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消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今天(28日)公布延续一批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相关政策执行至2027年底。
具体来看:
对符合规定的居民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计算纳税;
对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居民个人,可免予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对符合条件的外籍个人,允许其选择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或选择享受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费等津补贴免税优惠政策;
对一个纳税年度内在船航行时间累计满183天的远洋船员,其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其中,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该公告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具体如下:
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现将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公告如下:
一、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公告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二、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三、本公告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此外,财政部及税务总局8月28日发布《关于延续实施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有关政策的公告》。具体如下:
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现就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有关政策公告如下:
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居民个人可免于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时存在扣缴义务人未依法预扣预缴税款的情形除外。
这意味着,年终奖个税优惠政策将再延长4年,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
2019年起,我国实施新一轮个税改革,引入综合所得税制。按照彼时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通知,年终奖可以在3年的过渡期内选择单独计税。2021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单独计税优惠再延续两年,至2023年底。
单独计税与合并计税两种方式,相差有多大?税务部门此前曾进行过解答——
例1:
老李全年工资20万元,年底奖金2.4万元,假设可享受三险一金、赡养老人等扣除共4.4万元。在年度汇算时,老李有两种选择:
一是将2.4万元奖金和20万元工资合并计税,扣除6万元(每月5000元)减除费用和4.4万元后,得到应纳税所得额12万元,按照综合所得年度税率表,应纳税120000×10%-2520=9480元;
二是将2.4万元奖金单独计税,年底奖金应纳税720元,20万元工资扣除6万元减除费用和4.4万元后,应纳税96000×10%-2520=7080元,合计应纳税7800元。
两种方式下,税额相差1680元,老李选择单独计税更划算。 

例2:
小张全年工资12万元,年底奖金6万元,假设可享受三险一金、赡养老人等扣除共4万元。
在年度汇算时,小张若选择全年奖单独计税,年底奖金应纳税60000×10%-210=5790元,12万元工资扣除6万元减除费用和4万元后,应纳税20000×3%=600元,合计应纳税6390元;
若小张将年底奖金与日常工资合并计税,扣除6万元减除费用和4万元后,应纳税80000×10%-2520=5480元。
因此,小张将年底奖金并入综合所得纳税,缴税更少。
由于个人情况千差万别,建议您在个税年度汇算时,登录手机个税APP,分别选择按合并计税或单独计税方法,个税APP会自动算出结果,比较一下,哪种划算选择哪种就可以了。
两部门还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延续实施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有关政策的公告》和《关于延续实施外籍个人有关津补贴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其中提到,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居民个人可免于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外籍个人符合居民个人条件的,可以选择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也可以选择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籍个人取得有关补贴征免个人所得税执行问题的通知》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籍个人取得港澳地区住房等补贴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规定,享受住房补贴、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津补贴免税优惠政策,但不得同时享受。外籍个人一经选择,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公告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等
记者:余嘉欣

编辑:杨晶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