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密货币、核聚变,这就是OpenAI创始人为你准备的未来世界」
撰文:陆彦君 吴洋洋
编辑:吴洋洋
本来要撰写一篇独角兽的公司报道,结果发现这家公司创始人的故事比公司本身的故事更吸引人。于是,我们打算开个新的系列,写写人工智能领域那些兼具人性与神性的创变性人物。
就以OpenAI的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打头吧,这肯定不是最后一篇。
另外,AI独角兽系列也没有结束,下周一定更新。
如同爱无法掩盖一样,野心同样难以自抑。
5月29日,与AI初创公司Humanloop的CEO Raza Habib对谈时,OpenAI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保证:「OpenAI不会在ChatGPT之外发布更多的产品。」以此安抚像Raza Habib一样基于GPT模型开发下游应用程序但又担心被OpenAI挖墙脚的开发者们。
但Sam Altman「食言」了。

当地时间8月28日,OpenAI宣布推出ChatGPT企业版。相较于普通版ChatGPT,企业版宣称提供无限的高速GPT-4访问、更长的上下文窗口(3.2万tokens,相当于2.4万个单词),以及更优秀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一些定制选项。
这是ChatGPT第一款面向企业的产品,也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ChatGPT版本。它针对特定角色(比如数据分析师、营销人员、客户支持等职位)做了定向优化,且独立于ChatGPT和ChatGPT Plus。OpenAI称,公司将在未来几周内尽可能多地接触企业用户。
这个消息与两个月前The Information的爆料基本一致。6月26日,The Information报道称,Sam Altman私下告诉投资者,公司计划将ChatGPT变成「超级智能的个人工作助理」。该助手会基于对用户个人或公司内部数据的学习,帮助用户或公司生成具有个人或公司风格的电子邮件、会议总结或其他文档。该「个人工作助理」将面向B端市场,即企业用户。
这就是Sam Altman狡猾的地方——他不需要为进入聊天之外的市场推出一个ChatGPT之外的产品,他只需要把一切强大能力都塞到ChatGPT这一个产品里就行了。
OpenAI是目前生成式AI浪潮中估值最高的公司。今年4月最新一轮融资后,其估值达到270亿至290亿美元,把包括Anthropic、Inflection等排名仅次于它的独角兽们远远抛在后面。而推出「ChatGPT企业版」意味着,OpenAI要想赚钱并不难,至少目前,从企业端赚钱要比从C端赚容易多了。2022年,OpenAI的收入仅为3000万美元,而今年7月,微软的生成式AI服务仅从毕马威这一个订单获得的收入就高达20亿美元。
「ChatGPT企业版」这个名字当然弱化了OpenAI与金主微软及其GPT生态中潜在开发者的冲突,并且可能为它将来的商业模式带来一系列麻烦,不过与拥有建立和拓宽护城河的能力相比,这些麻烦对一家具有野心和能力的公司来说既是「甜蜜的烦恼」,也是必要的代价。
创始人Sam Altman的存在,决定了OpenAI不会只是一家满足于开发基础模型的公司。
从YC Research到OpenAI
Sam Altman最为人熟知的工作履历是曾在硅谷的创业加速器机构Y Combinator(以下简称「YC」)担任总裁,那是他参与创办OpenAI前的工作。不过,在YC期间,除了管理平台上的创业项目,他更多的兴趣就是研究「人类的未来」。
成为YC总裁的第二年,即2015年,Altman就成立了一个叫YC Research的非营利组织(同一年,Altman还与马斯克等人联合创立了另一个非营利组织——OpenAI),研究癌症治疗、核能、超音速客机、登月、人工智能、人类基本收入(Basic Income project)等课题。「在Sam的领导下,YC的野心等级上升了10倍」,风险投资家Marc Andreessen说。YC创办人Graham则认为Altman的目标是「创造整个未来」——全面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2003年,瑞典哲学家Nick Bostrom曾提出一个「paperclip maximizer」(回形针最大化制造机)理论,称如果你告诉一个AI制造尽可能多的回形针,且不给它其他指令,它会耗尽地球所有资源做回形针,包括人类体内的原子。马斯克认同这种人工智能可能(意外地)清除人类的理论,而Altman早在2012年左右就放弃了人类智能独一无二的观念,那时候AlphaGo还没有诞生。
AI强于人类的一天终将到来,马斯克和Altman都相信这一点。于是,2015年,他们和包括Paypal创始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LinkedIn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Stripe前首席技术官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在内的一批硅谷精英共同创办了OpenAI,目标是「确保人工智能不会伤害人类」。
2016年,Sam Altman在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采访马斯克。
