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读者朋友们近日的关心与问候。是的,我们的库房也在西南物流涿州园。
前几日水位过高,一直无法进人。今天下午,我们终于到达库房,看到了洪水消退后的受灾现场。
整个园区都泡在水中

被抢救出来的大量泡水书籍
不仅书籍被泡,库房本身也损失惨重

库房内,低层库位的图书在泥水中散落一地
我们的许多图书也像这般淹没在泥水中,其中包括一些广受读者好评、不断加印的图书。
秦晖《南非的启示》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
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郑小悠等《九王夺嫡》

陈正祥《草原帝国》
栾保群《新校注陶庵梦忆》
《阿城文集》
《我书架上的神明:72位学者谈影响他们人生的书》
戴维·温伯格《知识的边界》

布鲁斯·布尔诺·德·梅斯奎塔《独裁者手册》

《游戏中的科学》
《三星堆之惑》《无籍之徒》……


按目前情况来看,库房何时能恢复运转尚不可知,很遗憾给大家购书带来不便。不过,我们办公室还有一个“迷你库房”,可短期供应自营零售。有需要的读者朋友,欢迎前往我们的天猫店“北京汉唐之道图书专营店”选购。
促成人与书的美好相遇是图书从业者最欣慰的事。简单介绍几本今年的新书,更多图书详情可在店内浏览。请大家按需选购。
《西方艺术三万年》
豆瓣目前评分9.9
陈丹青徐冰张子康推荐
重达4.5斤!
作者王瑞芸教授被陈丹青评为“中国的美术史论界一个令人尊敬的异类”。全书概述了西方艺术三万年的历史,描述了西方“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进程,内容从原始洞窟壁画到数码时代的数字艺术,涉及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多个艺术门类。与市面上的其他艺术史类书籍相比,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将艺术“还原”到人本身,将艺术作品放回历史语境,从人心观念的角度理解艺术风格的成因与演变,因为“艺术不是由人的能力决定的,而是由人心观念支配的”。本书文字通俗生动,叙述深入浅出,角度独特深刻,能帮助读者更轻松地进入艺术的世界,更深入地理解西方艺术。
打开淘宝扫码购买
*考古与艺术史译丛
在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再度需要在古今对照中辨认自身,觉察当下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而考古与艺术史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正可以为我们研究和解读人类社会与文化提供启迪。鉴于此,汉唐阳光策划出版考古与艺术史译丛。丛书暂定九册,主题涉及考古学史、全球视野下的人类史、意识与艺术的起源、古代文字破译、埃及墓葬考古、古代希腊考古等,内容涵盖文字、艺术、意识、民族想象与社会结构、文化考古等多个方面。我们希望,这套译丛的出版能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冲破田野考古与学院艺术史研究之间的壁垒、建立全新的学术视野有所帮助,并邀约读者大众一同参与到全球考古发现和文化阐释的现场中来。
译丛已出版三种:

