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实
曹子实,1847年出生在晚清道光年间一个富庶的地方,这个地方原来叫作浙江省嘉兴府秀水县,如今改为浙江省嘉兴市。曹子实家境贫穷,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十一岁那年他跟随小伙伴流浪到上海街头乞讨时,被正在上海的美国基督教传教士蓝柏夫妇收养,这对夫妇给他吃让他住,教他吟诵《sheng经》,教他学会感恩。
从此,曹子实的生活,有了一种信仰,权把蓝柏夫妇的教会当成了家。
蓝柏夫妇将曹子实收为养子,并将他带回了美国。在美国,曹子实接受了基du教的洗礼,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du教徒,还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
1869年,靠在船上以打工抵船票的方式,曹子实从美国回到了中国。美国时,他是11岁的少年,归来,已经成年。
曹子实在十全街租房设布道处,第二年,开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苏州最早的教会学校——存养书院,这间书院于1884年搬到天赐庄,更名为博习书院,1900年,博习书院又成了东吴大学。
1887年,曹子实离开了存养书院,与蓝柏的儿子蓝华德在天赐庄开办诊所,这间诊所在1893年的时候更名为苏州博习医院。
这位父母早逝,孤苦无依的中国人,在苏州成功地创办了第一所教会学校,使之成为了东吴大学最初的发轫地。
曹子实婚后生育一女二男,女儿曹芳芸,长子曹雷庚,次子曹云祥。
曹云祥
他是孤儿之子,却得慈禧青睐,与宋庆龄、宋美龄两姐妹同行留美,成为耶鲁的辩论高手,哈佛最早的MBA;本是叱咤风云的外交官,却于清华学生“三赶校长”之际,临危受命,空降清华。他就是清华大学功不可没的奠基人曹云祥。
曹云祥生于1881年,1900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留校任助教,曾在江苏、浙江任过中学校长,1907年公费赴美留学,1914年获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学硕士学位,
又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进行研究,不久出任中国驻英使馆秘书,1919年任职北洋政府外交部,1921年任中国驻丹麦使馆一等秘书,同年回国任外交部秘书兼清华学校董事会董事。
1924年5月至1928年1月任清华大学第五任校长。曹云祥任期校长5年多,实现了将清华由一个中等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
1925年,曹云祥宣布组建“大学部”,招收清华历史上第一批大学本科生。他要求大学部创建中文系、社会学系、政治系、物理系,为清华升格正式大学,打好地基。
同时他主持办起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延致通儒,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大大提高了清华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曹云祥为清华大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一位校长,被誉为“清华之父”。
1937年2月8日,曹云祥因心脏病发作在上海猝逝,享年56岁,清华师生为其举行了哀悼会。
END
往期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