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不知不觉,暑假生活已经进入尾声,没多久孩子们就要开学了。
暑期余额不足,摆在许多孩子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尽快收心,回归到学习状态,尽快进入学习角色。
有的孩子为不能再玩游戏而失落,有的孩子因为作业没写完开始着急,也有的孩子为新学期的学习感到紧张.......
在开学前的一周里,不少孩子陷入一种“开学焦虑”的表现之中,比如:睡眠紊乱、恐惧上学、焦虑、提不起精神.....
认识一位妈妈说:“昨天看到儿子和同学在网上聊天,两个孩子互相发‘不想开学’的表情包。”
孩子们暑假“玩野了”,怕开学,这是正常的。但如果我们在开学前的准备越充分,就能有效缓解孩子开学焦虑。
为大家提供几条收心小建议:
1
精神面貌上:
调整生活节奏,告别散漫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长假中,最容易陷入无节制的享乐之中,最典型的就是以下三个方面:
暴饮暴食:暑假里零食饮料吃得多,不注意节制,又不爱动,在家不是坐着就是躺着,体能逐渐下降,精神萎靡不振。
晚睡晚起:假期孩子入睡时间延迟,动不动就晚睡、熬夜,过度消耗精力。
沉迷游戏:有的孩子不爱出门,天天在家捧着玩手机玩游戏,一玩就是几小时。
开学后的生活节奏则完全改变,不仅饮食清淡,而且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把注意力从游戏转移到课本上。
有的孩子因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在开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上课犯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状态不佳,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学校规律的生活。
所以开学前的这一个星期是调整孩子生活节奏的好时机,至于怎么做,也很简单:
第一,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减少孩子吃零食的频率,家庭饮食回归一日三餐的规律。
第二,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一般一周左右生物钟就可以调整过来。
第三,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把孩子从电子屏幕中解放出来。
做好这些准备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告别懒散,让他在开学后作息能无障碍衔接,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学期。
2
学习上:
作业查缺补漏,增加开学信心
作业虽然能看出孩子的学习态度,但是像寒暑假这样的长假,完成情况不乐观也能理解。
到了假期最后一周,父母有必要主动了解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孩子一起,把各科作业重新梳理一遍,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记得提醒孩子:“如果今天你还不开始,你的作业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孩子有个不被打扰的学习环境,减少娱乐活动,避免外界的刺激而分心。
尤其是孩子的书桌,尽量干净整洁,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
孩子做作业时,多鼓励、少批评。实在做不完的作业就搁置下来,开学的时候和孩子一起与老师解释,尽量让孩子没有负担地开学。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替孩子开脱,而是增加他开学的信心。
每到开学,全国各地有很多孩子因为作业没完成在开学前一天挑灯夜战,边哭边补作业的孩子不在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加深了孩子对上学的恐惧,他又怎么可能对新学期有所期待呢?
那些早早地就完成了作业的孩子,则少了这样一份担心,面对开学也更加积极。
把作业这块大石头放下,孩子开学才能轻松上阵。
3
营造开学氛围:

增强入学仪式感
给孩子不一样的开学仪式感,能在孩子心中创造对开学的认同感,让他把上学当成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回顾我们读书那时候,开学前,我们会准备好新文具,尤其是盒子上印有《乘法口诀表》的文具盒,并在新本子上工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班级。
爸爸妈妈还会用报纸、旧日历给新书包上整整齐齐的书皮,这份开学的仪式感,让我们对开学有了新的期待。
这些充满仪式感的准备,有助于增强孩子对新环境的期待,也是在郑重地告诉孩子:你要开始学习路上的新阶段。
现如今,我们也可以陪伴孩子做许多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准备开学第一天要穿的衣服;
添置新的笔记本、笔盒、铅笔、橡皮擦等,更换一波新装备;
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张精美的书皮;
为孩子拍一张纪念照,祝贺孩子学习进入新的阶段......
这些听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会让孩子更认真地对待开学。
充满仪式感的准备,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有助于增强孩子对开学的期待,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4
心理上:

帮孩子走出开学焦虑
前天和一位家长朋友聊天,他提到,读小学的儿子,对开学十分抵触。
他曾无意地对孩子说:“马上就要开学,作业可写好了?”
没想到孩子听完边闷闷不乐。晚上睡觉前,孩子跑过来对他说:“爸爸,我不想上学。”
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每个孩子都需要一段适应时间。
不管是幼儿园的小孩,还是大学里的学生,都会因为开学而感到焦虑:
“新学期成绩跟不上怎么办?”
“同学不跟我玩怎么办?”
“学习好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玩游戏!”
“不想离开爸爸妈妈,不想去学校......”
孩子内心背负的不仅是学习压力,还有学校里的社交压力以及对家庭生活的留恋、对父母的不舍。
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厌学、失落和不安等情绪,家长要懂得理解,别给孩子太大压力,给孩子时间去适应假期到学习的变化。

千万不要斥责孩子的焦虑情绪。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开学前还在回避学习,不是批评,就是打击, 或是苦口婆心地对他灌输大道理,导致孩子内心的痛苦不减反增。
其实,处理这个问题,和回答朋友们的“不想上班”是一样的,你只需要愿意倾听对方的诉苦,并表示共鸣,对方的情绪就能缓解一半。
孩子也一样,当他跟你抱怨:“我不想上学”,并不意味着孩子真的想不去学校,他只是想让你了解他的心情。 
我们要做的是主动询问孩子内心感受,多鼓励、多共情。
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可以帮助孩子战胜自己的焦虑。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给点个“在看”吧~感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