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
这是一位名叫yuting的读者昨天发给我的私信:
事情很简单,就是女儿考试没考好,妈妈问女儿有没有什么计划,女儿说:“我的成绩好坏和你有什么关系?你不是一直说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吗?”

看来这位妈妈是当场就噎住了,但她显然很不甘心,不想一个人噎,所以也来噎我一下......

我特别能体会她的那种心情,就是「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比这更让我抓狂的是:我女儿居然问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等大家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懂了:你学了很多育儿知识,以为自己很拿捏自己孩子,但还是逃不过可能会被娃KO到需要求助的宿命......
可以这么说,不管你现在孩子多大,是抱在怀里撒娇还是刚开始学会惹你生气,早晚有一天,你会一个人背过身去,眼神躲闪,神情恍惚,咽回刚想说出口的1800多字训娃语录,只轻声嘟囔一句「翅膀硬了,不好管了」然后打开手机给你信任的博主发个私信,让她也嘟囔一下......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这句话真是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啊。
你要孩子主动学习的时候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那么你要插手孩子学习的时候他也可以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哈哈哈哈哈,风水轮流转,苍天饶过谁。
由于我也是一整个无语凝噎,于是我把这个问题发到读者群求助。

得到的回答很有意思,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来自那些孩子还小、尚能施展淫威、底气十足的妈妈们。
她们擅长震慑式管理方法,比如:断你财路,看你还凶?

第二种:来自那些孩子已经略有自我意识,大概小学阶段的妈妈们。
她们不再像上面那种那样简单粗暴,而是开始迂回套路,比如:强调股东权利,重申投资关系。
第三种:来自无需再哄着玩的阶段的妈妈们。
不装了,摊牌了,你的成绩就是全家的事,你成绩漂亮妈妈就开心。这个阶段的家长还喜欢「跟娃好好讲道理,让他明白父母的苦心」。

第四种:来自青春期娃的家长。
她们面带慈母笑,手盘十八籽,脚踩足浴盆,云淡风轻地飘出三个字:好的,都行,随便吧......
看看,从第一种到第四种,你以为这是四种不同类型的家长吗?

不好意思,这是同一种家长在四个不同打怪升级大关里的不同存在形式啊!
孩子一天比一天长大,家长一年比一年卑微。
到了青春期,你才会明白啥叫「怼娃要趁早」。
其实话说回来,这位求助的妈妈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她的忿懑到底在哪?找到症结本身比较重要。
我认真想了一天,觉得可以回复这位读者了:

yuting,我觉得这件事重点不是你如何回答她这个具体的问题,而是你如何看待你们的关系和交流的方式。
我儿子也处在青春期,我经常觉得跟他说话和跟大人说话一样,顾及到当时的情况、环境、情绪、时机。
女儿没考好,她本身心情就差,你如果在这个时候冷不丁地问一个很「庞大」的问题比如「你有没有什么计划」,孩子会很排斥这个问句,顶嘴几句是正常的。
我首先建议你:聊具体的小话题,而不是问笼统的大问题。
比如她期末考试没考好这件事,你设身处地去想一想,你没考好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看自己哪里被扣分,哪里没发挥好,先把这个情绪低落期扛过去,而不是第一时间被盘问「有没有什么计划」。
所以孩子没考好的时候,关心这个人整体,而不是只关心她被扣掉的分数。然后才去讨论具体的问题出在哪了,怎么样去找补。

妈妈问出这样庞大的问题,到底想听到什么答案呢?
也许你是希望从孩子嘴里听到flag,例如:“我以后要认真学习,规划好时间,争取下次考第一blablabla......”

如果你在公司业绩考核成绩不好,老板上来就问你:“下季度你计划给我创收几个亿的财富”,你会不会也想怼他?
你最希望的,应该是老板能看到你的实际处境,听你阐述实际困难,也许他会发现公司给你的资源和支持不够,或是你在哪一块没有被培训到位,又或是给你定的标准本来就不切实际,他应该和你一起做出调整,而不是听你吹下季度的计划。
你没有心情去让老板为了一个未知的「计划」变得开心。
有个关键点:跟孩子交流时,别让她误解你的目的。
你明明就是希望她能总结经验教训,从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开始,提升自己变得更好。可你话一问出来,为什么孩子不爱听?
心理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亲子关系场景——把好事当惩罚。
比如「你今天表现不好,没收手机,去默写3页生词」,默写生词成了一种惩罚。
又比如「你今天考得不错,今天就奖励你少做两页练习题吧」,少做练习题成了一种奖励。
这些说法和做法都是很严重的心理灾难,日积月累就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家长的一种奖惩手段」,会有抵触心理。
同样道理,你的女儿期末考试没有考好,你第一反应不是调取你的同理心、同情心、关心,而是以一种比较高冷的姿态问她「你有什么计划」,对孩子来说,这除了是你对她考试成绩以及过去努力的否定,也是对她的一种惩罚,「做计划」变成了「考试没考好」的惩罚手段。
谁还愿意做计划?谁还喜欢做计划?

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强调的「操作条件反射」——强化和惩罚,积极强化和消极惩罚,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我们张口就来的话,都有可能被孩子理解为是一种奖励或惩罚。
我觉得你要关注的不是立刻想出一套说辞来回怼女儿那段话,而是想想如何建立一种盘活有效对话的机制,调整沟通模式,不光能解决今天被怼,也能预防明天被怼。
我的建议是:
1.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任何话题开口之前和闭口之后都要有「冷静期」。试着找一个关系和谐的时机(比如一起吃饭、看电影、随意聊天时)跟她讨论关于成绩、学习计划相关的事,这也是等待她自己梳理完一些想法,而不是在剑拔弩张的时候被大人猛地一问,不知如何回答,孩子也有自尊的,只能怼你。
2. 叛逆是正常的,但“格格不入”和“针锋相对”只能说明双方都有问题,还是得双向奔赴......向孩子表明你对学习成绩的态度比较重要。我的态度是过去的成绩是让我们从中找到短板,以后才能更有提升空间,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看待成绩比孩子还重要,考试结束后你的情绪应该和孩子保持一致,而不是遥遥领先于他。
3. 我会给孩子讲我过去读书时的经验和故事,让他知道我的建议都是自己的经验之谈。谈论自己吃过的亏,以及听取建议后尝到的甜头,告诉他这些是为了帮助他,而不是为了教训他。
4. 重点是让你女儿对父母给的建议有尊重和兴趣,而不会对你说的任何话感到反感,偶尔被她赢一下,你吃点小闷亏,示弱,彼此顾着点对方的自尊,这样是健康的关系,不必觉得自己特别委屈。
5. 别给自己下套,挖坑。比如「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其实容易被抓辫子,还有「我花了这么多钱在你身上」、「我都是为了你」这样的话,能不说就不说,这都是雷,以后被炸的都是你自己。尽量说平等的、充满支持感但又不道德绑架的话......慢慢摸索吧。
这些是我的一点想法,希望对你有用。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