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六家国有大行2023年期中考“成绩单”已悉数“放榜”。
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5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达6900.2亿元。
在经营指标稳中向好的同时,净利润增速放缓、部分银行营收同比下降、净息差持续承压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高管表示,银行业下半年仍将面临息差收窄压力。
四家大行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2023年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四家银行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
“上半年,工商银行经营业绩总体表现为:稳中提质、好于预期。”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表示。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工商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737.44亿元,同比增长1.2%,位居国有大行“榜首”。
其余5家国有大行的净利润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上半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73.44亿元、1332.34亿元、1200.95亿元、495.64亿元、460.39亿元。
从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的净利润增速普遍较去年有所放缓,均为个位数增长。其中,邮储银行排名居首,同比增长5.2%,交行、农行、建行、工行、中行分别为4.51%、3.5%、3.36%、1.2%、0.78%。
营业收入也是反映银行经济效益的另一个关键指标。《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国有大行营收增长出现分化,呈现出“四增两降”格局。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4474.94亿元、4002.55亿元,虽然稳居前两位,但较去年分别同比下降了2.3%和0.59%。六大行中,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高,达8.88%;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增速分别为4.77%、2.03%、0.8%。
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不良贷款率“一平五降”
在资产质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保持稳定,呈现出“一平五降”的格局。
具体来看,截至6月末,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5%,较上年末持平。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5家大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6%、1.35%、1.28%、1.37%、0.81%,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02、0.02、0.04、0.01以及0.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多家国有大行的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农业银行及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突破300%,分别达到304.67%及381.28%。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一定程度走高。其中,工行不良贷款3436.0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4.35亿元;建行不良贷款余额3166.36亿元,增加238.11亿元;农行不良贷款余额2943.87亿元,增加233.25亿元。
在个人住房贷款的质量方面,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较去年末有所下降,其余4家大行的按揭贷款不良率均保持在0.5%及以下。截至6月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及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42%、0.50%、0.49%、0.42%、0.47%和0.50%。
“我们有信心让农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向好。”展望下半年资产质量,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称,随着后续宏观政策组合拳逐步落地,经济复苏力度有望增强,将为资产质量的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六大行息差收窄趋势延续
净息差是银行盈利能力的直观反映。根据半年报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截至2023年6月末,在六大行中,仅邮储银行一家上半年净息差维持在2.0%以上。根据半年报数据,邮储银行净息差为2.08%,较去年同期的2.27%下降19个基点。
“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存款定期化使得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工商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年化净利息差(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分别为1.52%和1.72%,同比分别下降33个基点和31个基点。
此外,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1.79%,同比下降30个基点;农业银行净息差为1.66%,同比下降36个基点;交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1.31%,同比下降22个基点;中国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67%,较去年同期下降9个基点,降幅为六大行中最低。
展望下半年,多家国有大行高管表示,银行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息差下行压力。
“预计下半年银行业净息差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农行将持续做好前瞻研判和主动调整,努力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者:张冰洁
编辑:杨晶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