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这个名字,已经刷爆了微博热搜、微信朋友圈、各大视频平台。
现在人们谈论起谷爱凌已经不是在谈论一个运动员,而是在谈论一个现象。
她的光环也不仅仅是因为拿了金牌,更因为人们热情地四处搜刮出她的成长经历后发现她好像是个“十全十美”的“全能赢家”。
谷爱凌本身是值得吹爆,但「谷爱凌现象」到底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还很难说。
从目前来看,「谷爱凌现象」给我们的一些启示,总结如下:
1. 父亲在育儿中的估值再一次被降低。
有人说:到处都在讲谷爱凌妈妈如何教育孩子,鲜少提及父亲,于是网友总结出爸爸在育儿中的渺茫性:
其实这很正常,“丧父式育儿”自古有之,且育儿成功率很高。

往远的去说:孟子,欧阳修,范仲淹,岳飞!

说点近的:周杰伦!

我们不能说片面地说“父亲是带娃路上的绊脚石”,只能说“父亲在带娃路上的作用...你可以自己品......”
有的爸爸就要说了:“看来爸爸不参与带娃,孩子能成大器啊!那我明天就离家出走吧......”
No!
你们要明确地知道一件事:爸爸不用参与育儿的前提是:妈妈必须是谷爱凌的妈妈,奥巴马的妈妈,克林顿的妈妈......但我们普通妈妈会是那样的妈妈吗?不是,所以爸爸们也不能肆意模仿。
这同时也给了妈妈一个启示:咱们也不要抱怨爸爸带不好娃了,如果你自己够强,那么离开孩子他爹的你就会如同离开自行车的鱼,毫无影响。
如果有影响,说明自己也只不过是半斤八两。

所以,「谷爱凌现象」有助于帮助中年夫妻放弃对彼此的怨念,实现家庭稳定和谐。
2. 谷爱凌没有双减。
谷爱凌的妈妈每年会带女儿在中国上课外辅导班,学数学,地点是在海淀黄庄——一个你听到这名字就想自觉掏出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地方。
她妈妈说:“来中国上十天课,能在美国顶一年”。
谷爱凌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在考试上的优势,在网上搜索教辅书,最后找到的几乎全是中文版。

这是一个打破中美壁垒的举动,可以写本书,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美国精英少女靠着在中国上补习班实现了提前一年考进斯坦福”。

但这是谷爱凌运气好,如果再晚两年,在中国落实双减后,她也许就不能靠着在中国学到的数学回到漂亮国去以一敌百了,也不能顺利拿到高分提前进藤校了,也就没有那么完美的光环支撑了。

但现在,「谷爱凌现象」在中国铺天盖地地掀起巨浪,证明了她那自称“佛系鸡汤教育”的妈妈实际上在暗处非常内卷,不愧是斯坦福出来的,永远有着“斯坦福鸭子精神”。
这个现象会导致什么后果呢?直接后果可能会是:
在硅谷以及美国其他华人内卷地区的学而思等教育机构办学点,可能会因「谷爱凌现象」的蝴蝶效应而遭到美国教委的封杀,或规定其今后周末和节假日不得开办学科类补习,以避免美国孩子大面积内卷,历史上称之为「谷爱凌卷」。
美国孩子怕是也要双减了。这挺好的,不能惯着他们,让他们的数学偷偷超越我们。
3. 出身论与精英论。
全家是精英,三代人的努力换一个谷爱凌的腾空出世,这很合理,普通人完全没必要眼红,但普通人也应该因此意识到:无论什么阶层,拼才是硬道理。
但在同样拼的状态下,出身的圈层已经决定了一些事,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精英们之所以永远表现得云淡风轻,是因为他们笃信自己的后代无论如何是会成功的,至少总有一方面会的。

别人叫你躺平,叫你快乐教育,叫你给孩子轻松的童年,你信了,人家有的人就没信,继续给孩子报了各种班,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学这学那,跨时区两国双向奔赴地上补习班,每周末驱车8小时带娃训练,要当学霸的同时还不放弃舞蹈音乐体育等等精英阶层需要会的一切......
谷爱凌在采访中说自己的妈妈注重她的文化课学习和补习,因为不想让她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运动员。这深刻地诠释了家长对“全面发展”的渴求,谷爱凌是幸运的,她的老师肯定不会因为给她多布置了几张卷子而被举报。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下一代精英”活着的雏形,在可以自由选择学什么、坚持什么的情况下,他们更容易成功。学习、竞争,永远是渴望成功者不可能放弃的东西,学or不学不是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能不能自由地决定学or不学。有些人在大刀阔斧地向着更全面的精英方向大踏步,而有些人还在鼓励学生互相举报寒暑假哪个同学上了补习班......
大家看到的不光是谷爱凌,恐怕更有「谷爱凌现象」对某些一刀切的巨大嘲讽。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