另外一个用法和它正好相反,是我们每一个凡人,凡人按照宗教的说法本性是恶劣的,是有原罪的。但是呢我们可以通过宗教活动,通过信仰上帝来抛弃自己的人格来获得一个神的恩典,这样一种从人到神的过程也被称为异化。所以说总结一下:在奥古斯丁那里,异化就是神和人的一种换位。我本来一个人,我却能够转换成一种跟我不同的神的位置上去。这是一种对于我个人的疏离,对于人本身的一个疏离,取得一个外在的形象。这个就是奥古斯丁的异化,它跟后面的异化有很大的联系,这个概念变得更加抽象化。
下面是进入了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是人本主义是社会契约,社会契约呢我之前讲过虽然讲的不太好,它最早呢应该说是被霍布斯的理论所概括的。
托马斯·霍布斯 Thomas Hobbes
霍布斯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基石在于人本性是恶的,必须要通过外在的强制来维持一个秩序,人虽然本性是恶的,但每个人都不想要被人杀死暴毙街头,所以人们就必须要建立一个机构一个国家来管理每个人。让每个人都不会被别人随便地在街上被杀死,来保护每个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这就要建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霍布斯用了一个神话中的海怪来比喻叫做利维坦,它是一个怪物,拥有很强的力量。霍布斯说,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必须把自己全部的自然权利无条件的让渡给国家。原来的自然状态也就是我和他(指无套裤汉)在没有国家的情况下,我杀他也不犯法,他杀我也不犯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害怕被对方杀死,所以我们都让渡了我们杀对方的权利,来获得了一个不被对方杀的权利。只有国家有权利杀死一个人,这就是让渡自然权利。在这里霍布斯的异化是指我们把每个人的自然权利无条件让渡给国家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异化,为什么称为异化呢,是因为我的权利脱离我自己成为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源自于我却不受我的控制,这是他用异化的这个语境。
霍布斯后来受到了别人的反对,比如一个很著名的思想家,卢梭
-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卢梭和他正好相反,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说,在人没有建立社会的时候,我们住在大森林里,那个时候物资充沛,任何人是没有交流的也不需要杀伤对方来生存。我们获得了比我们今天所需更多的东西我们就扔在地上就明天再来拿,也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这个时候人没有互相伤害的理由,我不可能说我见到他(仍旧事指无套裤汉我随便的就去伤害他。那么这种恶是怎么来的呢?是有一天有一个人,按照卢梭非常具有假设性的一个猜想,有一个人突然发现我今天吃剩下这半个苹果,把它放在那里设一个篱笆,按照原文的比喻,建立一个篱笆然后把它框起来,说这个地方是我的,你们每个人都不能来拿。这就是私有财产。这个时候呢我们就不在自然状态了。我们都让渡了自己去抢夺其他人财产的权利,来获得自己保有自己财产的权利。这也被卢梭称为异化。但是呢卢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思想认为,就是说这种异化产生什么后果,过去我想吃什么东西我需要去改造自然,现在我可以直接去抢你的,我获得了一个积累这样的一个过程,等我的私有财产,逐渐的私有财产越来越多,后来变成高楼大厦变成小轿车。欲望开始无限的增长就有了贫富差距,这个时候人性就有了恶,人原来在大森林里那种自由漫步的善良本来就被消灭了。过度的技术发展可能会毁灭人类的本性,过度的异化可能会毁灭人类的本性,所以他写了一本《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本书的中心观点就是人类的不平等来自于什么?来自于私有财产,私有财产会激发人的欲望,人的欲望过多久会吞噬自我产生一种恶。
不过对这些人异化都不是他们的中心观点,他们只是在阐释理论的时候带了异化这个词。但是从黑格尔开始,德意志古典哲学的一个集大成者,异化成为了一个中心概念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黑格尔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哲学提升到了一个更抽象化更能研究一个人的认识过程和意识发展过程的这么一个地位上。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叫做意识和对象的否定之再否定关系,这个听起来非常恐怖,我给大家试图用简单明了的方法来讲一下。我们有一个意识对不对,但是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早上我们起来眼睛也听不到了,耳朵也听不到了,鼻子也闻不到了,嘴也尝不到了也没有触觉了,你还有没有意识?能不能想象?我们肯定会说,即使没有这些感觉器官,人是依然有意识的。我们会发现,我们虽然有意识但我们的意识没有对象。我没有办法想象到任何东西因为我没有见过任何东西。我没有办法建立一个我是人的观念,因为我没有见过不是我的东西。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意识是一个空洞的状态。