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看科学人如何育儿
中 德 科 学 爸 妈
上一篇关于德爸指导小安进行早期自主阅读的文章出来,有读者开始把德爸叫做“神仙爸爸”。
在这里替他谢谢大家的喜爱~
今天继续发送德爸对小安让我更加五体投地的科学启蒙之路。
01
德爸的科学鸡娃之路 —— 
要不要从宇宙大爆炸开始?
跟德爸刚在一起的时候,有次我们看望他爸妈回来,在夜晚开车经过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的家乡Weil der Stadt。
德爸一边开车一边兴奋的跟我讲开普勒在天文上那些伟大的发现。
至于具体讲了什么,不好意思哈,我这个中年妇女已经不记得了... 因为眼前他那兴致高昂侃侃而谈的样子已经把其他听觉信息全部挤出了我的注意力之外。
那时的德爸看着天上皎洁的月亮,完全不懂得该适时说出“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样浪漫的话,而是沉浸在他得世界里由衷的感叹:
“你说,在那个连电灯都没有的动荡年代,一个自己疾病缠身还夭折了好几个孩子的人,是怎么在黑暗中仍记得仰望星空,并用严谨的数学推导找到了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的?”
老实说,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我这个天文小白,外加地面上的科研蝼蚁,真的很少想起来仰望星空。
看的出来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也真的很想极尽全力在脑海中搜刮出哪怕是一点点的天文谈资。只可惜除了高中学的那点知识,多年来再无天文学方面的积累,啥也说不出来。最后只得昏昏睡去结束这场尴尬的对聊。
我想,看着瞌睡过去的我,德爸大概只能摇摇头,遗憾无法跟身边人分享他对天文学的热爱了。
不过,自从小安来了,且很早就展现出颇为“能聊”的潜力后,德爸对科学交流的热情又再次燃起了。
现成的天文学达人身边没有,就自己培养一个吧。
于是,安一岁多点的时候,他就买回了德语版的DK 的太阳系图集。
我寻思你们德国人也有囤书的习惯啊?
这么厚实的大百科全书还不得等他上学后才能看呀!
谁知,人家德爸买来就用。第一天就抱着安,两人津津有味的品鉴起太阳系里那些美丽的星球们了。
不得不说,这书真漂亮啊!连我这个平时对天文没额外兴趣的人也忍不住跟着仔细观摩起来。

那段时间,这本书就霸占了德爸和安相当的亲子共读时光。

不久后不满足的德爸觉得光书可能还不够,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必然还得让他沉浸在这个主题的生活当中
于是,他又接连买了太空主题的海报贴在过道里,好让孩子每天过来过去的都能看到他挚爱的太阳系;
娃的睡衣自然也得是太空主题的,这样就可以在各种星球的怀抱里做梦了:
带着安一起看太空科普动画(喂,我们不是说好少给孩子看视频的嘛)
甚至耐心的用一张一张的夜光纸,把孩子的屋顶愣是贴成了漫天星空:
(“哦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
在这样的日夜熏陶下,有天我无意中发现,一岁半小安已经能用德语对太阳系如数家珍了。而且他不止知道八大行星都有哪些,还有哪个最大,哪些温度极低,而哪些温度极高……
当我还沉浸在自己好歹也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哪些的小确幸中,突然又有一天,安叽了咕噜指着墙上的太阳系海报说了一大堆我根本没听说过的词。
我才猛然发现,他已经知道哪个行星有自己的卫星和几个矮行星,分别叫什么。
(我连这个词都写不对,明明是Callisto……)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记住的,虽然我天天路过那张海报,也时不时听德爸跟他唠叨什么太阳系的知识,可我到现在还没记住那些稀奇古怪的词语。
德爸说儿子的天体物理知识已经超过我这个博士妈妈了。
(没关系,我不介意哈,术业有专攻~)
02
德爸的科学鸡娃之路——
化学元素从生活中认起
对了,和DK的太阳系图册一起来的,还有这套沉的能砸死人的DK化学元素全书。
作为一个曾经的“化学渣”,我对德爸这么早买DK 的化学元素书嗤之以鼻。觉得这么“枯燥”的数字字母组合,娃听得进去才怪呢。
但不久后却发现,自己被娃打脸了。
我没想他在这厚厚的、看上并不生动活泼的大百科书前,能坐上二三十分钟,听爸爸一页一页的讲这些大大的符号和奇奇怪怪的图像都是干嘛的。
