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都这么恨孩子了吗?
公司主编妈妈很无奈的说起这几天发生的一件事~
她家2岁的小娃,连续两晚半夜3点突然大哭起来,怎么哄也哄不住。怕吵到邻居,娃爸第一时间就把家里所有的门窗关严实了。但其实也没啥用,深圳城中村嘛,楼距近,隔音效果很一般。
幸好娃哭闹20分钟左右后,就逐渐安静下来睡着了。第二天她网上问诊,医生回复可能是孩子肠道发育不完善,肠道痉挛引起的哭闹,没有其它身体异常可以先观察。
哪知道,当晚娃又像前一晚那样,大哭起来。但这次邻里抗议了,隔壁楼有个男的生气大吼:
“三更半夜的不睡觉,烦不烦?天天哭天天哭。”
“管管孩子可以吗?别影响别人休息!”
面对不友好的指责,妈妈有点不知所措,既心急难受,又非常不理解。
她说,他们那里经常有一些男的,晚上喝酒打牌聊大天到半夜三四点,从来没见人站出来阻止半句,但没想到,偏偏对一个半夜不舒服哭闹的幼儿,有人存在这么大的敌意。
所谓的厌童是怎样一回事?
开学了,但这个暑假估计很多妈妈都笼罩在一股“厌童”风气中,不太愉快。
回顾暑假两个月,“高铁上乘客和带孩子家长的冲突”、“带男童上女厕所”、“小男孩在室外拉臭臭被骂没素质”、“女子爆料试衣被3岁男童趴地偷窥”等新闻屡屡登上热搜。
打开评论区,更是充斥各种阴阳怪气的厌童言论,乍一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吐槽孩子了,而是一群没有同理心、共情能力的键盘侠,对孩子喊打喊杀喊切,还有一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吃瓜群众,跟随着点赞附和作恶,从众效应让很多父母不敢发声,结果这股厌童情绪,越演越烈,越带越偏。
女作家苏小懒7月份带孩子坐高铁,在还没走进车厢时,乘务员就提醒她“管好自己的孩子”。
上车后,她的孩子在安静画画,又被乘务员提醒了一次。不止是她,车厢内所有带孩子的家庭都被提醒了。她把事件分享微博后,立马冲上热搜,有家长表示自己也遭遇过这种歧视。
但评论区更多的是网暴她,从骂她矫情、玻璃心、坏,进而上升到人身攻击,羞辱她离婚、单亲、太子妈不幸福。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社会开始魔怔到,“有孩子就是原罪”“有孩子就会打搅到别人”,只要孩子有点小动作,不管是几个月还是两三岁,立马变成“熊孩子”;家长哄不好孩子,秒变熊家长。
为什么专攻击孩子和妈妈?
无视高铁上大嗓门聊天、打电话的成年人;
不敢指责公共场合外放抖音、脱鞋抠脚、扯着嗓子嗷嗷叫的成年人;
没人阻止随地吐痰、在墙角尿尿的、放任到处小便大便的狗狗的成年人;
却偏偏指责一个连尿尿都难以控制的小孩子?
说白了,“厌童”情绪反应出人性“欺软怕硬”的心理,制止一个成年人是有风险的,有可能会发生冲突矛盾,可能会挨打!
但制止孩子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尤其面对一个妈妈带着孩子的弱势群体,厌童侠可以盛气凌人的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冷漠批判,甚至拍视频发到网上实施霸凌,是不需要付出成本的。
不信,换一个彪形大汉带孩子的来试试?这些人秒变怂包!
其实真正的熊孩子家长根本不会在乎别人的指责,他们脸皮厚得很!那些恶毒的咒骂和指责,只会给本身有素质,害怕打扰到大家的普通妈妈造成心理压力。
别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很多人说,“我不是厌童,我喜欢乖巧听话可爱的孩子,不喜欢熊孩子。”
就算没有养育过孩子,但每个人都是从婴儿和孩童时期,一步一步长大的,扪心自问,自己小时候能做到乖巧听话,人见人爱吗?如果不能,凭什么用这种标准要求现在的孩子?
孩子不是千篇一律编好程序的机器娃娃,可以一键启动,一键静音。有些孩子可能是天使宝宝,不需要妈妈怎么操心。但更多的孩子,尤其是0-3岁的孩子,天生难带,高需求。
他们没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生病了、不舒服了、困了、饿了尿了、害怕狭窄密闭的空间,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发脾气、哭闹、大叫的方式表现,这都是正常的行为,并不是孩子熊。
我坐飞机遇到过,飞机还没滑行就开始哭,哭了整整一个小时,嗓子都哭沙哑的宝宝;也遇到过全程没哭,超乎预料乖巧的宝宝。那个哭的宝宝,是妈妈没哄吗?
