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各大高校陆续放榜,有人焦急等待,有人手里攥着一把offer,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亚裔学生在被录取新生中的占比高达29.9%,比去年27.8%上升了2.1个百分点,这也是亚裔学生在哈佛录取史上的最高比例。
据悉,共有1942名尖子学生从5万6937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其中1220人为正常申请,722人为提早申请。 
哈佛今年录取率为3.41%,较去年最低位的3.19%略有增加,但申请人数比去年创纪录的6万1220人减少了7%。
亚裔学生在被录取新生中的占比为29.9%,非裔的占比为15.3%,拉丁裔为11.3%,土著和夏威夷2.7%。 白人仍是最大的录取群体,占比达40.8%。
哈佛招生主任菲茨曼(William R. Fitzsimmons)表示,亚裔学生大幅增加并不出乎意外,他认为这是一个长期趋势。
此次哈佛放榜,正值最高法院将就高院平权招生政策做出裁决之际。于是很多媒体猜测,哈佛的这一举动和长达8年的哈佛亚裔歧视案有关,原告SFFA(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SFFA)认为,哈佛大学的平权录取政策,故意提高亚裔的录取标准,涉嫌种族歧视。
从2014年至今,哈佛两次胜诉,去年10月份到了最高院,在听证会上,大法官开始质疑哈佛。法律学者普遍预计,最高法院占多数的保守派法官将推翻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判决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做出。
哈佛作为藤校的领头羊,它的一举一动足以影响整个精英大学的招生制度。根据《纽约时报》的报导,一些精英大学已经开始为明年的招生政策改变做准备了。塔夫茨大学正在考虑取消校友子女优待政策,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阿默斯特学院在内的高校表示,一直在为最高法院的裁决做准备。
由于对亚裔学生招生标准远远高出其他族裔学生,哈佛招生政策饱受质疑,最高法院预计将于今年6月作出裁决。哈佛也公布了一项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扩大财政资助的计划。
从2027届学生开始,来自年收入8.5万以下家庭的学生,学费、食宿和其他杂费将免费。此前家庭年收入7.5万元以下的家庭才可享受此项资助。 
与此同时,2023-2034学年的学杂费用上调3.5%至7.945万元。菲茨曼称,这一变化是革命性的。
校方估计,55%学生将符合资助资格,在计算所有资助之后,家庭每年所负担的费用将减少到1.3万元,此外19%学生符合领取联邦佩尔助学金资格。
2027届新生来自全美50个州及102个国家。美国之外最大生源国是加拿大,有44人,英国24人,中国排在第三,有16人。 
女生的比例为53.6,这也是连续6年女生比例至少超过半数。

接到录取通知的学生可在5月1日前作出是否入学的决定。
亚裔学生是否从此可以被公平对待?
事情最早要追溯到2014年。学生录取公平组织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简称SFFA)基于多元管辖权原则(diversity jurisdiction),首先在联邦地区法院代表几位申请被拒的匿名亚裔学生起诉哈佛大学,控告哈佛大学通过变相的种族配额(racial quota)限制在校亚裔学生的数量和比例。
一年后,60多个亚裔组织联名向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投诉哈佛大学。哈佛诉讼案发起人Edward Blum是个白人,著名的反对平权活动家。一直致力于发起招生种族歧视诉讼,之前主要是帮助白人学生,近年来重点转向亚裔学生。
通过搜集到的一些申请者个人档案和往年的集合数据,以及对几名招生官的问询,原告指出哈佛大学普遍地对亚裔学生的受欢迎度,受尊敬程度,勇气,善良等主观因素打出明显低于其他种族的分数,从而抵消亚裔在考试分数,平时GPA,和课外活动所取得的客观评价的高分。
尽管面试学生的校友对亚裔申请者给出了类似于给白人的个性评分,同时招生官在作证时声明整个亚裔群体在个性方面并不弱于其他种族,哈佛大学的招生办公室仍然给亚裔学生打了最低的个性分。
杜克大学的经济学家Peter Arcidiacono作证,这些主观评分把亚裔学生的录取率拉到了最低,如果把这些主观因素剔除的话,被录取的亚裔学生数量会增加16%。
此外,申请者的族裔本身会直接影响被录取的概率。如果一位亚裔学生有25%的录取几率,那么同样资质的白人学生的录取率会是36%,拉美裔和非裔分别是77%和95%。

2013年哈佛大学的内部调查也表明了对亚裔申请者的歧视,然而并未将调查公开或是采取任何行动。
平权法案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黑人革命运动推动,基本思想就是教育和就业上要考虑种族平衡。1978年,在一个名为Bakke 的案件中,最高法院做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支持大学招生考虑种族因素,理由是校园文化多样性(Diversity)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好处。

大法官Lewis F. Powell Jr.一锤定音:“国家的未来取决于通过广泛接触学生的思想和习俗而培养的领导人,就像这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一样。”
从此,许多精英大学采用平权招生政策,而多样性则是他们的合法理由,也让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将很多优秀的亚裔学生拒之门外。
哈佛大学在诉讼中辩称,他们一直精心打造每个年级的多样性,他们一直在寻找生活经历、兴趣和想法不同的人,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多样化的社会领袖。
平权应该基于种族还是阶层?
在一个多族裔的国家中,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确实很重要,尤其是对少数族裔来说。