我好奇德爸是怎么做到,让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能把这么抽象的东西听进去的。
我发现德爸在讲解时,首先他自己非常兴奋,总是情绪高昂的样子。我虽然没有都听懂(化学元素用汉语我还认不全呢,更别说德语的了…… )但是看他热情的讲解和手舞足蹈的比划,在专业术语不通的情况下,至少我有受他的情绪感染,认为他讲的内容貌似挺有趣,这样我就愿意继续听下去。
另外从我听懂的部分来说,德爸会先讲解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些元素,比如,
碳:“你别看这个东西黑黑的,它可是到处都有哦。就连你吃的面包、面条、玉米里就有大量的碳元素,你吃下去这些食物的时候,碳就到了我们的身体里,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可是我们却不会变黑,好玩吧~”
氧:“哦这个元素可重要了!咱们每分每秒的呼吸,就是为了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没有氧,我们就活不了了。“ 说着还大口夸张呼吸做演示。
其他并不常出现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元素,德爸就会往小安的兴趣点上关联,让他跟这些陌生的元素产生连结。
比如,那段时间孩子特别喜欢太阳。
讲到“氢”的时候,德爸就跟安说,“你知道吗?太阳光就来自于氢。” 他还用简单的手势为孩子演示,氢原子是如何通过聚变来发出极大的能量,从而产生太阳光的。
“看,我的左手是一个氢原子(的质子),右手是另一个氢原子(的质子)。(之间德爸两手攥拳,晃来晃去)他们两个在太阳里动来动去。突然,他们两个不小心撞到一起了,彭的一声!这时,他俩之间突然出现了很强的光(双手五指打开呈发散状)……. 这就是太阳光啦!”
简简单单用两只手就能制造出太阳光,让小安非常兴奋!这不,他很快就学会了。
还有,讲到“金“这个元素时,也同样说,”你看,这个金色多美啊,像不像你喜欢的太阳光那样的金光闪闪?”
和天文启蒙一样,只买一本书哪够?海报也得同样跟上,当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它,它就成为你的朋友了。
还有,洗澡的功夫也别拉下,全方位沉浸在化学元素的世界里吧。
连参加生日趴体的小朋友们的名牌上,也用化学元素和每个元素的序列号来标识(很多参加者都没注意到德爸的这个小心机呢~)
所以,当两岁半的安开始从化学周期表上一个个认出这些元素,我一点也不奇怪了。
认识一些化学元素,并不是目的。德爸更喜欢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去了解这些元素真正的作用。
我还记得很久前,在公婆家看德爸小时候的家庭录像。他们有次就拍到刚7、8岁的、还胖乎乎的小“德爸‘,那时他就一个人在院子里烧树叶玩儿(我公婆也够心大的,儿子在前面玩儿火,他们就在后面淡定的拍着录像)
只见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一边趴在地上认真观察火苗的形态以及被烧到变黑的树叶,一边兴奋的自言自语着“噢噢,着起来了,有点烫”。看到火苗减弱,又迅速的爬起来又报来了一些落叶扔上去,继续趴在旁边津津有味的观察。
全然没意识到后面有人在拍他。
我盯着电视里当年那个认真观察大自然的小男孩,想想在同龄时期只知道天天抱着娃娃读童话故事的自己,不得不感叹,这大概就是天生的科学家和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区别吧。
但我很高兴,德爸对科学的热情终于可以传给下一代了。
于是,带着孩子一起玩儿火,就成了我家时常出现的一个场景。
真心觉得,爸爸带娃,可能更容易培养出孩子探索的勇气。像我这样的老母亲,看到娃贴近火盆的时候只有想把他一把拽开怕烫着的冲动。
而德爸则会一边提醒孩子保持一定距离,一边镇定的给他讲为什么能烧起来火,提醒他观察蜡烛的变化、被燃烧的木头的变化,甚至可以把手放在火苗上方一段距离,感受下温度。
并给他解释这里面都有哪些我们在化学周期表上见过的元素参与了近来。
看着安享受的听着爸爸的讲解,我也无比羡慕,要是当年化学老师能把化学讲的这么生动有趣而且让我明白它跟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天天就扔给我们一堆枯燥的化学方程式,我也不至于因为讨厌化学而留下一次化学不及格的黑历史了。
03
科学家是可以从小培养的吗?