因对深度学习的贡献获得2018年图灵奖的Hinton、LeCun和Bengio也参与其中。Brockman(现任OpenAI总裁)后来拿着去招募人才的名单,就是Bengio列出的。

不过,没有人相信仅仅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就可以确保人工智能不会伤害人类。马斯克忙着完善将人类迁往火星、把AI和人脑嫁接起来的计划时,Altman则在布局从货币、社会福利制度到能源的一整套未来世界「解决方案」。
Worldcoin:AI世界的金融基础设施
7月24日,Altman参与创立的Web3.0加密货币项目Worldcoin(世界币)正式上线各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它包括一个类似手机钱包的应用程序World App、一个保护隐私的数字身份World ID和数字货币WLD。
在Sam Altman的声明中,用户下载并注册World App就能获得一定数量的数字货币作为奖励,但只有在线下通过虹膜扫描仪「Orb」认证激活World ID,用户才能使用数字货币。目前,约217万用户激活了World ID,这些用户分别来自全球的120个国家,该数字还在官网实时更新。
Worldcoin官网介绍了推出这款产品的愿景:向全球每个人提供免费的加密货币,创造属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和金融网络。通过数字身份和数字货币,全球公民可以获得更多参与民主决策的机会,促进全球民主和公平。
接受虹膜扫描仪扫描的用户。
Altman将Worldcoin视为由OpenAI所开辟的AI世界的「金融基础设施」。他认为,即刻的挑战就是计算机会使大多数人失业、技术被科技巨头垄断、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扩大……要解决这个系统性问题,需要一个叫作「全民基本收入」的社会保障。
早在2016年,已创立OpenAI、还没卸任YC总裁的时候,他就提出在YC Research建立一个为期5年的研究——基本收入项目(Basic Income project),为一些美国人无条件提供为期5年的基本收入,观察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这项实验的结果没有公开,不过2019年,Altman就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了加密货币公司Tools for Humanity,核心项目即Worldcoin。
「未来社会中,AI技术负责创造巨额财富,政策负责公平分配财富。在这个环节里,Worldcoin充当的角色,就是未来AI世界的金融基础设施,帮助人类完成公平分配。」Altman在2021年发表的《摩尔定律适用于一切》(Moore's Law for Everything)一文中写道,而用虹膜数据认证World ID,正是为了区分真人和AI——机器人没有虹膜。
核能:为AI充上源源不断的电
Altman喜欢把创新视为系统性问题,即他不做单一创新,而是针对未来世界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让AI创造出丰厚财富以及更公平地分配,只是他设想的未来世界价值链的其中一环。此外,未来的机器社会若要稳定运行,他认为还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持。
在ChatGPT爆火出圈前,Altman接连押注了多家与核能相关的初创公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降低能源成本和降低智能成本。如果做到这两点,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未来变得多么美好,多么与众不同。」 Altman接受CNBC的电话采访时说。
7月13日上市的美国的核裂变初创公司Oklo,就是Altman投资的能源公司之一。除了核裂变这种传统核能,Altman也投资眼下最受期待的核聚变类项目——Helion Energy。
与核裂变通过原子核裂变放热、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核废料不同,核聚变不排放碳,也不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核废料,且能量巨大——理论上,一小杯氢燃料可以为房屋提供数百年的电力。相比之下,核裂变发电会产生放射性核废料,处置不当还有安全风险。最近的例子便是3·11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以及日本政府为此制定的核废水排海计划。
核聚变反应则是太阳和其他恒星产生能量的过程,有「人造太阳」之称。物理学家自1950年代起就在推进研究,最近取得了一些进展。7月30日,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公布最新进展称,科研人员在使用激光的核聚变实验中,再次实现了净能量增益,和去年12月的首次实验结果相比,这一次的输出能量更高。净能量增益意味着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超过了消耗的能量,这是证明核聚变发电可以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Helion Energy和OpenAI一样,都和人类的未来相关。」Altman说,他所投资的Helion Energy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埃弗雷特,已募资超50亿美元。Helion Energy计划2028年商用,5月10日,微软宣布将从该公司建成的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购买电力。
