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今年5月31日,宇宙开发领域的重大战略工作——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失败,这是最严重的错误。
鲜在八届八中全会上再次承认5·31军事侦察卫星“万里镜-1”发射失败,并且给予上述定性。“最严重错误”这个点,国内媒体多有报道,但朝鲜为什么这么说,却没有哪家媒体说得清楚明白。渲染这个点吸引读者关注,是媒体的常态化操作,本身无可厚非,但语焉不详误导读者,就是问题了。作为朝鲜及半岛问题的长期观察者,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这件事情讲清楚。
先看朝鲜这么说的上下文。
八届八中全会新闻公报的上文称,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对朝鲜战略武装力量在军事技术力量高度化和武器系统发展速度方面取得的进步、对战略武装力量壮大为“威力实体”方面取得的好成果予以积极评价,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绝不可忽视的缺点”进行了“严厉总结”(在朝鲜语境中,这就是公开严厉批评的意思)。
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失败这一“最严重错误”,其实是“严厉总结”后的结论,指明它是上述那些“绝不可忽视的缺点”中最严重的错误。这是问题的关键。
新闻公报的下文则解释了为什么说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失败是“最严重错误”。八届八中新闻公报称,国防发展五年计划五大核心任务都很重要,但其中的军事侦察卫星项目更为重要,因为它对朝鲜武装力量的发展前景和切实做好战斗准备方面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再看朝鲜为什么这么说——
1、从军事意义的狭义角度看,军事侦察卫星是朝鲜建设核反击体系的关键一环。当下,朝鲜拥有全系列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及核打击能力,这算拥有了打人的拳头。但拳头虽强,但从总体能力上看,却像京剧名戏《三岔口》中的摸黑开打,尚不到梅超风那样的水平,可能连柯镇恶也不如。没有“万里镜-1”这只眼,朝鲜的核反击体系就不能算建成,核武大业有拳无眼,就不完美。这也是为什么李炳哲和金与正在“万里镜-1”发射失败前后反复强调“侦察”意义的原因。
2、从政治意义的广义角度看,此前决定召开八届八中全会时,军事侦察卫星发射成功是此次全会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个人甚至认为它是全会的核心基础因素。这样就可以基本理解为什么对外宣布6月发射却在5·31提前发射,也可以基本理解定于“上旬”召开的全会要推迟到6·16。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经多次说过,军事侦察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朝鲜可以通过全会对外宣称核反击体系建成,并以此为标志,推行一系列变化措施。但不仅5·31发射失败,而且国家宇宙开发局(NADA)的“短期内尽快再次发射”、金与正的“不日再次发射”,都成了空话,这就打乱了金元帅召开八届八中全会的既定节奏,也失去了其推行变化措施的计划基础,所以,只能因应这一意外对全会做出调整,这也是金元帅在全会上不作报告不讲话的原因之一。本来要意气风发、庄严宣布一些大事情,但基础没了、节奏乱了,只能缄口不语。而全会之前没有进行二次发射,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新运载火箭“千里马-1”的发动机和燃料存在的问题可能并非NADA所说“不稳定”那么简单,解决问题恐怕需要更多的时间。
在全会前的观察中发现,八届八中全会存在一个转折点意义,其中军事侦察卫星发射成功是转折点的基础性、标志性因素。但发射失败后,这个因素不存在了,因此,尽管全会照常召开,尽管全会召开后仍然将2023年作为“载入祖国史册的伟大变革之年、飞跃之年”,但全会结束后发布的新闻公报中并没有将此次会议定义为“历史性”,只是低一等的“重要政治契机”。
全会在“严厉批评负责推进射星准备工作的干部们的不负责任态度”之后,提出了如下“战斗任务”——
有关部门干部和科学家铭记重大使命感,彻底分析此次发射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尽快成功发射军事侦察卫星,从而为提升人民军侦察情报能力,在宇宙开发领域取得更大飞跃发展打开捷径。
这也就是说,负责推进射星准备工作的干部们要戴罪立功,暂时不会有性命之虞,军事侦察卫星仍然是标志性因素,只是需要“尽快”出现。我在昨天文章结尾处提出两种可能性,即基于此。
综上,朝鲜将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失败定义为“最严重错误”的根本原因,不仅是军事意义上的,更是政治意义上的,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金元帅的既定节奏,延误了金元帅推行转变措施的时间表。同时,公开坦承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失败、定义其为“最严重错误”,也是给从四月份就开始翘首期盼、等待欢呼的朝鲜人民一个交代。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