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下班后,我们相约吃饭。走在一条小吃街,我们最终选择了一家客流量不错的小店。
相对而坐,点了两份煲仔饭。
在等待饭菜上来之际,我们总要说点什么。
说什么呢?由于我们两人职业的接近性,都关注到了这两天的某个热点话题。巧合的是,打开手机,我们也不约而同地收到了推送,然后又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那两个字(国内通用感叹词)。于是,下意识地,我们便准备开始交流。  
妻子的第一句话刚说到一半,突然停止,环顾四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以极小的声音对我说,“公开场合,不能谈论这个话题。”她似乎感觉自己刚才失态了。
一个人想说什么的本能反应是最真实的,就像动物各式各样的叫声一样,发自身心。但我们常常又忌讳环境,明白不能说什么,这又是另一种真实,人类独有的真实。这两种真实相互碰撞,就生发出了一种东西,叫做沉默。
我笑了笑,没说什么,会意了一个眼神。我比她更有经验,也比她见过更多的事情(这里没有贬低女性的意思,纯粹是因为我比她年龄大,经历过更多的社会毒打。)我从一开始就把即将脱口而出的观点咽了下去,我对环境有着更敏锐的警觉。毕竟,昨天还有人留言威胁要举报我。 
我的身后是饭店老板和服务员阿姨,我们两边还有年轻的食客。他们看上去都是好人,但我仍然感觉到明显的不自在。我们距离很近,轻声说话彼此也可以听见。我们像是躲在树上的麻雀,望着广阔田野里的稻草人,怯于振翅。我们像是长出了一根专用神经,控制着声带的振动。
有点尴尬。在煲仔饭还是个没成熟的“仔”时,我们不说点什么,那种气氛就好像,我们像是一对冷战夫妻,各玩各的手机,没有一点感情。  
我们试着用眼神交流,然后把各自在手机里看到的消息,直接递到对方面前看,然后笑。也只能笑笑了。
过了一会,煲仔饭终于上来了。于是我们立即开始用饭菜堵住嘴巴。如果不能说,那就尽量满足于温饱。
然后,看她仍然想说的样子,我试着刻意避开一些关键词,断断续续,一边吃饭,一边嗫嚅着,企图以一种我们能够听懂,而周边的人又听不懂的方式交流。 
不过很快,我发现她也不能一下子就明白我的意思,而再说清楚一点,就露馅了。这样很没意思,于是我们就闷头使劲吃。如果不能畅快说话,那就干脆什么也不说了。 
从饭店走出来,看四下无人时,我们终于可以交流了一番。
回家的路上,坐在车里,摇上车窗,我们终于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说着说着,某人突然来了一句:我们还有行车记录仪!
嗨。 
提醒请朋友们将“观人说话”加“星标”,觉得写得好就点击右下角“拇指”和“收藏”哦,不然会慢慢收不到文章推送~
防走失,请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