OpenAI:要么证明自己可以,要么被证明空有野心
Altman和马斯克是同一种人,利他主义和野心交织,一生都想要拯救世界。除此之外,他们的相似之处还包括在斯坦福大学求学和缺乏安全感。
「他总是觉得事情会变得非常糟糕,而且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能让他深深感到有在家的感觉。」风险资本家Peter Thiel说。Altman的母亲则对《纽约客》称:「Sam的内心确实有很多糟糕的东西。他会打来电话说他的头很痛——他还会在Google上搜索,所以他也有一些网络疑心病症。我必须不断向他确认他没有脑膜炎或淋巴瘤,只是因为压力太大。」
2016年,Altman曾当面向马斯克求教过如何面对头脑中的疯狂想法。「当所有人都告诉你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时,你是如何作出决定的?或者,你是从哪里得到了内在的力量,去作这样的决定?」当时31岁的Altman问。
当时45岁的马斯克回答:「我并不是没有恐惧感,我的感觉很强烈。但有时,当一件事足够重要,你足够相信它,你就会不顾恐惧,放手去做。」
AI时代到来的时候,不安全感把这两个人想要拯救世界的野心激发得更为强烈。马斯克用特斯拉的全球出货量和SpaceX的可回收火箭,证明了他有足够能力和勤奋支撑他的野心。在这两家公司之外,他还创办了卫星互联网公司星链、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以及7月13日成立的对标OpenAI的人工智能公司xAI。
Altman也需要用行动,比如OpenAI的成功去证明他的野心。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并不成功——他在2005年创立的位置共享应用Loopt曾是YC第一批8个被投项目之一,但不久就被低价出售了。不过,那会儿的Altman还只是个大学没毕业的学生。
YC创办人Graham见识过、并且知道如何把Altman野心的价值利用到最大化。「在设计问题上,我会自问『乔布斯会怎么做?』,而在策略或野心的问题上,我会问『Altman会怎么做?』」Graham说。移动互联网创业潮最兴盛的2014年,Graham将YC总裁的位置交给了Altman,当年他只有29岁。直到2019年,他才完全从YC脱身,全身投入2015年就成立的OpenAI。
关于如何领导OpenAI在GPT-4的成功之后更进一步,Altman已经展现了他的应变能力。ChatGPT企业版推出之前,仅在B端,OpenAI就尝试过API调用、招募开发者为ChatGPT开发插件、开放「函数调用」功能让开发者把插件放在本地使用等多种模式。它一直在随着市场对数据安全和开源环境的变化调整战略——别忘了,GPT-4今年3月才发布,迄今不到半年时间。
Global Illumination的Biomes游戏,类似《我的世界》
起码目前来看,OpenAI还是生成式AI领域最具价值的公司。作为「预测下一个词」模式的开创者,GPT仍然是眼下全球最聪明的模型。除了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Altman也在布局下一代产品和模型——8月16日OpenAI收购的那家叫Global Illumination的纽约初创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就是软件设计。关于如何将无形的人工智能变成有形产品,ChatGPT的问答界面只是最粗糙的版本。
此外,Global Illumination还开发了一款叫Biomes的沙盒游戏(Sandbox Game),具有高开放性和高自由度,十有分利于训练AI。眼下,这种通过多个AI间的互动、博弈、学习,训练更先进AI的方式非常流行,参与训练的AI也有一个很哲学的名字——agent(智能体),意思是它们能够基于自身目标和周边环境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在AI通过「读万卷书」变聪明之后,业界认为它还需要有一个身体(物理的或虚拟的),才能在与周边环境的交互中获得必须通过实践学到的智慧。
不过在技术领域,从来没有真正的护城河,这里是每天都在上演颠覆的地方。Altman此刻需要的,正是他曾向马斯克请教回来的东西:让事情的重要性驱动着自己做事,带着恐惧。

人物档案:
Sam Altman
出生时间:
1985年4月
就读学校:
斯坦福大学
第一个创业项目:Loopt(一个位置共享应用)
2014年,29岁,被任命为创业加速器YC的总裁;
2015年,建立非营利组织YC Research,研究癌症、核能、超音速客机、登月、人工智能和全民基本收入;同年,与马斯克等人共同创立OpenAI;
2019 年,辞去YC董事长一职,同年接任OpenAI首席执行官,将公司从非营利性业务转变为「利润有限」业务。

-END-
若想了解其他独角兽公司,请点击阅读往期
若想了解当日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记得设为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