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0月11日,罗伯特·马沙克(Robert Marshak)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他对粒子物理理论做出贡献,并积极推进科学发展。
马沙克于1939年从康奈尔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入职罗切斯特大学,此后三十年一直在那里工作,其中一半时间作为物理系主任。
二战期间,马沙克加入曼哈顿计划。战后返回罗切斯特后,马沙克在粒子物理学做出了重要研究。
1947年的谢尔特会议(Shelter Island Conference)上,马沙克和他的博士生导师汉斯·贝斯(Hans Bethe)提出创新的双介子假说(two-meson hypothesis),预测了存在π介子(pion)。π介子的发现晚于μ子 (Muon),相互作用更强。
1957年,马沙克和他的学生乔治·苏达山(George Sudarshan)提出V-A弱相互作用的拉格朗日量。之后由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发表*。这个理论为谢尔登·格拉肖(Sheldon Glashow)、阿卜杜勒·萨拉姆(Abdus Salam) 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提出标准电弱统一理论奠定基础。
*1957年9月16日,费曼-盖尔曼关于V-A理论的论文被《物理评论》收稿。同一天,苏达山和导师马沙克给同行发出关于V-A理论的论文预印本,一周后在意大利一个会议上报告了这个工作,最终发表在会议文集中。马沙克是罗切斯特会议的发起者,他们早在4月份罗切斯特会议召开时已经基本得到V-A结论,但在会议上没有介绍这个理论,因为还与几个实验结果有矛盾(特别是1952年吴健雄的学生的一个著名实验),而苏达山作为研究生没有资格作报告。7月份,苏达山和马沙克与盖尔曼和玻姆等人交流过意见。盖尔曼后来写道:“我得到结论,普适费米相互作用可能还是对的,是V-A的形式,只要忽略几个实验结果……同时,跟随马沙克工作的苏达山也有类似的建议,但是他更加肯定。”后来费曼曾在某个会议总结中说:“我们有个传统的弱相互作用理论,由马沙克和苏达山发明,费曼和盖尔曼发表,卡比波(Nicola Cabibbo)完成,被描述为V-A理论。”遗憾的是,同行常常忽略苏达山和马沙克。
1970年,马沙克离开罗切斯特大学,成为纽约城市大学的校长。此后十年中,他对该校十多个系做了改进提升。他还新设了一些教学项目,例如设立生物医学教育中心。

1979年,马沙克成为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重新成为一位全职的物理学家。他在那里工作到1992年退休。
马沙克写过8本书,180篇科学论文。马沙克在美国和其它国家积极组织会议、论坛,他游说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美国物理学会(APS)担任过副主席和主席,积极推进科学。1992年,美国科学促进会把首个国际科学合作科学奖颁给了马沙克。
马沙克于1992年不幸淹死,时年76岁。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6.20181011a/full/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