并不是,他的妈妈全程努力安抚,空姐不允许站起来哄,她急得满头大汗,但孩子就是一直哭一直哭,虽然大家都很烦躁,但看到这种情况,没人说什么。
人类幼崽也是一种不可预测的生物,可能这次出行很天使,下次出行小恶魔,会不会哭闹全凭运气,妈妈也根本没办法去控制。
孩子不懂事,家长也不懂事吗?
很多高铁不断有语音播报,叫妈妈去车厢处安抚哭闹的婴幼儿,不要打搅到别人。不知道制定这些规则的人,是不是都是男性?
不然怎么可能,让一个身心疲惫的妈妈抱着一个哭闹的孩子,去一个不安全的地方安抚孩子?(车厢连接处晃动大,没有着力支撑点,接开水的、上厕所的,人来人往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碰到摔倒或烫伤)
还有些人说,“带孩子怎么不买商务座”“有孩子为什么不自己开车出行?”“爸爸是死了吗?为什么不让爸爸带男孩去上厕所?”“孩子闹就别带孩子出门。”
问这话,像不像别人质疑你“为什么不去清华北大?”有能力、有实力,谁不想有更好的选择,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经济条件的、爸爸时刻都能陪在身边,大部分都是妈妈独自带娃出行的,独自面对一切困难。
再说了,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本来就是服务于所有人的,为什么带孩子就要被区别对待?剥夺他们使用的权利。
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听指令、守规矩的品质,是要在与人相处、与社会接触,才能一步步慢慢习得的。
大家也别怼天怼地的说啥“我不是你爸妈,没义务惯着你”,别忘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从前你在婴儿时期、孩童时期,身边所有的人都包容着你,给你善意。
在你哭闹不停时,周围的人热心地出谋划策的,给你糖果,逗你笑,帮忙安抚的;
妈妈一个人带你大包小包去外婆家,坐火车时热心人帮忙放置行李的;
你小时候生病半夜大哭,妈妈心怀歉意,左邻右舍一句“没事,谁家没孩子”;
当你在外面没忍住尿裤子拉粑粑,妈妈一脸窘迫,没人没责怪,反而有好心的人递出纸巾;
你不小心打碎邻居的窗户,碰倒别人的热水,对方首先关心你有没有受伤;
小时候你坐公交叽叽喳喳说一路,是被允许和包容的,不是魔怔到一点声音都不能有的;
过马路的时候,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叔叔阿姨嘱咐一句,孩子小心,注意安全;
我们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充满正能量和积极的,对孩子充满包容和善意的,而不是被那种病态的厌童情绪侵占和污染,让厌童的风气越演越烈。
没有个体能独立在社会生活的,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妈妈时刻都在管好孩子
作为妈妈,我们深知带孩子出行,孩子闹腾会打搅到大家,不用别人指责,自己就很大压力,如履薄冰,处处谨小慎微了。
我们会准备好所有平时不给孩子吃的零食、不给玩的手机IPAD、各种玩具、绘本、绘画、耳机,出门前也会各种“洗脑”孩子,你是个乖宝宝、你今天肯定会表现特别棒,强调各种公共礼仪,尽力去让孩子维持平和情绪,不给别人带来麻烦。
带娃外出时,饿了能很快找到母婴室、有热水冲奶粉、有安静的地方哄娃睡觉、有第三方卫生间;孩子哭闹了周围的人能给予一点理解和包容,带娃乘车收到的提醒是“请照顾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发生危险”而不是“请看管好自己的孩子避免打搅到别人”,真的能让老母亲打心底感到温暖和善意。
不可否认,确实会有一些懂事但调皮的大童过分吵闹而家长纵容不管的,但这种真的是极少数,不能因为个别例子,就把所有的孩子当成熊孩子,心生厌恶。
那些抨击男幼童去女厕所、爆料3岁男童趴地偷窥的,能理解部分年轻姑娘,对男性基本盘失望,不婚不育,但是否可以不把这种讨厌成年男性的情绪,转到低幼男童身上。
一个社会对儿童等弱势群里的态度,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如果连一个孩子都不能容忍,还能容忍什么呢?
-广告-
茵茵小福利:
评论区里抽取1名读者包邮赠送积木盲盒一盒~(截止到:9月8日中午12点)
我是echo小茵茵,知名母婴育儿博主,亲子漫画师,家有7岁萌宝,会画画、会带娃、爱分享,全网有超过100万妈妈关注。
往期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