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秋月

漫画:娜娜

编辑:FAN
假期和孩子相处,免不了需要教育的时候。


以下这些话虽然常见,但效果不好还有害,爸妈需要注意了。

管教孩子时你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有哪些话呢?
你也许没有意识到,某些脱口而出的话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年幼时。
它不仅影响孩子如何看待你,还影响ta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有些话,让孩子认为世界是一座花园;有些则完全相反,让孩子认为世界堪比地狱。
下面这9句话你经常说吗?
如果有的话,建议爸妈再也不要说了——
在孩子面前贬损你的伴侣,其实就是在向孩子表达,你和伴侣之间关系并不融洽。
张怡筠博士曾说过,对儿童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整个天地。
身为父母,爸妈要明白,给孩子最大的爱是父母之间彼此相爱。因此千万别再在孩子面前贬低另一半,更不要贴负面标签了(下文会讲解贴负面标签的消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Heinz Kohut)创造了一个词“不含诱惑的深情”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附加任何条件诱惑则是,你要达到我设置的条件,我才给你情感。
亲子关系亦是如此。父母如果经常对孩子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意味着,你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了我才会爱你。
这对孩子的安全感、自信的建立都是有害的。
父母绝对应该管教孩子的行为,但绝不该否定孩子的情绪。
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的不当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但是他们情绪是被接纳的。
比如,如果孩子是因为伤心而哭泣,你不应该斥责孩子不准哭、因为这对孩子来讲就意味着他们不准伤心难过,他们不应该有这种情绪,这是不对的。但如果孩子总是用尖叫打滚打人等不恰当的方式表达,那么接下来父母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当他们有不舒服的情绪时,如何用更健康也更合理的方式去表达。
张怡筠博士曾说过帮助孩子提升情绪管理的方式之一是教孩子“说”情绪而不“做”情绪,如“爸爸妈妈,我真的很难过、很委屈、很生气 ”。当孩子能够说情绪时,就不需要“做”情绪了(哭闹打骂)。
管教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这次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让孩子因此而感到羞耻。
询问孩子有没有学到教训,意味着你不是在“教”,而是“惩罚”孩子。
更好的表达方式可以是“下一次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做? ”以此来确保,孩子今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有更好的应对方式。
来听听孩子们听到这句话之后心里都是怎么想的…
“爸爸/妈妈就是个大骗子,我再也不相信他们了!”
“好,既然你们这样,那我以后也不会说到做到”
“遵守诺言一点都不重要,我也不需要遵守”
“我在爸妈心里一点都不重要!”
如果你小时候也经历过,相信你也会有同样的委屈、愤怒和难过。所以千万不要对孩子不遵守承诺了。
千万不要把批评伪装成赞美!这种做法非常不真诚且无效。
因为孩子的观察力十分敏锐,他们能够从你的言行中看出你到底是真诚表扬,还是故意打着表扬的旗号在责备他以前没做好。
因此请一定要单纯且真诚地赞美孩子当下的积极行为即可。
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如,烦人精、懒、笨、不听话、不自信、害羞等等,反而会驱使孩子不由自主地朝这些方向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当权威人物对孩子有积极期望时,孩子的行为也会自主朝权威人物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就是权威。
如果此时父母对孩子总是贴消极标签,而孩子又因为认知发展不成熟,无法辩证思考及反驳爸妈的观点,就会以为自己就是爸妈口中所说的笨小孩、懒小孩、烦人精,从而做出与爸妈的标签相符的行为。
控制型的父母常常会压制孩子,通过努力获得对孩子的控制,会让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履行了养育的职责。
心理学者简·尼尔森在《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曾说到,控制型父母这种管教方式会让孩子们认为:
1)强权就是公理;
2)相信“为了得到你的爱,我不得不放弃我自己”;
3)逃避贡献,除非有外在的奖励;
4)为得到更大的奖励而试图操纵父母;
5)变得反叛或盲目顺从。
爸妈经常重复说不准孩子做这个、不准做那个…本来就是个不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跟孩子重复说你不会再说第二遍了,这更是一个坏习惯。因为唠叨就会让孩子觉他根本就不需要听第一遍指示。
更好的做法用这种句式:“如果你***+警告 ”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他第一次不遵守规则,那么后果就会是什么。然后按照这个规则执行即可。
END
你想得到张怡筠博士的亲自授课与指导么?
你想成为有影响力、受欢迎的情商讲师么?
你想开启极具愿景和心灵成就感的事业吗?
你想在线上线下开展情商讲座,给更多人带去幸福么?
快来报名张怡筠博士【情商讲师 认证培训课】吧!

五一限时优惠中

扫码领500元优惠券
↓↓↓↓
-情商服务-
全年龄情商教育课程 | 情商夏令营 | 幼儿情商玩具 | 
情商教育指导师认证课 | 情商讲师培训 
点击在看,与你共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