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当气候战略被提及的时候,更多的讨论是如何减缓气候变化。确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但是,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如何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和韧性(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却并没有被同等重视。
适应性提升需要在发展模式、城市管理上根本转型,以适应气候变化对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城市和企业提升发展韧性的过程,以更好应对极端天气所带来的风险和破坏,最终实现城市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繁荣。对于中等和低收入国家来说,发展资源有限,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提升气候变化适应性尤为重要。11月6日,埃及将举办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重点讨论适应和抵御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努力的重要性。BCG作为大会的唯一咨询伙伴,将针对话题贡献思考和发展建议。
适应气候变化,增强气候韧性:
构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阵线
近年来,世界各地热浪、洪水、森林火灾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显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和生态后果。在气候变化面前,所有国家都是受害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无法置身事外。2022年,如同欧洲和美国一样,中国也经历了一系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1
根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
从强度、影响、规模和持续时间来看,今年6月至8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高温天气是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影响最严重的一次。同时,长江流域的许多省份经历了极端干旱天气,一些地方的降水量较往年水平减少了80%。
2
中国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
仅此次干旱就使得55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高达27亿元。相较之下,我国北方省份降雨量普遍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尤其是辽宁、甘肃、黑龙江、四川等省份,深受洪涝灾害的影响。
气候学家认为,今年夏天的种种反常现象并非十年一遇的“黑天鹅”事件,而是未来的提前预演。对此,社会各界需要采取紧急行动。目前,虽然各国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但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中短期来看,即便最乐观的情景下,全球各个国家、经济体和生态系统面临的气候风险只会愈发严峻。
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气候领导人都亟需在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迅速行动,以切实可行的战略和规划适应气候变化、增强气候韧性,有效应对气候风险。 
我们为适应气候变化、增强气候韧性的努力将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社会与经济造成的影响复杂且难以预测,气候变化将造成多种灾害叠加,也因不同地区、社会、文化、自然和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气因而,决策者往往难以直观选出最优的应对方案。  
我们需要结合气候变化在各个维度的影响,通盘考虑,选择最适合当地情况的适应气候变化、增强气候韧性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其中,基于可得数据进行深度数据分析,将是识别更优解决方案的关键能力。首先,我们需要综合评估气候风险和脆弱性,量化“不采取任何行动情景下”将产生的损失。例如,如果对气候问题不闻不问,将有多少人受到影响?可能造成多少GDP损失?生物多样性会有何种损失? 
作为决策者,只有充分了解气候变化对当地居民、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影响,才能识别并优先推进正确的应对方案、最优配置资源、并有的放矢地开展能力建设。这种基于数据和事实的严谨方法,也将为增强气候韧性的核心举措和项目可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投资逻辑,助力获得关键的资金支持。 
实践案例
BCG为东南亚某国制定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方案》,助力其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风险。该国人口众多、各类岛屿和沿海社区星罗棋布,提升居民及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是其头等要务。其中,该国某沿海地区更面临相互交织的多重气候风险:
  • 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
  • 极端天气事件和风暴潮频发
  • 海岸线过度开发导致地面沉降
  • 大量贫困人口聚居地势低洼地区
我们基于该国政府已有数据,通过先进分析技术建模,模拟了未来数十年气候变化对该地的影响。通过具体到每平方公里乃至30x30米的矩阵区域分析,我们勾勒出了在五大场景下气候变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
  • 社会影响:
    (1)海平面永久上升对人口的影响,包括识别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和区域。
    (2)对重要基础设施的影响,包括医院、学校及其他公共设施。
  • 经济影响:
    (3)对区域内主要经济部门的影响(如农业、林业等)。
    (4)对区域内高价值经济活动的影响(如制造业工厂等)。
  • 自然生态影响:
    (5)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湿地等)。
上述分析在帮助决策者理解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医疗保健、大规模人口迁移风险和国民经济等方面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决策者可利用坚实的数据支撑,合理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达到增强居民、经济和自然生态气候韧性的目标。
在BCG提供支持前,该国原计划通过大规模构筑防波堤和海防工程抵御气候灾害侵袭。而场景建模和分析结论表明,通过多个举措的组合解决方案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投资回报率,这些方案包括:
  • 气候移民——引导受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居民迁离沿海地区(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当地社群构成挑战)。
  • 建筑防洪——调整当前的建筑规范。
  • 红树林生态修复——保护部分海岸,兼具保护自然、改善水质和捕获二氧化碳的作用。
  • 优化防波堤和海防工程——巩固部分沿海地区的防波堤和海防工程,优化成本支出。
在同等水平的投资下,此举可令政府决策者救助更多居民、增强经济和GDP韧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此外,将漠视气候变化的成本加以量化并与解决方案的社会经济回报加以对比,有助于为应对气候变化举措筹集更多资金。诚然,气候行动所耗不菲,但无动于衷代价更高。
行动倡议:各级政府应重视气候问题,
将适应气候变化、增强气候韧性列为
可持续发展的头等要务 
坚守减排承诺、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在我们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之前,气候变化将夺走许多人的生命、破坏自然生态并为未来的经济发展蒙上一层阴影。目前,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共识进一步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快速推进。作为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重要成果之一,适应气候变化、增强气候韧性将成为今年11月在埃及举行的COP27和明年COP28的首要议题。从西非到西欧,从中东到大洋洲地区,许多国家的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行动,调动资金和资源来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增强气候韧性。
2022年6月,中国政府在新发布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文件中表示“气候变化已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并不断向经济社会系统蔓延渗透”。目前,这一论断正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共识。作为《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3》的升级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为开展气候适应变化工作提供了总体指导和依据,但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拿出实际行动,因地制宜地细化适应方案,实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跨行业经济韧性和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宏伟目标。
2022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再次凸显适应气候变化、增强气候韧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能否再次承受住极端天气的考验?是否制定了适应能力提升计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和行动方案?

既然同呼吸,何不共努力?
关于作者
Charmian Caines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适应力和韧性话题全球负责人。
Dave Sivaprasad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专项东南亚负责人。 
如需联络, 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关于中国区专家
周园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专项亚太区及中国区负责人,BCG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专项全球领导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区联席负责人。如需联络,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陈庆麟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专项中国区联席负责人。如需联络,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感谢BCG同事卢峰对本文的贡献。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