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拾好办公室的所有物件,再看一眼窗外的团结湖,走出大厦,算是正式与一段人生作别。
我从2011年来到报社,到2023年离开,算上入职前的实习时光,整整十二年。十二年一轮回,结束一段职业生涯。慎终如始,总该写篇文章纪念一下。
这十二年的报社生涯,我想大致可以分为三段。2015年之前,我是个单纯的记者、编辑,埋首只想做内容,恰逢传统媒体大滑坡,也被迫思考如何突围。那些年我学会了如何当个好的内容生产者,抬头却发现在大败局中,这些本事在彼时彼地竟成了屠龙之术。
2015年之后,我正式开始主管学通社的工作,也涉足经营管理,到2019年夏天,战略构想中的主航道与护城河均已初步成型,作为当下使命的媒体经营与政府项目都保持稳定,作为未来愿景的学校服务与教育地产两项业务正冉冉升起。那时我们雄心勃勃,在西湖畔密谋,想要开创大场面。
可随之而来的秋冬,就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一个接一个的变故接踵而至,报社风雨飘摇,最终物是人非。接下来大疫三年,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变成眼下如何活着的解谜游戏。最艰难的时刻,团队核心的几个人关在小屋里,琢磨下个月全体同事的2200元最低工资从哪里来,社保与公积金又该如何缴足。及至2021年底,最终完成事企分开的剥离,我们作为事业单位的编外员工又挣扎过了一年,却再也无从回到2019年的高光时刻,也不复昔日的想象空间。
你以为这是一个“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故事?那我也可以再讲出故事的另一个版本。这就是一个曾经辉煌过的编辑部,在媒体衰败的时局之下,挣扎求存却始终不得要领的故事。十年之间,我们不曾留住过人才,团队规模日趋缩水;我们试水过许多产品与服务,但在曾经成功过的报纸路径之外,其实并没有做出过足够好的东西,一举改变市场格局;甚至我们引以为豪的校园渠道、业缘关系,从来也没有变成体系化的战斗力,说到底也不过是个人的私交加上平台的余威衍生出的一点业务。
少年派的叙事里,老虎是否真的存在?哪怕同一个事实,也会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对错其实已经并不那么重要,但知道一件事情有AB两面,应是成年人该有的自省能力。
所以,我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讲述我在学通社的故事。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这是过去几年间我孜孜以求,也最为自豪的事业。我曾经为团队构想过宏大的使命,概括为“用新闻影响今天,用教育改变明天”,这个句式是如此好用,以至于领导们甚至都喜欢在各种会议上拿它充门面。但最终,前半句在这个世道里如风飘散,后半句我倒是在学通社的小天地里部分实现了梦想。
这些年我主导下的学通社,用大厂黑话来讲,愿景应该是“为公立教育打上一枚补丁”。市面上其实并不缺补丁,但创新教育、国际教育都很贵,我们却用最普惠的方式,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在学校外拥有一方天地。尤其是这几年学通社从中学生课余新闻组织,逐步成长为涵盖戏剧、体育、公益、科技等领域的社会实践大宇宙,让孩子们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低成本试错,找到自己的热爱,发现自己的优势。
2022年夏天,最后一次为学通社招新发的朋友圈
做成这些事,当然甘苦自知。我最津津乐道,也常常和人提起的一个场景,是在某年夏天,办公室还在18层时,外间是个大屋,里间有个小屋。一群学通社的孩子在外间讨论招新题目该如何出,天马行空汪洋肆意;我站在里间小屋门口,与同事讨论第二天的活动领导座位应该如何排序。
那时,我是很为自己站在门口,撑起了外间那一片天空而自豪的。在写给团队的告别信里,我说:
朋友们,因为工作的变动,过完年我就要离开报社了。学通君这个新媒体账号的运营团队从2014年创建至今,具体的工作也将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感谢每一位曾经付出过时间精力的朋友、同事,无论此刻人还在不在群中。过去八年间,我们一起在风云变幻的环境里撑起了一方小小的天空,让一批又一批学通社的孩子有机会去拥有一个施展梦想与才华的舞台。对于能与大家一起做成这样一件小事,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十分感恩。
但是,少年派当然也可以讲出故事的另一面。学通社坐拥源源不断的优秀学生,却始终不曾获得与之相称的大众影响力,反而越来越像一个小而美的隐秘组织。从2014年开始的新媒体实验,历经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短视频的爆发红利期,却始终没有孵化出一个新媒体大号。我所引以为豪的,创造的那个虚拟社会,是否真的对孩子有那样大的推动作用?甚至有不少同学后来跟我讲,经历过学通社那个过分乌托邦的环境,让许多人见识到真实社会后感到十分幻灭——这到底是一种夸奖?还是难以言说的责备?
此刻,我不再负责向历史交出答卷。做出这个决定,告别一段长达十二年的人生,并没有想象中艰难,倒有些如释重负的轻松。过去一年过得很难,但比起那些真正遭遇苦难的人,我知道自己的痛苦不值一提。这其中最令人难过的其实还不是应对那些现实挑战——虽然有些事情今天看来只能用啼笑皆非形容;更致命的问题是,我亲眼看到许多共识的消失,有时候甚至不敢想,是时移世易导致了沧海桑田,还是从一开始就理解有误?
无论如何,我依然感念过去十二年间,这份工作,或者可以称之为事业,带给我的一切。它塑造我成为今日之我,给过我一段自由生长的时光,也带给我不算丰厚但至少还体面的物质回报,让我有一点在便利店里随心所欲的自由。我想衷心感谢每一位在不同时期教导过我的老师,也感谢每一位在不同时空里合作过的同事与伙伴,你们与我的这段职业生涯紧密相连,已经成为我人生里无可磨灭的一部分,镶嵌入永恒的记忆之中。
未来,我依然想去走一条难而正确的路。大约十年之前,我与朋友在香港,吹着维多利亚港的海风探讨人生。那时“双创”浪潮方起,我信誓旦旦地说,虽然身在报社,但总是想以创业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十年之后,我大概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创业,但总还是能做成一点事。那就接着做吧,所有过去做得还不错的事情,都可以坚持下去;所有过去做得不够好的事情,如今没了掣肘也没了借口,理应可以做得更好。
令我感到无比幸运的是,此时此刻,我身边还有一群年轻人,愿意与我一起战斗。一个人在三十多岁的年纪上,身边还有90后、95后甚至00后,一起做点大家都认可的事情,这是一种荣幸,我不能,也不敢去辜负那些期望。
去年夏天,从密云公干回来,开车回城里的路上,与一位朋友聊天,她说了句玩笑话,大意是,到头来终究还是这群人在一起。满天星光下,正是这句话,让我对许多事情瞬间释然。我们这群人还在一起,我当然要对大家共同的理想负责,继续去支撑起一方小天地。至于结果如何,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走吧,时间又重新开始了。
题图来源︱NoName_13
插图来源︱Alexas_Fotos
历史链接
——今日补刀——
本文最初盘桓在脑海里的标题叫《最是仓皇辞庙日》,本是为预料中报社搬离团结湖准备的,未曾想没等到这一天,我先半路跳车了。想想还是老实些,这回真的是《一次别离》,也更贴切。但是江湖并不路远,转身马上再见。
请来这里找我再续前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