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2月12日,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样机首航成功。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水下机器人开始协助人类探索海洋,伴随人类到达区域和勘探深度的不断推进,执行各种任务的水下机器人也随之诞生。相比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水下机器人起步比较晚。
1979年,蒋新松团队在国内最早提出了海洋机器人研究计划。1982年,中国科学院正式立项,开展“智能机械在海洋中的应用研究”。
“海人一号”总功率20马力、最大作业水深200米,装有6功能带有触觉的主从伺服机械手,包括电动主手和液压从手,主、从手之间采用双向反馈形成力感,并以当时较为先进的多片微控制器构成了相当于机器人大脑和神经的控制和通信系统。
1986年,改进后的“海人一号”完成了海上试验。    
“海人一号”是我国科研人员完全依靠自主技术和立足于国内的配套条件开展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水下机器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国际合作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我国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起了促进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水下机器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势头,据行业调查分析,2020年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总值约为580.65亿元,其中资源勘查类、安全检测类、搜索救援类以及商业应用的市场规模位列前四,分别为241.5亿元、194.3亿元、68.3亿元、63亿元。
资料来源:
http://www.sia.cas.cn/kxcb/kpwz/201512/t20151213_4493180.html
https://robot.ofweek.com/2021-02/ART-8321204-8420-30486956.html
拓展阅读:
https://robot.ofweek.com/IND-8321238-shuixiajiqiren.htm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