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跟我相对的你是谁,因为我没见过你。所以意识要有一个对象,要经历一个投影到对象上的过程。比如说我今天看到他(无套裤汉)他和我是不同的东西,他就是一个对象。一般情况下这个对象是一个物品,比如说是一个手机。我看到它我知道它是一个手机,我的意识投影在这个手机上,这个手机在我意识中我能感受到它,我的意识外化成它,这个时候它其实就是我的意识,是我的意识的形式。但是呢,仅仅把我的意识外化出来有一个形式是不够的。这样的话你的意识就会无限的扩展,你就没有我这个概念了。人的意识都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我也不懂,就是我们都有一个自我意识。这个自我的意识是你消灭不掉的。所以即使你外化出一个物,你也要相对这个物建立一个我。这时候就成了另一个概念叫做复归。复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里是一个物,我想用它这个物做一个界定,这个手机它和电脑一样都是电子产品,但不一样在于它比较小,这时候我在我思维中的一个抽象概念给它取了一个位置。这个时候手机虽然还是手机但它已经是我思维中的一部分了,被我认识了,被我概念化了,因此我的意识依然是统一的,它也是我的意识。这个时候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每个物都是在和别的物的关系中被界定的,而我的意识也是在不断认识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否则的话就是刚才所说的,我把我仍到一个太空里,周围都是黑的,或者想象一下你被关在小黑屋里长达十年是一个什么感受。你没法和别的事物建立联系会使你非常的孤独和苦恼。所以我们说自我在和物的关系中取得了存在感。建立在这个之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叫做主奴辩证法。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不能光认识物,我们要把那种对于物的认识转移转移过来认识我们自己,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把每一个人框定到一个框架里,框定到我们的认识里,意识里,用来保证我自己的同一性。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来模拟一下这个过程的发生的整个的一个顺序。首先,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个自由的意识。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事情,我们跟物没有接触。我们是一个婴儿。但是呢,现实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两个意识发生了一个关系。比如我见到了你,这个时候我发现对方跟我一样,也是个自由意识。我们按理是平等的。但是这个时候就出来了一个问题,就是自由意识本质上是自由的,不能被框定到一个框架里。不论我给它框定一个什么概念,它都可以变化。比方说我框定无套裤汉同志是一个文明人,但是有一个他由于受到了廖瓦同志的影响,变得野蛮了。这个时候它跟我的意识是不相符的,所以我就必须想办法把他控制住,不让他变成一个野蛮人,让他回到我对他下的定义里面去,干我意识中他应该干的事情。这个时候我的认识就统一了。我的意识可以把握所有人,但是别人不能控制我。这个时候我就有了存在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会自然的去剥削对方的自由意志。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个胜利者。比如我是这个斗争中的胜利者,我把他(指无套裤汉)的意识剥夺了,让他成为了我的奴隶,让他干我想让他干的事情。这个时候我就是他的主人,他为了我的意志而活着,他为了执行我的意志而劳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这个过程中他为了我的意识而服务,但是他是跟物发生关系的(因为他劳动),他是可以在改造物的过程中把物纳入到他的意识里面去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依然能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同样的,我是一个主人,但是反过来我并不从事劳动,我怎么存在完全取决于他给我提供什么东西,所以我虽然是主人但我也被他所支配。我无法直接去劳动,在改造物的过程中取得我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本质上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不再自由了,都是被他人所支配的。(无套裤汉)被我所支配,而我也被他的产品所支配,离开他对我的服从我是没有办法生存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双方都被异化了。好了,我的这部分就讲完了,讲的不好,但是不影响大家听无套裤汉同志讲后面马克思和卢卡奇的物化部分。现在交给他。
#后两部分将随后推于本号上

讲述/子罕言 无套裤汉
整理/缪瓦 子罕言 无套裤汉
校对 排版/市民小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