要问德爸为什么要怎么早的给孩子讲科学,莫非真的想像他给我们公号简介里写的那样“养一个小科学家”么?
讲真,当不当的成科学家也不是个人努力就完了,天赋+努力+运气都很重要,(而且这年头科学家也常常被卷的找不着工作,咳咳)。孩子将来干什么职业岂是我们能掌握的?
但我内心无比赞同他从小让孩子沐浴在科学的氛围中的做法。因为我自己,作为一个“误入”科研行业的从业者,一直觉得从小缺少科学滋养是我个人职业生涯中一个不小的障碍。
要知道,我能迈入科学大门,并不是从小的梦想,而是源于一个“不合时宜”的倔强。
那年中学改革,我家乡把原本高二才进行的文理分班提前到了高一。
少了一年的亲身实践和深思熟虑,我们连高中课程什么难度都没见过的情况下就得决定自己去学文还是学理。
我自己中考成绩还行,上了市重点高中,便飘飘然觉得自己文理兼可。可我忽视了一点,我的理科成绩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那时候都流传着一句话“女孩子理科不如男生,将来学不出什么来。”
一直都是乖乖女的我,在青春期各种荷尔蒙的夹击下,脖子一横,“本姑娘不信!我偏要学你们不看好的理科。我偏要证明给你们看,女孩子一样能学好理科!
于是自己做主报了理科班。成为我家祖传三代唯一一个学理科的(当然这点我还是很骄傲的!)
后来怎么说呢,谁没年轻过,谁没尝过“年轻”二字的苦。
当高三看到我们理科生能填报的专业列表,才第一次意识到,那里面没几个是我真正喜欢的。
要知道,受我爸影响,我是从小看着各种历史和文学书长大的,科普书甚至科幻都完全没接触过。
就这么“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求索了很多年,直到出国读博,才有机会以生物学背景走入了跟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认知神经科学,才开始有种找到适合自己方向的感觉。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意识到,并不是我所学的这些科学知识没有意思。相反,它们其实非常有意思,只是做学生的早些年没有体会到。
随着自己越来越喜欢上了科学,我常感叹,要是能从小就接触到科学,从小就能体会科学之美,可能在追求科学的这条路上,会走的更坚定一些
越学习科学,越感到,多了解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有多重要。
你了解的越多,才越能理性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
越懂得尊重大自然的规律,越不会让自己陷入“人一定胜天”这种鸡血陷阱;
越知道宇宙的浩瀚,越感到人类世界那点矛盾和纷争有时真不值一提。
我跟德爸开玩笑说,你这么个培养法,让孩子将来多为难,是当化学家好,还是当天文学家好啊?你看我这个从小读儿女情长故事书的人还居然意外跑来搞科学了,你现在费这劲,孩子将来还不一定干什么呢。
德爸只是云淡风轻的说:
“我只是把我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介绍给他,
就像你会不自觉的想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分享给最好的朋友一样。
这些知识也许并不会让他将来挣钱比别人多,或者能找到那些世俗认为的“更好的工作”,
但这些事我不那么在乎。
我所在乎的是,
他的思考能有多深。
当这些科学真理伴随着他的成长,
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时,
他未来就更可能站在一个客观和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自身的发展。
也许,说不定有一天,
他会因为站的够高,看的够远,
而有能力去思考人类未来的方向呢。”

看到这儿,您大概会以为我们家是爸爸负责鸡娃,妈妈主要负责娃的日常照料吧?
嗯,不完全是,下篇聊聊德爸那些细致到让我无地自容的照顾娃的瞬间。
您赞同德爸的教育理念吗?
或者想对德爸吹个彩虹屁?
欢迎在下方发信息私聊~
(对了,关注本公号才可以留言哦)
作者:小安妈
Hi~我是竞一,一位坐标德国的神经科学博士妈妈。略知睡眠、记忆和情绪,目前着迷于研究自家娃的大脑。
这里有独家的儿童成长科普,也有我们中德一家的故事。不搞德吹,只追求基于科学和以人为本的教育。
以科学启发育儿        用爱共建家园
中德科学爸妈
脑科学 | 育儿育己 | 跨文化教育 | 家庭

关注我们
联系安妈
~~安妈发文比较随性,
只有加星标才能及时收到诚意满满的文章呦~~
精彩往期
01
02
03
04
都看到这儿了,
喜欢就顺手转发个朋友圈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