定居地球 : 深层人类历史的考古学

在这部放眼全球的研究著作中,克莱夫·甘布尔探索了人类想象力的进化。没有想象力,人类就不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物种。甘布尔确定了想象力的认知基础和社会基础,并将证据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深处。他认为,正是因为想象力具有“超越性”,并且创造出人类分开居住却又保持联系的社会,使得我们成为如此卓有成效的世界定居者。
甘布尔摒弃了“史前史”的概念,用“深层历史”这个新颖的概念替代之。他认为关于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将考察的时间范围远推到1000万年前,并创造性地划分出六个时空展开论述。他广泛汇集了多个学科的信息:心理学、认知科学、考古学、古人类学、考古遗传学、 地理学、第四纪科学、人类学等,为其构想的浩瀚的人类故事提供了万花筒般的丰富论据。
打开淘宝扫码购买
《洞穴中的心智 : 意识和艺术的起源》
冰河时代晚期的人类在西欧洞穴深处创造的艺术引起了后人的敬畏和惊叹。关于远古人类的心智,这些描绘在拉斯科、肖维和阿尔塔米拉等洞穴岩壁上的动物和符号,能告诉我们些什么?这些精致而成熟的图像似突然涌现一般走进了人类的故事?
本书为图像创作和艺术的起源提出了迄今最合理的解释。作者巧妙地将自己毕生从事的人类学研究与最新的神经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对我们如何成为人类并开始创作艺术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说明。这是一部出色的“侦探作品”,为破解人类最早祖先的艺术谜团,以及我们自己的意识和经验的本质,提供了线索。
打开淘宝扫码购买
《远古艺术家 : 追溯人类最原始的艺术》
哪里能找到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人类又是在什么时候,出于什么目的,开始试验不同的材料、样式和颜色?我们曾经的“表亲”——尼安德特人是否也能够创作艺术作品?数十年来,史前学家一直在追问这些关于祖先的疑问,但直到近年,才随着尖端科学和考古技术的发展,拼凑出远古艺术传奇的朦胧雏形。
本书作者米歇尔·罗尔布朗谢和保罗·巴恩颠覆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观点,将考察范围拓宽到全世界,品评了各类早期艺术的发现、历史以及重要性。从而得出:我们的祖先,绝不是过去以为的一群创造力匮乏、只会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欧洲也绝不是人类艺术的唯一“摇篮”。无论人类去往何方,艺术的冲动一直在他们的大脑中澎湃着。
打开淘宝扫码购买
*国内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先驱胡泳 作品三种
《全球开放互联网的歧途》
开放共享、兼容并包,是互联网最初被赋予的精神底色,网络成为寄托着人类美好理想与殷切盼望的虚拟新世界。然而,当互联网扩张到几乎无时无处不在,变成了生活本身,关于它的愿景似乎正在破碎。
互联网的负面效应日渐明显: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里,虚假新闻与语言暴力泛滥;算法可能增强偏见,且让人陷入系统无法自拔;平台巨头成为网络时代的垄断者,用户隐私沦为牺牲品;全球互联网蜕变为“分裂网”,形成多个独立运行的“电子集中营”……
互联网真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吗?所有被技术深刻影响的各方,无论公司、公众,还是监管机构,都需要一场灵魂拷问。
打开淘宝扫码购买
《后人类的后真相》
从不可持续的社会安排到速度加快的风险积累,再到生物、认知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可以清楚地看出,现代性中的人类境况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后人类主义”和“超人类主义”也许是这条路上最突出的两个分支,前者意味着人本主义主题的死亡,而后者试图无限期地放大人类的存在。
与此同时,随着事实的土崩瓦解,人类还面临后真相时代的考验:真相被赋予“次要”的重要性,贬值成为一种毫无价值的残币。我们应该将当下的认知困境视为知识民主化痛苦进程的必然部分,并且相信,既然神殿的祭司们不再控制我们对知识的汲取,我们将比以往更加需要那些批判性思考的技能。
打开淘宝扫码购买
《媒介》
近年的媒介研究存在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新旧媒介之间存在一道明显的分野,旧媒介将被彻底并入新媒介的轨道,此为媒介的断裂史观;另一派承认数字媒介对于数字社会的特别意义,但更倾向于看到历史的延续,指出新旧媒介互为交织的复杂性,此为媒介的延续史观。
旧媒介着重于对内容的投资和创造,其主要特点包括:由媒体机构生产权威的新闻报道,有固定的文本,吸纳精英作者与顶尖人才。新媒介则处处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媒体机构的特权正在消失,网络平台成为主导;文本表现出动态性与交互性;人人都是媒介的出口,置身于一个庞然的信息传播生态系统。然而我们不能以简单的二分法来认识媒介的变化。
媒介思想家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我们透过后视镜观看现在,我们倒退着走向未来。”只有通过回顾过去数个世纪的媒介技术爆炸,才能看清这些技术的漫长影响。在熟悉中发现陌生,在新里体验旧,最终我们所预测的,不过是已发生的事情而已。
打开淘宝扫码购买
更多图书详情请进店内浏览: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专营店
也欢迎新朋友们通过最新一期《寻路》来认识我们。《寻路》不是一份简单的书目,它浓缩了我们每一年的成果,有最精彩的书摘、最独到的书评、最深刻的沙龙记录,和我们的书一样连接着学术与大众、历史与当下、书斋与现实。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ROQ0dWKu2Pa0e-EmpVPaw?pwd=smtd
提取码smtd
作为一家30岁的民营出版公司,我们亲历了9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繁荣与艰难,见证了社会思潮的变迁,有幸获得了读者与文化界的诸多认可。我们相信图书的未来,相信文明的未来。
希望洪水尽快退去,受困的人们尽早脱险。愿受灾的书业同仁都有重振的勇气与能力。
再次感谢大家!
END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汉唐阳光
豆瓣:汉唐阳光
小红书:汉唐阳光
抖音:汉唐阳光
加入我们👇
加入「 汉唐阳光读者群 」
获取更多书讯
参与沙龙活动
尽享购书福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