有些刚到加拿大的华人家庭,为了让孩子尽早融入当地文化,会特意将孩子送到白人为主的学校。然后就会发现孩子非常痛苦,不仅很难交到朋友,而且还会因为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受到嘲笑,甚至欺凌。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校园中,学生们会感觉更加自在和舒适,而且不同种族背景的人之间,彼此碰撞和交流,相互学习,有利于全面发展。
多样性是平权招生的铁板钉钉的理由,这也是Edward 屡次败诉的原因。那么, 这次为什么胜诉的可能性很大呢?
这就要讲到另一个关键人物,教育顾问兼作家Richard D. Kahlenberg,他是属于支持平权的自由派阵营,却被Edward 聘为哈佛诉讼的专家顾问。
Richard虽然支持平权招生政策,但是,
他反对基于种族的平权招生,他主张大学应该采用基于阶层的平权招生政策。
Edward 称他俩是同床异梦的战友,虽然分属保守派和自由派两个阵营,但是,Richard的阶层平权将会被用来击破哈佛的多样性,并将对胜诉决定性作用。当然,Richard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失去了世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的职位,这是一个自由派的智囊团,他在那里已经工作了24年。
在Richard看来,哈佛校园的多样性是假的,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哈佛大学存在着经济上的严重不平等,哈佛学生的67%来自收入前5%的家庭。
Richard进一步指出,哈佛大学的招生体系极其不公平,倾向和有利于富裕阶层。例如早申制度(Early Decision) 一旦被录取就要承诺,贫困学生一般不敢早申,万一入学后拿不到经济资助怎么办?而富裕家庭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另外还有捐赠者、校友子女、运动员的特殊录取政策,都是有利于富裕阶层的。
Richard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平权应当是基于社会阶层而不是种族,这才是真正的多元化,哈佛应当录取具有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背景的学生,让精英大学更好地成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渠道。哈佛大学应当改变特殊优待招生政策,增加社区大学转入哈佛的名额,增加对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财政援助。
哈佛大学坚决反对,理由是Richard的方案不仅会降低学校的学术水准,还会破坏哈佛多年来追求的多样性,因为虽然所有种族的低收入家庭学生人数都在增加,但黑人学生人数会减少。
虽然哈佛大学得到了美国精英大学一边倒地支持,但是,这一次,哈佛大概率恐怕要败诉了,就像《纽约时报》的文章指出,哈佛大学的种族平权当初是胜在“多样性”,如今,恐怕要败在“多样性”上了。
现在很多人要推翻平权行动的理由是此政策早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正如2003年Grutter诉Bollinger案Sandra Day O’Connor大法官结案所言“预料在25年后平权行动的存在将不再必要”,如果现在不退场则会造成更严重的对白人和亚裔的逆向歧视,助长某些族裔的受害者思维定式,扩大弱势族裔内部的阶级差距,而且围绕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Equal Protection Clause)有重大争议。 
以哈佛和耶鲁为首的学校坚持声称学生种族只是众多考量标准之一,实际上诸多证据表明种族因素的重要性被这些学校刻意轻描淡写。
从现在来看,由民主党的总统林登·约翰逊签署的《平权法案》将种族观念凝固于法律之中,使肤色远比品格重要。它本为消除不公,实际却产生不公。
亚裔能从此案获得平等待遇吗?
亚裔学生曾经做过很多反省,例如只知道读书和学习,不擅长体育,没有领导力,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等等。也许上述原因多多少少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他们歧视亚裔,亚裔学生的增加会侵犯他们的核心利益。
100多前,这些藤校也曾同样歧视过犹太人,现在可以说是历史重演。当初常春藤学校的创立是为盎格努撒克逊精英贵族服务的,上个世纪20年代,擅长学习和考试的犹太人大量涌入藤校,当犹太人占据了哥伦比亚大学的40%,精英权贵们不愿意与“低等的”犹太人为伍,抛弃了哥伦比亚大学。
时移世易,随着犹太人在商业、媒体和学术等领域的成功,如今犹太人和央格鲁撒克逊精英已经平起平坐,成为美国的两大主流势力,不仅主导着美国的政治经济,也共同掌控着美国精英大学的录取,犹太人在藤校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犹太人占据美国占总人口2.1%,但是犹太学生在藤校的比例高达25%,甚至超过了非犹太白人。例如哈佛大学45%是白人,而犹太裔学生高达25%,也就是非犹太裔学生只有20%。
犹太作者Ron Unz2012年的《The Myth of American Meritocracy》一文中指出,新一代的犹太裔学生,失去了上一代犹太人的斗志,只会享受父辈提供的优越的生活条件,没有亚裔学生那般的刻苦努力,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跟亚裔相差甚远。
藤校是培养美国社会未来领导人的,大量亚裔学生涌现,冲击着包括犹太人在内的白人的主导地位,侵犯了他们的核心利益。
未来虽然美国政府会处于民主党的领导,但由于美国最高法院(SCOTUS)中极力鼓吹平权运动的自由派金斯伯格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 简称RBG)去世,给斯卡利亚法官(Antonin Gregory Scalia)当过助理的Amy Coney Barrett 接任之后,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势力对比是6-3。
所以对平权运动的最终判决将会和之前的判决大相径庭,甚至可能直接推翻先例。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美本录取大数据发布线下峰会:
视角学社携手翠鹿升学榜、FindingSchool联合举办《美本申请大数据及申请策略峰会》全国系列巡讲活动。届时将于4月16日—4月29日期间在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分别举办四场讲座,每场线下活动历时3.5小时,分为数据解读、专家宣讲、圆桌讨论、咨询&答疑等环节,诚邀各位读者光临参与。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备注“城市”即可报名相应场次。
相关阅读:

转载:易美教育 Easymay。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