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1月4日,高锟(Charles K. Kao)出生于上海。他在用光纤传输数字信号上取得突破性成就,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高锟祖籍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祖父高吹万是清末民初时期南社文人,父亲高君湘律师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博士,堂叔父高君平为天文学家,弟弟高铻(Timothy W. Kao)是主攻液体动力学的物理学家。
高锟十岁入读上海世界学校,入学前随家庭教师诵读四书五经。接受中文教育之外,还学习英文和法文,因此通习吴语、粤语、普通话、英语、法语。在香港读完高中后,就读于当时位于伦敦东部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为格林威治大学)。高锟于1957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后于1965年工作期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电机工程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7年,高锟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旗下一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公司任工程师。1960年,他进入ITT设于英国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电信实验有限公司,在那里服务了十年,其职位从研究科学家升至研究经理。
高锟在ITT时期,钻研利用玻璃纤维进行信号传送,并将实验成果发表多篇论文。他证明了,现有光传输的高损耗主要来自材料的杂质,当玻璃纤维衰减率下降到每公里20分贝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他在1966年发表的《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Dielectric-fibre surface waveguides for optical frequencies)论文中指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他的研究,打破玻璃纤维在早期只能短距离传信的理论难题,为人类进入光导新纪元打开了大门。高锟的研究成果,带来了全世界研究高纯度玻璃光纤的浪潮。高锟因此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他还获得过爱迪生电信奖、马可尼国际奖、贝尔奖、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等。
1970年,高锟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筹办电子系,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系教授,建立起本科和研究生项目,带出第一批研究生1974年,高锟返回ITT公司。1987年至1996年,高锟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并在1989年创立讯息工程学系,任内还设立了建筑学系。他一直工作至2009年正式退休,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96年宣布,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国际编号3463)。
高锟于2018年逝世,时年84岁。
资料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K._Kao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高锟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科学|技术|教育|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