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微信群里的几个妈妈正在掰着手指头计算"短短三天假期里自己生了几次气“,每个人的形态都不太一样,有忍住没爆发强颜欢笑的,有憋不住吼了好几顿的,有撂挑子夺门而出自己出去玩的......总之这个群体看起来就是那么特别,别的群体顶多是烟火味,这里是火药味。

精彩的部分来了:群里有个男的感觉自己情商很高,可以成为妇女之友,于是他猛地跳出来说:“亲们,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中年人好嘛,你们总这么不会自我控制,很容易得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老年痴呆哦......”
害!有些男人永远猜不到,他自己可能就是那个增生、肌瘤、囊肿、痴呆。

当然,他说的不无道理,谁愿意让自己情绪不好呢?但生活不是喜剧小说,总有不定期的炸毛在等待我们,习惯了也就习惯了。
其实没必要把情绪问题想得那么可怕,一个情绪明显、经常跌宕的人,看起来像有神经病,但相对而言,一个没有变化、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我感觉更吓人一点,不是嘛?

有一位湖北的小学老师曾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1天不生气的挑战。
据说全班44名同学,只有一对双胞胎家庭成功完成,其他人都以失败告终。
人人都说“每天要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中年人”。
没错。
我们中年老母情绪一向很稳定,一直稳定在炸毛的边缘,始终控制在稳定的发飙零界点。
这一家子,天天枸杞泡菊花的老父亲,每天减肥抗衰老的老母亲,日日为学习和才艺忙碌的娃,一个个活得容易么,或许可以先定个小目标:生气次数减少到十次以内。可如果在家里连一个气都不让生......这是拍电影呢?
尤其是中年老母们,生气这种不可抗力看起来是情绪没管理好,可实际上它是有用的。
就比如对待玩游戏不练琴的娃,和颜悦色说别玩啦练琴去,人家没反应;心平气和说玩游戏的一百零八种弊端和练琴的二百多个好处,人家根本不听,甚至孩子他爹还要过来帮孩子一起怼妈妈。但只要板起脸,怒发冲冠,一拍桌子,连一个字都不用说,孩子他爹立马拎着娃去练琴了……
你看,合理有效的生气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节约了时间,对大家都有好处。
况且,“有娃”是女人得天独厚的生气条件,这世上除了自己的娃,还有谁能无条件承受你的脾气而无怨言呢(也就能气那么几年而已,要珍惜啊)......
中年妇女就是这么自信,已经吃起了情绪的红利。
家是什么?爱的港湾,生气的舞台。

你不生气我不生气,那还怎么能凸显出开心呢?天天都憋着火假装笑眯眯的人生,那才是最mmp的人生啊。
想到这,我不寒而栗,这种意图操控人类本能情绪的家庭作业,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比如说夫妻俩吧,本来好好的,没事生个气,你哄哄我,我哄哄你,多带劲呢,现在好了,年纪轻轻的就整天没脾气,搞得和敬老院里认识的新朋友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受了什么刺激。
再说母子俩吧,本来好好的,没事拍拍桌子,扔扔作业本,吼一吼骂一骂,其乐融融,现在呢,整天母慈子孝,花好月圆,在小孩眼里你不怒不吼他就不用当回事,于是鸡血的人生就这么变成鸡汤了。
不过幸好测试结果还是尽如人意的。如今看到大家都失败,我也就放心了。
我认为以有娃家庭来作为“21天不生气”的测试对象是反人性的,首先一个小学生不可能21天不做作业。
作业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明人不说暗话,我直接告诉你四条定理:
作业强,则全家强。
作业不行,则全家遭殃。
当代家庭幸福指数主要取决于谁带娃。
当代家庭kpi考核主要看娃成长的质量和考卷上的分数。
民间总是传说“一个娃能重新激活一桩黯淡的婚姻”,你们又骗我生娃,有娃了,才发现都没人说过“一个娃也能浇灭很多你侬我侬的荷尔蒙”。
夫妻关系,在有娃的家庭里,取决于谁管孩子(学习以及校内外一切事务,包括作业、复习迎考、做小报、做PPT、做手工、排练节目、参加亲子活动、购买课外书、研究政策战略,报补习班兴趣班、报名竞赛、安排夏令营、研究并制作营养餐、与牙医和眼科医生保持联络、跟班主任持续沟通、在家长群里密切互动、安排育儿社交、制定家庭活动方略以及预防早恋……
如果这些都是爸爸管,并能保持孩子表现优异,那所有的老母都或将完成“365天不生气”的挑战,妥妥的。
但大部分的老母并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通常的情况,都是反一反……
所以,如果一个中年人脾气不大好,不要嫌弃,反而要敬畏,那说明TA是在家里一把抓(或者做得多)的那个人。他连那么多难度极高的事都搞定了,能力一定很强,要珍惜。

而一个能力如此之强大的人,非得天天像个弥勒佛一样蹲那吃爆米花天真烂漫好脾气的样子才叫控制?
不讲理嘛。
别误会,我也不是支持乱发脾气,谁还没事喜欢生气啊?不存在的。
都说成年人世界里,笑代表着所有情绪,开心在笑,生气在笑,郁闷在笑,嫌弃在笑,痛苦在笑,崩溃了也还在笑......那是在外面。
进了家, 爱会融化一切烦恼 气就更不打一处来……
我认为合理范围内的生气不仅不能遏止,还要鼓励。
有理有节、能屈能伸的生气运动,其实是家庭和谐程度的象征,也是一项技术活。
一个已婚妇女生气的节奏逐年质变:生气——生闷气——花式生气——佛系生气。
-年轻时只会喜怒形于色,直接跟老公发脾气,一点小事都能跳飞起来。
-有了娃开始迫于当妈的无奈爱生闷气,经常一副委曲求全的懂事中年妇女模样。
-娃稍大点就经常被爷俩惹得生气,但又不想太折腾,只能低调地变着法表示不满。
-从娃读书后才体会到佛系生气的精髓——气自己。
“老公是我找的,孩子是我生的”,默念十遍。
那些年生过的气,都是成长的足迹。
老母也都曾是温柔似水、一往情深,结婚后一个个被生活磨砺得赛张飞,刀枪棍棒,拿得起放不下。不让发脾气,难道是想憋死英雄好汉?
到了某个年纪你就会幡然醒悟,什么情啊爱啊浪漫啊情操啊,这些除了费钱基本没有什么大用,婚后真正能救命的不是这些浮云,而是不要憋坏了自己。
外面有一些“婚姻大师”一天到晚在教育女人如何“经营情感”、怎样“挽救婚姻”,他们压根没明白一段婚姻的根本就在于两个人的情绪问题都得到纾解,所以,与其找别人来指导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还不如问问身边的女性朋友是怎样修仙续命、稳定情绪的。
我不是什么大师,但如果你非要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自己peace起来”,我倒是有一句万全之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少生孩子多养猫。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